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找疑难,老师辅导 在这段时间里,我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文言文的学习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都要求学生预习,以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效率),找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走下讲台,随时发现学生的疑问,随时给予辅导解答。 2让学生齐读课文 (1)老师在读课文前明确读的要求: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 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来源:xYzKw.Com(2)学生齐读。 (3)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三个要求,自己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情况,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老师范读,尤其应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如读第 2 段:“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2、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点词为重读) 4再次让学生齐读全文 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而放声朗读则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使他们心无旁骛的最好方法。通过这几轮读,学生对全文的内容已基本上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为随后的“知”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三)导读第 1 段 第 1 段的内容和写法前面已有分析,教读的程序是: 1指定一个男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符合老师所提出的朗读要求,后进行评价。 2让全班男生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从中悟出文章列举 6 位名人的意图。 3让学生提问,引导启发学生解答。 4老师归纳性提问,引导学生抓本段重点。 开头这段作者一
3、下子列举了 6 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这 6 个人有些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渐渐明确:出身卑微,经过艰苦的磨练才显露出不同的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显得很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好读易记;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给我们写作议论文提供了范例概述。 (四)读第 2 段 这一段是名句,反复地读、熟读成诵是重点,而熟读成诵了,就收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效。 1指名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后发表评论。 2全班女生读,依然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读出古文的美感。 3老师引导男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4提问,培养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
4、 5老师启发性板书:解释:所有加点的字均为使动用法;下画线的词为通假字。 6合上书本,看黑板,读出课文第 2 段,共二遍。 7老师擦掉板书,让学生背诵第 2 段。 8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上、在人生道路上碰到了困难,都要怎么样去做?(引导学生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 (五)读第 3 段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教法同第 2 段,抓住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以点到面的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说,最后熟读成诵。(具体过程略) 通假字来源:学优中考网1 曾,同“增”,增加。与文中的“益” 意思相近来源:学优中考网2 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同“弼”,辅佐。词性活用:使动用法:苦:使痛苦 eg: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eg;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eg: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eg:空乏其身名词用作形容词:入:在国内 eg:则无法家拂士, 出:在国外 eg:则无敌国外患者一词多义来源:xYzKw.Com中心逆境造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