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背诵吧!,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目的、到达地区、意义 2.郑和下西洋为什么不能继续下去的原因。 3.闭关锁国的意义(积极、消极),近代前夜的 盛世与危机,第二十四课,请同学们仔细看投影,说说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怎样的现象?,材料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而且生活基本上比较安定。 材料二: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土地达到451万顷;到1725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农业种植方法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材料三:17001820年间,中国的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2.4%,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根据以上材料,你
2、认为清代的农业有什么发展?,1.人口大量增加 2.耕地面积增加 3.农业技术得到改进 4.粮食产量增加 5.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材料四:清代在国际贸易中,是以中国货物为中心而大量出口。当时输往日本的商品有白丝、绫子、绉绸瓷器;输往东南亚的有:丝织品、瓷器;输往欧美的有丝织品、茶叶、瓷器等。 乾隆朝澄县史志 材料五:英国输出到中国的货物,1762年到1768年的数字是:商品58000英磅,金银73000英镑”。在18世纪的100年中,英国因购买中国货物而输人中国的银元达到2089亿元。,上述材料反映了清代的什么现象?,材料六:沿大运河的山东张秋镇、直隶(今河北)河西务,原为乡村之地,至明代帆樯如
3、织,商贾攒聚。山东的周村,明清之际开始发展,清康熙时已成大市。 材料七:19世纪初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十大城市是北京、广州、伦敦、巴黎、南京、杭州、东京、马德拉斯、苏州和扬州。,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清代的经济社会还有哪些发展?,1.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完全阻止 的发展,纺织品、瓷器和茶叶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 ,世界市场一半的白银流入中国, 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2.清代出现了大量带有地域色彩的 ,一些原来的农村变成了 ,19世纪初全世界五十万人口的城市,中国有 个。,称赞当时的中国为“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文中当时的中国指的什么
4、时期?,地 点:琥珀集市时 间:早晨7点摊 主:卖汤圆喽,卖豆腐花喽。新鲜实惠,快来买喽!朋友甲:那不是“种瓜大王”老李吗?朋友乙:谁?是他?他也来做生意了!(甲乙靠近摊位)摊 主:客官,请问要来点儿什么?朋友甲:你不是“种瓜大王”老李吗?怎么做起生意来了?摊 主:对呀。唉,那种田种地的活,既累又脏,还赚不到钱。本来想到官绅家做仆人,后来一想还是自己出来做比较自由。瞧,我还要雇佣个人帮我才忙得开。,看完短剧后,请思考: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农民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出现了哪些新型劳动方式?,1传统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有一部分不务农了。2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
5、特征的经营方式。 3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的位置升到第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请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试分析讨论这段话,讨论问题如下:()“不顾时世”中的“时世”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形势?,()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安于现状”的?,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发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量的新式武器被发明和应用到实战。西方国家大肆侵占殖民地,疯狂掠夺金钱,贩卖奴隶。 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清统治者认为“骑射乃是
6、满洲根本”,不予采用,并罚戴梓关外充军。,1.政治上: 2.对外关系上: 3.思想文化上:4.经济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行闭关锁国,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重农抑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请联系当今改革开放的现实,谈谈对外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性。,拓展延伸,课后练习,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2.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3.康乾盛世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 A耕地面积增加 B粮食产量提高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 D政局稳定,疆域辽阔 4.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乾隆时期“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5.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是从 A康熙后期起B雍正后期起 C乾隆后期起D嘉庆后期起 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