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史乃洋趣味心理学.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0829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乃洋趣味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史乃洋趣味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史乃洋趣味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史乃洋趣味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史乃洋趣味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趣味心理学,史乃洋,你是那种性格?,下班回家,你在门口脱下了鞋子。它们一般是怎么摆放的?A、脚尖朝入口处摆好B、脚尖朝进来的方向摆好C、就是脱鞋时的样子D、同住的人帮你脱,A型:这是所谓的“先苦后乐型”,凡事都要准备得万全,是追求完美的人B型:会适当地考虑方式方法,能够取得社会平衡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办事周到的人。就精神分析学来说,是“自我、超我和本我都取得平衡、调整得很好的人”,总能够给人以成熟的感觉。 C型:完全不考虑社会体制和规则的类型,以追求自我欲望为中心,较冲动,喜欢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 D型:最任性的就是这种人。比起随便一脱也不排好的第三种类型的人,更加任性。与其说是任性,倒不

2、如说是被完全惯坏了。你必须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否则终有一天吃大亏,2014年1月21日地窖囚禁6名 女子罪犯李浩被执行死刑。案件细节:女孩子们不仅毫无反抗之意,反而相互妒忌。大约2010年的一个晚上,其中一名女子与另一被囚女孩因争风吃醋发生打斗。李浩协助后者将前者打死之后,将尸体就地掩埋。,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与Clark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

3、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专家深入研究: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

4、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分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於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综合征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临床表现,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

5、小惠的举动。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这四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破窗效应“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曾提出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

6、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要防微杜渐,将不良风气扼杀在摇篮中否则将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失。,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 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 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 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 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 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 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 凶手

7、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 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 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责任分散效应,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

8、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团队中的责任分散效应,一个办公室里原本有三个人,每次办公室的卫生都由小张负责。后来,办公室又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张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轮流打扫卫生。两个人也配合得相当好,办公室还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再后来,又来了一名大学生,他来的第二天早上,当同事都来上班时却发现地上一片狼藉。大家面面相觑。原来,小张和原来的同事都认为卫生应

9、该由最后来的同事负责,而那位大学生却认为卫生已经有人负责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就行了。由此可见,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就被扩大化了。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出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一个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那么由集体做出的决定往往更为冒险,这是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因此,领导者在将一项任务交给某个团队去完成时,一定要指定负责人,这儿出了问题找谁,那儿出了问题找谁,最后直接跟负责人交涉就行了。团队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想让

10、你的批评变得有力,就要让你的批评变得具有针对性,责任一定要分到具体的某个人,否则就会出现这种责任分散的现象,你布置下去的任务多半不会被很好地执行。,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革马利翁,他酷爱艺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爱不释手,整天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天长日久,女神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并乐意做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就期望成功如果你渴望幸福,那么你就期望幸福。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你

11、带来积极的结果。,学点心理学,1、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2、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3、可以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多学点心理学,多思考,发现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生活和工作都会轻松愉快很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