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与创新思维.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5310889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与创新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与创新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与创新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与创新思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与创新思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数学与创新思维杨凤 2012212575 数学与统计学院全国科技大会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 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建立创新型国家。 ”教育部的一个报告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改变 教育观念,尤其是要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 主。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 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创造性人才的创造活动是在相应的创造 性思维的支配下,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能 动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 核心和灵魂。H 格拉斯曼说:“数学除了锻炼 G 敏锐的理解力,发现真理外,它还 有另一个训练全

2、面考查科学系统的 头脑的开发功能。 ” 赫巴特说:“数学一般通过直接激 发创造精神和活跃思维的方式来提 供最佳服务。 ” 因此我认为: 数学教学不但应该传授 数学知识,还应该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离不开创新。数学着重强调五个问题分别是:1、归纳思维 二、类比思维 三、发散思维 四、逆(反)向思维 五、 (数学)猜想 其中三四五都是与创新思维紧密相连的。发散思维所谓具有发散特性的思维是指信息处理 的途径灵活多变,求结果的丰富多样。它是 一种开放性的立体思维,即围绕某一问题, 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探索,重组眼前的信息 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并获得解决 问题的多种方案。因此,也把发散思维称为

3、 求异思维。它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 发散式地思考问题。数学王子高斯高斯被誉为: 能从九霄云外的高 度按某种观点掌握星 空和深奥数学的天才 和数学王子。特别是高斯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发散 思维,并且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他非常 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 如:他对 代数基本定理 ,先 后给出 了4种不同的证明;他对数论中的二次 互反律 ,先后给出了8种不同的证明 (高斯称二次互反律是数论中的一 块宝石,数论的酵母,是黄金定理) 。 欧拉 勒让德第一个证明是用归纳法; 第二个证明是用二次型理论; 第三个和第五个证明是用高斯引理; 第四个证明是用高斯和; 第六个和第七个证

4、明是用分圆理论; 第八个证明是用高次幂剩余理论。 他的每一种证明思路都导致数论的新方向。其 后 19 世纪多位数论大家如狄里克雷、雅可比、 艾森斯坦、库默、戴德金、希尔伯特等人都给 出了新的证明并发展了该理论。有人曾问高斯:你为什么能对数学作 出那样多的发现?高斯答道:假如别 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久地思考数学真理, 他也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高斯还说:绝对不能以为获得一个证 明以后,研究便告结束,或把另外的证明 当作多余的奢侈品。 有时候一开始你没有得到最简和最美 妙的证明,但恰恰在寻求这样的证明中才 能深入到真理的奇妙联想中去。这正是吸 引我去继续研究的主动力,并且最能使我 们有所发现。高斯这些

5、言行,很值得我 们学习和深思。因此,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利 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培养训练发散思 维,下边我们举几个例子一题多解:计算 解法: Ix3x31 x2dx21 x dx d (x2 ) 2 2 1 x2 1 x1 x2 1 1 d (1 x 2 ) 2 1 x21 1 d (1 x ) 2 2 1 x d (1 x ) 2 2 1 x22第 一 类 换 元 积 分 法1 (1 33 x2 ) 2 (1 1 x2 ) 21 2 2 1 x ( x 2) C 3一题多解:计算 解法:x3 21 xdxIx3 21 xdx x x x31 x2dx2x ( x 2 1) x 1 x2

6、第 一 类 换 元 积 分 法x 1 x2 dxdx x 1 x dx 1 1 x 2 ( x 2 2) C 3一题多解:计算 解法:Ix31 x2dx第 一 类 换 元 积 分 法x3 1 x2dx x 2d 1 x 2 ( x 2 1 1)d 1 x 2 ( x 1)d 1 x d 1 x2 221 2 2 1 x ( x 2) C 3逆向思维 一则小 故事: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雨 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洗衣作坊的女主管。 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雨天,她 担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逢上晴天,她 怕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日子过得很忧郁。后来有一位聪明的人劝她:老太太,你 真

7、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生意兴隆; 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 有好消息啊。 这么一说,老太太生活的色 彩竟焕然一新。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相对于 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它的基 本特点是从已有的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 问题。它对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解决 某些难题、开创新的方向,往往能起到 积极的作用。(1)如果遇到某些问题顺推不行,可以考 虑逆推。 (2)如果遇到某些问题直接解决困难,想 法间接 解决。 (3)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 (4)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而探讨不 可能性。下面举几个高等数学中的例子:dy 1 求解微分方程: dx y (2 x y 2 )若将

