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庄子〉故事两则学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9413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故事两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庄子〉故事两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庄子〉故事两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年级 科目:语文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编制:陈鹏 何刚 审阅: 审批: 时间:2010 年 11 月 17 日 总第 次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第 1 页 共 2 页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学习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学习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相应练习】1.填空、 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 ,庄子不但是我国哲

2、学史上接触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以为杰出的文学家,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恐吓( ) 鯈鱼( ) 濠梁( ) 邪( )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1)解释加点词语:惠子相梁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安知鱼之乐 鲦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2) 翻译下列句子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于是鸱得腐鼠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d.鲦鱼之出游从容,

3、是鱼之乐也 e.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f.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g.子非鱼,安知鱼之乐h.固不知子矣:i.请循其本:5.读懂故事,探究寓意(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九年级 科目:语文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编制:陈鹏 何刚 审阅: 审批: 时间:2010 年 11 月 17 日 总第 次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第 2 页 共 2 页当堂探究:(3)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4)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5)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

4、解庄子的人生态度。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xing) 濠梁之上(ho) 不为苟得(gu)B.一豆羹(gng) 蹴尔而与之(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e )C. 鸱得腐鼠( ch) 死亦我所恶(w) 乞人不屑也( xi)D.一豆羹(dn) 醴泉 (l)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xi)2.下列各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乡为身死而不受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5、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翻译:你并不是鱼,你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翻译: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还宝贵的。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D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翻译: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它与大学 中庸 论语合称为“四书” 。B 庄子是庄子及后学的著作集,

6、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 惠子相梁中比喻较为巧妙贴切, “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D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以礼记檀弓中“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舍生取义。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惠子相梁(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7.翻译下列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8.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九年级 科目:语文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编制:陈鹏 何刚 审阅: 审批: 时间:2010 年 11 月 17 日 总第 次庄子故事两则学案 第 3 页 共 2 页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