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9303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常见错因探析,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朱小富,“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一、常见错误 1考试“噢” 错时时见,如:89年高考第7题: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 1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氯化钠 B. 75mL2mol/L氯化镁 C.150mL3mol/L氯化钾 D. 75mL1mol/L氯化铝 97年第17题: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 A.KCl B.Mg(OH)2 C.Na2CO3 D. MgSO4,03年高考 1

2、9题(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放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放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水至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NaOH溶液,倒入250 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2解题规范需培养,规

3、范答题:近年高考化学阅卷分析结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一方面命题者为了拉开差距,处处设陷阱,要求答题者解答条理清晰,表达规范。而我们不少考生平日测练都有如下三大教训:,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最后的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拉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是以偏概全。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凡此种钟,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力争做到“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如:已知实验室以乙醇为原料来制备乙酸乙酯时,经历了下面三步反应,已知反应(1)、反应

4、(2)的有机物的转化率分别为a、b,反应(3)两反应物的利用率均为c。则由乙醇制备乙酸乙酯时的总转化率为多少?,如:某高分子由 和CH=CH两种结构单元组成,且它们自身不能相连,该烃分子中C、H两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2知识迷茫少方法,(2)把 和CH=CH当作3价和2价的两个原子团,进而结合成(C6H3)2(CH=CH)3的物质。,如:金刚石的结构如图,每一个C原子被_个六元环共用。,3灵活应用尚不足,5学科综合是道坎,如:人们对烷烃分子空间结构的研究发现,某一系列的烷烃分子只有一种卤取代产物。如,这一系列的烷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后一种物质中碳原子数即为前一种物质中碳、氢原子数之和,即碳

5、原子数n1=1,n2= n1+ 2n1+2= 3n1+2,n3= n2+ 2n2+2= 3n2+2 等等,可归纳出通式23n-11。试回答: (1)请写出这一系列烷烃分子的化学式的通式_。 (2)请写出这一系列烷烃中第六种烷烃的化学式_。 (3)上述一系列烷烃分子中,含碳量最高的烷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另一系列烷烃分子也只有一种卤取代产物,请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通式 _。,解析 (1)烷烃通式CnH2n2,即可归纳出这一系列烷烃通式C23n-11H43n-1(n=1,2,3等等)。 (2)当n=6时,即C485H972 。 (3)w(C)=(243n

6、-1-12)/(243n-1-12 +4 3n-1),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 w(C)=85.7% 。,二、应对策略 (一)仔细审题,克服思维定势,审题1要抓住关键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化学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2注意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燃烧热(一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释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若产物中有水,应为液态)、反应热(与方程式计量数成正比,单位:KJ/mol)、中和热

7、(生成一摩尔水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 ,若是稀的强酸强碱,其值为57.3 KJ/mol),溶解度(g)、质量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运用计算式、定义式进行计算)。,3.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 (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 (2)PH=0的溶液 (3)水电离出的c(OH-)=10-10mol/L的溶液(溶液酸碱性不确定)等 (4)pH=10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是碱或强碱弱酸盐。,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化合价、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 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

8、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 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应是活塞),b、将气体加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1、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A0.1mol B0.2mol C0.3mol D0.4mol,错解:加入0.1mol Cu(OH)2,说明电解过程中消耗了0.1mol Cu2+,根据Cu2+2e=Cu,故电子转移数为0.2mol。选B,解析:本题中要求浓度

9、不变,说明电解过程中,还有水被电解了。电子转移应包括电解0.1mol Cu2+和多出的0.1mol H2O的电子数之和,共为0.4mol,选D。,2、常温下将PH=8的Ba(OH)2溶液与PH=10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H+)接近( ),错解:PH=8 ,c(H+)=108mol/L,PH=10,c(H+)=1010mol/L, 等体积混合,选A,分析:本题中溶质为Ba(OH)2,而不是酸(H+),故混合前后,OH的总量不变,故应折算成c(OH)来计算,延伸:为什么H+的物质的量在混合前后会发生变化呢?原因是H+来源于H2O的电离,混合前后,c(OH)发生了改变,也对水的电

