1、第十五课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来源:学优高考网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学习重点: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学习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及翻译。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 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作者介绍司马光(1
2、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 资治通鉴它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 、 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预习自测一、填空1、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2、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
3、法是: “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文末的 “_”(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 涉猎( ) 孰( ) 遂( )三、 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问答题:本文的故事情
4、节是如何安排的?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学始于疑孙权为什么“劝” ,是怎么“劝”的, “劝”的结果怎样?质疑探究1、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5、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6、解释成语并记下意思:吴下阿蒙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蒙辞( )以军中多务( )
5、但( )当涉猎见( )往事耳 自以为( )大有所益 及( )鲁肃过寻阳 即更( )刮目相待蒙乃( )始就学 权谓( )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博士:古义 今义 往事:古义_今义 但: 古义_今义 过: 古义 今义_孤: 古义_今义_二、阅读炳烛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
6、子中的加点词。恐已暮矣。_盲臣安敢戏君乎?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尔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来源:gkstk.Com课后反思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5、孙权劝学预习自测1、 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惊讶、敬佩 学有所获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士
7、别三日,刮目相看二、qng sh sh su三、当权 推辞 研究 粗略地阅读了解 于是,就 才干和谋略 刮 擦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2、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吴下阿蒙了!五、劝学 就学 论议 结交质疑探究1、就 夸2、“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8、,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 “刮目”是擦
9、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语言)4、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 ,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
10、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5、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6、.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当堂检测一、1、 推托 事务 只是 了解 认为 等到 重新 于是 对说。 2、邪通耶 语气词,表反问3、博士:古义:古时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一种学位的名称往事:古义:过去的史实指历史 今义: 过去的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但: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过: 古义:到今义:经过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单二、1、迟、晚 怎么 2、年少而学, (就)如同初升的太阳。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活到老,学到老”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