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 1961 年 6 月国际医学协会称“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瘫” “歪嘴巴” 、 “歪歪嘴” 、 “吊线风” ,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简介面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此,对于面神经的症状一定要加
2、以了解,便于及时地发现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因治疗不及时而使病情加深。发病原因 感染:约 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Lyme 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特发性(常称 Bell 麻痹):约 30 .3%,Bell 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肿瘤:约 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
3、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神经源性:约 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创伤性:约 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临床表现唾液分泌障碍就是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泪腺分泌障碍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
4、,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面神经患者会呈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面神经之后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后遗症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病程超过半年,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者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 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 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病情过重而形成的不可逆的损伤。具体表现:无
5、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一般情况下由于治疗不及时(最佳治疗时间面瘫后半日内)或治疗期间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 ,使神经细胞的损害(例如:神经干的脱髓鞘)得不到及时修复,面神经就会出现传导神经冲动泛化情况,出现鳄泪症和口眼联动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继发患侧面肌痉挛,进一步可发展成失神经性肌萎缩。2疾病分型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不
6、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 2/3 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诊断鉴别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
7、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此类情况比较容易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均可痊愈。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疾病预防1 多食新鲜蔬菜、粗粮、黄豆制品、大枣、瘦肉等。2 平时面瘫患者需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3 需要多做功能性锻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4 每天需要坚持
8、穴位按摩。5 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有条件的话,做些足底按摩。6 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7 面瘫患者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8 用毛巾热敷脸,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9 初期使用由麝香、天麻等组成的面瘫纠正散,恢复很快注意事项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
9、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 Guillian-Barre 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静止检查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耳:检查是否有耳鸣、
10、耳闷、听力下降。 检查眼裂大小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3麻木或萎缩。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运动检查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努嘴:注意观察口
11、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护理方法 1晚上睡觉前可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等涂眼,使暴露的角膜有眼膏与空气隔离,避免干燥和污染。也可使用专用眼罩,以减少角膜表面的水分蒸发,同时预防感染。2经常给患侧眼睛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如 3%角膜宁或润舒等,以保持角膜表面的湿润并预防感染。3眼部症状严重时,应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如睑缘缝合术等,待面瘫治愈后,再行拆线。自我按摩枕额肌额腹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眼轮匝肌大部分患者表现
12、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弛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13、提上唇肌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颧肌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口轮匝肌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下唇方肌用拇