8、x 视为自变量,y 视为未知函数,解此方 程就比较困难。因为它既不是可分离变量方 程,也不是齐次方程,也不是全微分方程, 也不是线性方程和伯努里方程。 但是,如果利用逆向思维,即反过来将 x 视 为未知函数, y 视为自变量,将方程变为dx 2 y (2 x y ) dy它就是未知函数 x 的线性微分方程。很容易 求出其通解。1 2 y2 C x e ( y 1)e 2y2n! 若直接解决困难, 例 1: 试求 lim n ? 想法间接解决。 n n 解法:用间接的方法,即转化为判断级数n! nn n 1u n 1 1 1 lim lim 1 1 n e n u n n (1 ) n故知级数

9、n!nn 1n收敛 .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是通项趋向于零,于是n! lim un lim n 0 n n n解法:利用夹逼定理n! 1 n, n n nn! 1 1 n! 1 ,即 n n n n n n n n1 n! lim 0, 故 lim n 0. n n n n1 而 lim n 0, n n当两条直线相交于非常遥远的地方时, 就无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因此不 具有直观的明显性。因此没有得到公认, 于是就有人提出来把它作为定理来证明。 但是许多数学家经历了2000多年都以失败 告终,他们不是证明有错误,就是用另一 条等价的公理代替了第五公设。达朗贝尔曾把第五公设的证明称为几何原理中

10、的家丑。直到19世纪初,数学家们着手研究它的 反问题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不可证。特别 是德国的高斯、匈牙利的鲍耶、俄国的罗巴 切夫斯基他们各自总结了前人和自己试证第 五公设的失败教训。高斯(1799,1813)罗巴切夫斯基(1826,1829)鲍耶(1832)罗巴切夫斯基把欧氏几何的命题按是否 依赖于第五公设(平行公设)分为两部分: 不依赖于第五 公设得到证明的命 题(绝对几何) 。 依赖于第五 公设才能证明的 命题。“在一个平面上,过直线 AB 外一点至少可以作一条直线与 AB 不相交” 。 1. 仅可作一条(第五公设) 欧氏几何; 2. 可作不止一条,若能由此推出与绝对几何定理相矛盾的 命题,

11、这就无异于证明了第五公设。 可是他不但没有发现任何矛盾,反而推导出了一连串奇妙 的结果,构成了逻辑上既无矛盾,又与绝对几何不相冲突,但 又和欧氏几何不同的新的几何体系。他们首先肯定了欧几里得第五公设是不 能用其它公理作出证明,然后用一个与 它相反的命题来代替它。即在平面上, 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 直线平行。从而建立了一种与欧几里得不同的新 的几何体系。 高斯称之为反欧几里得几何 罗巴切夫斯基称之为想象的几何 后他又称之为泛几何 今天称之为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又称双 曲几何) 。后来德国数学家黎曼用一个既与欧 几里德第五公设的命题相反又与罗巴切 夫斯基平行公理相反的命题来代替它们,

12、即在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不可能引 一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黎l从而建立了一种与欧 几里得几何、罗巴切夫斯 基几何都不同的新的几何 体系,现称为黎曼几何 (又称椭圆几何) 。黎曼(1854)现在人们把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与黎曼 几何统称为非欧几里得几何。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希 尔伯特指出: “19世纪最富启 发性和最值得注意的成就是 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发现。 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创立是几何学上的革命, 它不仅使数学家大开眼界,引起一些重要数 学分支的产生,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使数学 哲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使 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更深刻,更完全了。例如, 它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供了最合适的数学 工具

13、。因此许多人采用非欧几何学作为宇宙 的几何模型。(太平洋)欧几里得: 黎曼:三角形内角和 = 两直角 三角形内角和 两直角, 2r=c , a2+b2=c2 , 2rc ,a2+b2c2罗巴切夫斯基:三角形内角和 两直角后来许多几何理论都建立在改变和推广欧 几里得几何概念的基础之上。例如:1844年格 拉斯曼建立的 n 维仿射空间和度量空间几何。1871年克来因关于五次及五次以上代数方 程根式求解问题在16世纪之前,数学家们就成功地找到 了一般的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以及某些 特殊的五次及五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法。 如: 2 b b 4ac 2 ax bx c 0, x1, 2 2a那么,一般五次及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是 否也存在根式解法呢?这个问题吸引着众多的数学家,他们相 信这种解法一定存在,包括:卡当 (Cardano) 、韦达(Viete)、笛卡儿、牛顿、 莱布尼茨、拉格朗日等等,但相继经历了 两百多年的努力都未能找到解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