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走进纽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2、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文“ 移步换景” 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从“9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 二、走进作者 :1、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
2、安市人。1937 年出生,1961 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 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2、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 732 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 1809 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 828 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
3、端,长 500 多米,集中了全美 10 家最大银行中的 6 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三、预习检测:标出不懂的生字词,然后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沟壑( ) 巉岩( ) 浸淫( ) 皑皑( )镢头( ) 奇崛( ) 哐当( ) 嘈杂( )倏地( ) 杂沓( ) 砭骨( ) 扬镳(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 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五、 合作探究:1.文中描写了纽约
4、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吗?3.课文哪些段落使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使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5、课文小结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 ,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的人们, “远不象小松鼠那么自在” ;褒中有贬。六、 精读品析:1.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2.看下列短句,品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路。
5、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七、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写繁华的同时,和常人不一样,采用新奇的构思?板书设计 走进纽约 看纽约: 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华尔街:大名冲天,全是沟壑 帝国大厦 如越过雪线? 气温骤降 市贸中心:寒气砭骨 作者心态:我不属于纽约 调整脚步 纽约交通: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立交桥:五彩莲花 纽约人:拼命三郎、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