14、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 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 23 次,每个动作训练 1020 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抬眉训练4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15、。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 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 10 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
16、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
17、的康复效果。饮食保健参芪乌鸡汤备党参 15 克、北芪 15 克、田七 10 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皮脂,生姜 2 片,煲汤饮食。可以补虚扶正 、祛痰,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防风粥防风 1015 克,葱白口茎,粳米 3060 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 成稀粥,温服。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姜糖苏叶饮紫苏叶 36 克,生姜 3 克,红糖 15 克,以滚水浸泡 510 分钟。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川芎 39 克,白芷 39 克,鳙鱼头 500 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
18、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 晚食鱼喝汤。可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大枣粥大枣 30 克,粳米 100 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可以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参枸莲蓉汤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 2 克,莲子肉,山药各 2 克,肉莲蓉,火麻仁各 12 克,橘红 3 克,大枣,胡桃肉各 2 枚,煎汤取药汁服,口服 23 次。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效用。薄荷糖簿荷粉 30 克,白糖 500 克,将白糖插进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添加薄荷粉,调勺,再连续炼于不粘 手时,本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效用,对付忽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
19、等症有用。护理措施一般护理在急性期应当适当休息,注意面部的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吹冷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局部护理5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水温 50-60 度,每日 3-4 次,每次 15-20 分钟,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用力应轻柔、适度、持续、稳重、部位准确。患者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动作训练:进行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日 2-3 次,每次 3-10 分钟。营养支持饮食应营养丰富,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禁烟戒酒,忌食刺激性食物。药物应用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服用泼尼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随意增减
20、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等副作用。避免在此期行创伤性大、刺激性强的治疗,易减轻对患侧肌及神经的损害。出现咽部感染时应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治疗。眼部护理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减少用眼动作。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并用抗生素滴眼,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口腔护理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的心情,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身
21、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部神经结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颅内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外伤等多种原因病变累及面神经所致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前者不同,不是本节讨论的对象。面神经麻痹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2040 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发病率高达 42.5/10 万/年,预后多良好。一般起病迅速,在几小时至 12 天,面肌
22、麻痹达高峰,持续 12 周开始恢复,3 个月不能完全恢复者,则会留后遗症。冬天受风小心面瘫冬季是面瘫的高发季节,很多人的面瘫是突然发生的,比如说,睡醒,突然嘴角就歪了,或者刚洗完澡出来,眼睛就闭不上了,这些都是发生面瘫表现,如此突如其来,其实面瘫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面瘫的原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是和风邪有关,什么叫风邪呢?如果外界的风,引起了人生病的话,在中医上就叫做“邪风” 。很多病人回忆,都有受风史,但也有些病人却并没有吹风,这类人发病的原因,跟自己当时身体状况不好有关,对于别人来讲,正常的不能引起疾病的风,也能引起他发病。中医理论认为,风是属于阳邪,而我们头面部,是属于阳位,有句话说“
23、风邪,阳邪,易袭阳位” ,所以头面部被风吹了以后,就极有可能发生面瘫。有一种说法,人如果正常地在外面吹大风,反而没事,在屋内,从门缝里进来的风,反而容易让人生病,所以有“阴风”之说,是这样的吗?对,没错。门的一条缝,窗户的一条缝,坐车的时候把车窗打开一条缝,这都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都知道,头面部受风容易引起面瘫,那除了要防风保暖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措施可以预防面瘫呢?说起来还是要加强身体的调摄。避免受风邪是最主要的,但有些人因为日常工作需要要吹风,要经常呆在外面,那么,正常、规律的生活起居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更需要注意养生调摄。通过来门诊就诊的人群分析,您认为面瘫的高
