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改编之老子简介.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529984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编之老子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改编之老子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改编之老子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改编之老子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改编之老子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老 子,老子像 主要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另老子一词在口语中有多种用法。,人物简介,李耳(约前575?),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

2、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之思想,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著作,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3、书 【老子】,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

4、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老子哲学,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太极阴阳,【老子】中的解析,这里举几个例子以助理解: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失道而后德”解析:好的方法是可以变通的(不德:没有固定的方法,指可以变通),坏的方法是不会变通的。因为方法来源于事物的规律,所以了解规律比了解方法更好,老子文化,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欧洲

5、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名家对老子的评价,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尼采曾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名家对老子的评价,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一生研究中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著有多卷本中国科技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

6、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道教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称名称为太上老君 ,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老子】中的一些内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浅

7、议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摘要:老子思想向来以清静无为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道德经,深入老子的哲学世界,我们便会发现老子思想实际是有很强的积极性和现实意义的。,关键字:道、自然、积极、无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所在,圣人必须要悟道,但是老子从未把悟道这种精神追求同现实生活相对立,这一点从道德经中很容易看出。在老子看来,道对生活有指导作用,因此悟道有其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对现实的意义,先从老子本人说起,据史记记载,老子为周守藏吏,大致相当于今天同时兼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博物馆馆长,国家档案馆馆长三职。应该来说老子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生活也应该比较富足,属于上流社会。可见老子并未将悟

8、道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在悟道之外,老子亦有功亦有名。我们再看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庄子在逍遥游中明确指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庄子本人也是这么做的:一生淡泊名利,远离官场,生活清贫,不食人间烟火。,庄子秋水中这样一段故事,“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竟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这段故事不难理解,这里也不多做解释。可见庄子心中,得道和自由是人生的根本乐趣,其他一切都是对这一目标的干扰。而在被称之为清静无

9、为,消极避世的老子身上却从未有过类似的记载。两相对比,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在老子心中悟道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得道者也应该是世俗社会中的成功者,再来看老子的著作道德经,道德经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讨论道的本质和特点,另一部分是讲道对人生的影响,即“为”与“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类似这样的叙述在文中俯拾皆是。假设老子真的赞同道就是让人无所作为的话,他何必要费如此口舌来讲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讲如何“无为而无不治”,直接不提便是。反观庄子,洋洋数万言中根本没有出现对为与无为的讨论,也没有谈及什么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因为在庄子看来,这些都是不须说

10、也不屑说的,他只关心“逍遥”,关心无拘无束的生活,关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蕴藏的各种哲理,道德经的阐释的现实意义,暂且不论二者境界高低的问题,仅从这种对比上来看,老子显然仍然关心现实社会生活,仍然希望人能有所作为,这就是老子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要彻底洞悉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我们要 。,想要彻底洞悉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我们仍要回到例来被专家学者所争论的“无为”观点上来。学术界对于“无为”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派认为“无为”思想是消极的,例如胡适就把老子对社会政治的态度归结为“一是毁坏一切文物制度;一是主张极端放任无为的政策。”1(P46)还有人将其视之为一种手段,如钱穆便说:“此乃完全在人事利害上着眼

11、,完全在应付权谋上打算也。故老子教人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荣而守其辱。彼所想象之圣人,在其,心中。对于世间一切雌雄黑白荣辱,不仅照样分辨得极清楚,抑且计较得极认真。彼乃常求为一世俗中之者雄者白者荣者,而只以雌以黑以辱作姿态,当作一种手段之运使已”,对现在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强调功利,强调竞争。“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良药。如何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呢?有人说是抑制欲望,而且认为禁欲是对道的坚守。事实并不见得是这样。老子反复强调道要求人,顺应自然,欲望是人的自然属性,压抑甚至禁止欲望本质是在违反道的要求。所以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改变人的追求,使人们切实懂得自由舒畅的心境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如此人才能活的快乐幸福,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最后用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结尾“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感 悟 老 子,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说明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