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颈部常见疾病简介,甲状腺局部解剖 甲状腺分左右两叶,由甲状腺峡相连,位于喉和气管起始部位两侧,吞咽时随之上下移动。甲状腺包膜:内膜,又称固有膜,外膜又称外科膜,内外两层由疏松组织相连,间隙内有动、静脉网及四个甲状旁腺。,2,血供:甲状腺上动脉来源于颈外动脉,沿喉侧下行,达上极时分前后两支,下动脉源于锁骨下动脉,有时尚存一最下动脉,其自头臂干(主动脉弓),外科意义:上下动脉在一侧吻合,且与对侧分支沟通,与喉、气管、咽部、食管分支吻合,故可以节扎上下动脉。 静脉:上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中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下静脉汇入头臂静脉,神经:气管、食管沟内喉返神经起自迷走神经,上行至甲状腺两叶,背面在下动脉
2、之间,手术时应注意,喉上神经起自迷走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感觉支,外运动支,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手术时避免损伤。,3,甲状腺主要功能:无机碘化合物合成甲状腺激素(有机结合碘)。 无机碘(食物) 血液 甲状腺摄取高活性游离碘 (T1T)。 T1 T T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T1 T1 T2 T4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 T3 活性 T4,4,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 (1)甲状腺激素原料(碘的缺乏)的缺乏; (2)甲状腺激素需要的激增; (3)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和分泌的障碍; 临床表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可显示正常甲状腺的形态,两侧对称,结节性的常一侧较大,若囊肿样变结节并发囊内出血,结节可在短时期内
3、增大。腺体质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若单纯性甲状腺肿压迫气管及神经后可引起下,5,列症状: (1 )压迫气管(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尤以胸骨后甲状腺肿更严重。 (2)压迫食管(少见).仅胸骨后甲状腺肿可压迫食管,表现为吞咽不适。 (3)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影响头颈部的血液回流。多见于胸阔上口、大的甲状腺肿,表现为患者面部青紫色浮肿。且有颈部、胸前浅表静脉的扩张。 (4)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表现为患者发音嘶哑。 (5)压迫颈部交感神经链,引起Horner综合症:颜面部无汗液;眼裂大小不一;瞳孔大小不一。 治疗原则,6,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 (1)甲状腺方面:体积略肿大,扪诊有震撼,听诊
4、可闻及杂音。 (2)自主神经系统方面:交感神经的兴奋,如患者多言、性情急噪、激动、双手颤动,严重者,舌和足亦有颤动。 (3)眼睛方面:双侧眼睛突出,眼裂增宽和瞳孔散大(突眼程度和甲亢的严重程度无关)。 (4)循环系统方面:心率、脉率加速,达100次/分,患者可出现心悸和胸部不适,严重者出,7,现心律失常,房颤常见,最后发生心衰。 (5)基础代谢方面:基础代谢率增高,其程度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平行。轻度甲亢:20%30%,中度甲亢:30% 60%,中度甲亢:60%以上。表现为消瘦、体重减轻、易疲乏,但食欲多亢进,有时可出现停经、阳痿、腹泻等。 临床检查(特殊检查)及诊断:目前检查有3种,即:基础
5、代谢率、甲状腺吸131I率及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T3T4的含量。 (1)基础代谢率需在静卧时反复测定,其公式有,8,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基础代谢率(%)=0.75*脉率+(0.74*脉率)-72 (2)甲状腺吸131I率:给正常人以131I,24小时内吸收30%40%,其它的在48小时内同尿排出,甲亢的病人摄取70%80%,而甲减的病人摄取部超过20%。2小时内甲状腺吸131I超过25%。或者24小时为人体总量的50%,且吸131I高峰提前出现,均表示甲亢。但是摄取的速度与甲亢病情不成正比。 (3)测定血清中T3 T4的含量对诊断更有意义。甲亢发生的早期, T3上升早、快
6、,约四倍于正常值,而T4则缓慢,仅二倍半。,9,若诊断困难时,可进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实验,若在静脉注射TRH后促甲状腺素不高,则为阴性。 外科适应症:除了青少年、病情较轻者、伴有其它严重疾患的病例,不宜手术外,手术治疗仍为目前有效的方法。如: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45个月后疗效不能巩固; (2)继发性甲亢及高功能腺瘤,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或131I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3)已并发左心扩大、心率失常及心衰的患者; (4)妊娠前46个月的患者。,10,术前准备、手术原则、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术前准备: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人不需做术前准备,但甲亢的病人必须做,精神紧张、不安及失眠
