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3395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一、教学目标:1、了解“之” “于” 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2、熟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3、理解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的关系。二、整体感知 , 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 “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 、 “环谒于邑人” ,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2、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 3 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 1、2 段的内容。 1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 , “指物作诗 立就” , “文理皆有可观”

3、。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 “不能称前 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混然众人矣” 。 2 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 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 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 “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 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 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

4、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 3 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 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世” ,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 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 ,结 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之” 、 “即书诗

5、四句”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 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 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更 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 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七、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八、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时间在 2 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5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