24、发人群,多数集中在哪一类人身上?这个疾病是否又是老年人的专利病呢?不一定,气候变化大的时候,面瘫的发病率会高一些,现在针灸科的门诊病人中,面瘫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也不一定是老年人的“专利”病,我们曾经有过几个月的宝宝也患上了面瘫的病例。年龄和性别,都没有严格的趋向性。当然,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可能比较容易感受风邪,另外,孕妇、产妇也要特别注意,孕产妇因为自身气血要养胎儿,或者化生乳汁,相对来说,头面部经络空虚一些,也比较容易受风。6不单是老年人,就是年轻人也是要注意预防的?对。年轻人现在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生活起居不是太注意,这样的人也是非常危险的。针灸治疗面瘫很多人患了面瘫,还不知道自己
25、是面瘫,以为是中风,请问黄主任,面瘫跟中风在症状上、治疗上有什么区别?从医学术语来说,中医讲中风,是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典型症状是偏身的运动、感觉障碍,通俗的说,就是突然半边手不能动了、腿不能动了,说话说不清楚了,有可能伴有神智不清醒,这是医学术语上的中风。但是很多老百姓会认为面瘫就是中风,那是把病因跟病名混淆了,大部分面瘫的原因确实是吹了风,但严格的说,中风是我刚才说的脑血管疾病,而面瘫是面部发生的瘫痪,症状可见眼睛难以闭合,嘴巴歪着,面部麻木等,症状表现集中在头面部,而四肢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治疗及时,面瘫都可以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而针灸是治疗面瘫的有效办法,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
26、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 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针灸治疗面瘫的安全性如何?很多人都觉得是在脸部下针,安全系数不高,事实是这样吗?应该说很高,头面部扎针,对于技术熟练的医师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没有毒副作用,非常安全,所以病人不需要太担心。在接受治疗的
27、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治疗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遵守医嘱,疗程要足够,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另外,自己不要担心,有很多面瘫的病人来了之后,总是担心是脑的问题引起头面部疾病,其实这只是周围神经的病变,不是要命的疾病,病人自己要放下心来,不要焦虑,一步一步配合治疗。还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这病是面瘫,一看嘴巴歪了,以为是口腔方面的问题,跑到口腔科把每个牙都查一遍,有些病人因为面瘫引起耳朵痛,还跑到五官科去了,对于面瘫,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步入误区,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您说治疗疗程要足够,那一般来说,针灸治疗面瘫的疗程有多长呢?80%的病人两周症状就可以得到非常明显的缓解,还有 20%病
28、人,发病的时候存在着耳前、耳后甚至半边头部不适的症状,这样的病人治疗疗程相对要长一些,可能要 3-4 周。及时的治疗是关键,但是一些病人,因为相信所谓的偏方、街头兜售的膏药,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黄主任您认为这个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如何去判定,也就是说,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治疗,效果会更理想,超过了这个最佳治疗时间,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呢?通过多年以来的实践,我们得出的经验就是,一旦发病,及早进行治疗,第一时间接受干预,这是最好的。对针灸治疗,有的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一个星期之内不能扎针,其实急性期一星期之内针灸治疗也有取穴原则,严格的说,一个星期之内,在瘫痪的局部不能扎针,但是可以在瘫痪的周围、四
29、肢上进行针灸驱除风邪,鼓舞气血,这对面瘫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总之,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每个发病阶段,来确定取穴部位和治疗原则,越早到针灸科治疗,病程会越短。另外,面瘫病人的护理很重要,面瘫患者护理要注意点什么呢?这个很关键,这就是我说的病人要尽量配合治疗的一部分,面瘫病人,首先,在家里要配合运动,手脚瘫痪了,手脚要做运动,面部瘫痪了,面部也要做运动,但是有些病人不知道方法,曾经有这样的病例,当医生告之病人回家要做运动,病人很雀跃地说回家跑步了,其实,面瘫的运动,是针对性做面部肌肉运动,一般在临床上医生都要训练病人,让他们掌握面部肌肉运动的方法,从额头开始,动眉毛、动眼睛、动嘴巴,有一套面部运动操。
30、另外,饮食方面,烟酒、肥甘厚味、腌制品、辣的东西、海鲜等发物,要稍微忌一下,饮食调理好,心情也要放宽松,不要过度劳累,特别是不要熬夜;如果有条件的话,晚上还可以用热水蒸腾面部,让面部新陈代谢加强,也是有帮助的。7还有,如果懂得一些推拿手法,那推拿按摩也是有效果的。最后很重要的是,不要吹风,我们都知道,面瘫跟风邪有关,如果非要外出,可以用毛巾、围巾把面部、耳前、耳后围起来保护好,不要接触冷风;平时洗头完之后,也要赶紧把头发吹干,不要让湿头发贴在自己身上;还有一些病人,晚上睡觉眼睛闭合不上,有小灰尘进去,造成眼睛很不舒服,这样也很简单,去买些青霉素、红霉素眼膏,晚上睡觉的时候把眼睛糊起来,这样小灰
31、尘就不会进去,第二天起来再洗掉,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家里面需要配合注意的方面偏方方名:口斜散主治:面神经麻痹处方:天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僵蚕、姜黄、半夏各等分制法:经上药共为细末,以生姜汁调成膏状备用用法:外敷于患侧太阳穴,固定好,三天一次疗效:用此法共治疗 42 例,治愈 41 例来源:衡水县防治院2方名:牵正散加味主治:面神经麻痹处方:白僵蚕四钱、白附子四钱、南全草三钱、双勾五钱、桂枝尖三钱、乌梢蛇三钱、清半夏二钱、化橘红三钱、香白芷三钱、南星三钱、桃仁三钱、防风二钱疗效:共治疗十余人,效果满意。配合针灸疗效显著。【小贴士】 预防面瘫首先要避免面部受风 注意保暖。天冷出门行走或坐车时