7、者可给予溴化物、利眠宁等镇静药物,已有心衰者给予毛地黄制剂,伴房颤者可给予心得安及奎尼丁,主要的准备是口服碘剂,这样可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即甲状腺危象。需要注意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术前12小时,术前不用阿托品。 (2)手术原则:一般采取一期的双侧甲状腺的大部切除术。 a大多数患者可在局麻下手术,如果气管严重受压,或较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时考虑气管,11,内麻醉;b离胸骨上缘两指做切口;c一般切除腺体约70%90%,甲状腺峡亦予切除。d切口两侧应放置通畅引流2428小时。总之三点1.严格止血;2.保护甲状旁腺;3.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3)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a术后再出血,原因是术中节扎动静脉线
8、易脱落,术后必要时拆除缝线,去除血肿,节扎出血的血管;b损伤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术中注意靠近颈总动脉、远离腺体的背面,分离、节扎甲状腺下动脉的主干;保留腺体背面部分腺体的完整;c损伤喉上神经,造成日后进食、饮水时误咽,术中注意将甲状腺上动脉和其伴行的静脉仔细的分离节扎;d手足抽搐,注意切除腺体时,保留腺体背面部分腺体的完整,节,12,扎甲状腺下动脉应在其主干,保持其分支与咽部、喉部、气管的动脉分支保持吻合;e甲状腺危象,预防此点主要是做好术前准备,待基础代谢率接近正常、循环系统情况改善后实施手术及术后继续给予碘剂;f甲状腺功能减退,预防此项要注意行甲状腺切除时每侧的残留部分要大于拇
9、指末节,节扎甲状腺下动脉应在其主干,保持其分支与咽部、喉部、气管的动脉分支保持吻合;g术后复发,其预防措施是切除两侧大部腺体,同时切除甲状腺峡部和锥体叶,并节扎两侧甲状腺下动脉;h恶性眼突。,13,甲状腺肿瘤的分类和诊断,甲状腺肿瘤分良性(甲状腺腺瘤)及恶性(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分滤泡状和乳头状腺瘤两种,前者常见,患者多为女性,位置常近甲状腺峡,质软,光滑,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后者有时可发生囊内出血,此为肿瘤体积可在短时期内增大,局部出现肿痛,核素扫描一般为温结节,囊性变时出现冷结节。 甲状腺癌可分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14,(1)乳头状癌:患者多为
10、青年人,多为单发病灶,无包膜,主要转移颈部淋巴结。 (2)滤泡状癌:患者多为中年人,多为单发病灶,有包膜,但不完整,颈部淋巴结转移少,多为血行转移。 (3)未分化癌:患者多为老人,可分小细胞和巨细胞两型,很早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也经血行转移至肺和骨。 (4)髓样癌:细胞排列呈巢状、束状和带状。无乳头和滤泡结构,恶性程度中等,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血行转移。,15,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甲状腺结节较小,不易触及,体检时要认真扪诊,如发现结节,要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应首选B超检查来区分实体性和囊肿性,若为实体性结节,且强烈不规则反射,应行核素扫描检查,若为冷结节,则恶性可能性大。X线诊
11、断主要应用与癌的发现、定位和诊断。,16,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原则,(1)术后再出血,原因时术中结节动静脉线易脱落,去除血肿,节扎出血的血管; (2)损伤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术中注意靠近颈总动脉、远离腺体的背面,分离、节扎甲状腺下动脉的主干;保留腺体背面部分腺体的完整; (3)损伤喉上神经,造成日后进食、饮水时误咽,术中注意将甲状腺上动脉和其伴行的静脉仔细的分离节扎; (4)手足抽搐,注意切除腺体时,保留腺体背面部分腺体的完整,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在其主干,保持其分支与咽部、喉部、气管的动脉,17,分支保持吻合; (5)甲状腺危象,预防此点主要是做好术前准备,待基础代谢率接
12、近正常、循环系统情况改善后实施手术及术后继续给予碘剂; (6)甲状腺功能减退,预防此项要注意行甲状腺切除时每侧的残留部分要大于拇指末节,节扎甲状腺下动脉应在其主干,保持其分支与咽部、喉部、气管的动脉分支保持吻合;(7)术后复发,其预防措施是切除两侧大部腺体,同时切除甲状腺峡部和锥体叶,并节扎两侧甲状腺下动脉; (8)恶性眼突。,18,颈部淋巴结核,临床表现 早期:病变的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发生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呈团,于周围组织粘连; 晚期:淋巴结经干酪样变,液化形成寒性脓肿,随后破溃,形成窦道及溃疡。 诊断 病人多无临床症状,无发热,常常靠临床表现来确诊,可穿刺或切除一个或多个淋巴结送病理检查。,19,处理原则全身治疗为合理营养,给予抗结核药物 (1)少数较大的、未液化的,可手术切除,并缝合。 (2)如病变范围广,界限不清楚,无液化的,可行放射治疗。 (3)对已液化的,表面皮肤完整的,可行穿刺吸脓后,注入10%链霉素或5%异烟肼溶液至淋巴结内冲洗,2次/周。 (4)如淋巴结已破溃形成窦道,无继发感染的,可行刮除术,局部用链霉素或异烟肼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