32、应避开寒风对面部的直接袭击 尤其是清晨和夜晚应防止面部遭遇强冷风侵袭;天热时不能让风扇或空调的冷风直吹面部。年老体弱、过度劳累、酒后等更要注意。其次天气变化时要注意预防感冒 因为感冒病毒是很多面瘫的诱因之一。再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锻炼 增强体质。面瘫的防治知识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徐沙贝什么是面瘫?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支配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的面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中医称之为“口僻” 或“口眼歪斜” 。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33、。病因目前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面瘫可能由于某种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所引起。面瘫常在局部受冷风吹拂或着凉后发生,故可能是因寒冷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和毛细血管的损害,而发生水肿;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受压和阻碍淋巴与血液的流通,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面瘫。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雨淋、吹风、吹空调、受凉等)袭击,络脉空虚,风邪寒邪趁虚入中,气血痹阻而致使局部经络淤滞,筋肌纵缓不收。妊娠女性发病率较普通女性高,尤其是产前 2 周至产后 2 周。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4-5 倍。7%-10%患者有家族史。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
34、30 岁-45 岁好发,15 岁以前发病者相对少见。约半数病前有头面部受凉史,约 20%病前有过度疲劳,约 20%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起病急,常无自觉症状,不少病人主述临睡前毫无异常,但晨起梳洗时感觉不能喝水与含漱,或自己并无感觉而被他人首先觉察。这种不伴其他症状或体征的突发性单侧面瘫,常是面瘫的典型表现。面瘫多在 1-6 个月间恢复,70%-85%彻底恢复或恢复比较好,少数病人可能完全不能恢复或者恢复不理想。恢复不理想者,常见于耳部出现疱疹的病人、以前有过面瘫史的病人、起病时面瘫程度重的病人、未及时诊治的病8人、老年人、有糖尿病的病人、高血压病人或是耳后疼痛明显的病人。约 10的病
35、人可能再次复发。恢复不理想的病人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有:面肌瘫痪、痉挛、联带运动、挛缩、鳄鱼泪征、眼睛干燥、听觉改变和味觉改变等。面肌瘫痪,即额纹减少、闭眼困难、口角歪斜,眨眼、笑时面部不对称更明显。面肌痉挛,即病人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联带运动,即病人在闭眼的时候,嘴巴会跟着抽动,或是在嘴动的时候,眼睛也跟着一块闭。面肌挛缩,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加深、脸裂缩小、口角反向患侧牵引,使健侧面肌出现假性瘫痪现象。鳄鱼泪征,表现为病人吃食物时,尤其是吃味道浓的食物时,患侧眼睛会不自主地流泪,甚至只是看到或想到可口的食物时,也会不自主流泪。预防常识面神经炎是中青年比较常见的一种“口角歪斜疾病” 。若出
36、现一侧耳周疼痛伴随该侧眼脸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对侧,应立即到神经专科的医院就诊。面神经炎患者在起病后 3 天内接受激素治疗,特别是 24 小时以内接受激素治疗的,约 90可获得理想的恢复。患者应当将自己所患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胃十二指溃疡、肺结核、高血压等)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如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面瘫一旦确诊,若无药物禁忌,应尽早使用激素、甲钴铵和对症治疗。如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则容易造成面瘫的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可靠的疗效。患了面瘫应怎样对待?面瘫从出现症状到治愈,通常有 4 个病程发展阶段。第一周为面神经麻痹期;第二至三周是病情稳定期;第三至
37、四周是面部神经复苏期;第一个月至第六个月是面神经恢复期。即使发现病情,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也会经历这 4 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第一周至第二周,症状会有加重的表现。这不是因为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是疾病发展的正常表现。如果不进行治疗,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有的人因为看到病症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就放弃了正规治疗,自行胡乱用药。这是非常错误的。面瘫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万万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因此,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事实上,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病情
38、并到正规医院就诊,70%85%的面瘫患者都能够得到理想的恢复。还有的人治疗比较及时,症状控制比较好,但是没有完全恢复就停止了治疗。这样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面瘫能否治愈,首先在于治疗是否及时,其次在于治疗是否彻底。如何减少面瘫的发生?增强体质、饮食起居有度可减少面瘫发生。专家提醒,对该病应做到未病先防。面瘫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劳累、紧张或汗出后体虚,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头面部受风寒所致。所以,在生活中多注意以下几点,一定可以防患于未然。 远离风寒 吹冷风、受冷水刺激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空调、风扇,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出大汗之后。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
39、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应多加注意。勿用冷水洗脸,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 1020 分钟后进行足底按摩。 注意休息 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心理减压 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 适当锻炼 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膳食合理 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9力。 及时就医 一旦发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