10、离产生影响,致使由水电离出的H+的量发生改变。,3、有甲、乙两个串联电解池,甲池盛放的是CuSO4溶液,乙池盛放的是一定量的某硝酸盐稀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时,当甲池的某电极质量增加1.6g时,乙池的某电极上析出0.45g固体,乙池盛放的电解质可能是 ( )A、Al(NO3)3 B、 Mg(NO3)2C、Cu(NO3)2 D、AgNO3,错解:甲池:Cu2+2e=Cu ;乙池:若析出Cu、Ag,其质量必大于1.6g,故只可能为Al或Mg,经验算0.45g为Al。选A,分析:电解Al3+或Mg2+的溶液,阴极不可能析出Al或Mg,即不可能选A、B,那么,为何仅析出0.45固体呢?要审清题意一定量硝

11、酸盐的稀溶液,即当Ag+或Cu2+析完后,就无固体析出,故无需计算即可得C、D。,4、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 A.35.8108 B.16207 C.81 D.10835.5,注:该题易忽视离子之间的反应而去考虑Ag+ 、Cl- 等离子的放电,其实电解的实质为电解水,m(O2)m(H2) 81,选C。,5、一度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 C(g)+3D(g);H0。现将2molA和2molB充入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4molA和4molB

12、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和2mol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二)关注细节,克服认知误区,1、初始温度、压强均相同的恒容容器甲、乙中均发生如下反应: 2A(g) + B(g) XC(g),甲中充入2 molA, 1mol B,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C的物质的量为n甲

13、,乙中充入1.4molA, 0.7mol B,0.6molC,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C的物质的量为n乙,则X =_,错解1由题意分析,甲、乙为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要求初始量相当,即归边后相等。2A(g)+ B(g) XC(g) 甲初 2 1 0 乙初 1.4 0.7 0.6 4 + 0.6 0.7+ 0 1.4 + 0.6 = 2 即x = 2,错解2:当X=3时,只要初始A、B的比例为21,由于加压或者减压平衡不移动,故C的体积分数不会变化(其物质的量可能不同),即x = 2或3。,分析:由题意知,初始温度、压强均相同,但初始总量甲为3mol,乙为2.7mol,即其体积虽不变,但不相等

14、(体积比,甲乙=32.7),根据等效平衡的判断知识,必需是初始浓度相等才可,故当x = 2时,尽管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其浓度不等,可假想为,乙容器初始时体积与甲相同,平衡后再加压,这样C的含量肯定不同(甲乙),只有当x=3时,其初始浓度才相当(归边后相等),C的含量及物质的量均分别相同。,3.不能这样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因为盐酸酸性强于氢硫酸,所以非金属性ClS。(应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HClO4H2SO4),因为2C+SiO2 Si+2CO,所以非金属性CSi。(非金属性可从单质的氧化性来判断,如Cl2+2Br = Br2+2Cl,由此可得出非金属性ClB

15、r;上述反应C作还原剂,Si为还原产物,不能得出氧化性CSi。),因为Na+2KCl K+NaCl,所以金属性NaK。(该反应实质是从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由于不断蒸出K蒸汽,使平衡右移,由此不能判断出还原性NaK,当然也不能得金属性NaK。),4.矛盾之中辨真知如:Cl2能置换出I2:Cl2+2KI=2KCl+I2,I2也能置换Cl2:I2+2KClO3=Cl2+2KIO3 ,这两个反应矛盾吗?其实,Cl2置换出I2,是氧化性Cl2I2, I2置换出Cl2,是还原性I2Cl2,两者不矛盾。再如:3Fe+4H2O Fe3O4+4H2Fe3O4+4H2 3Fe+4H2O 这两者矛盾吗?若把它们看

16、作是可逆反应,不断通入H2O(g),并及时带出H2,有利于Fe置换出H2;若不断通入H2, 并及时带出H2O(g),有利于H2置换出Fe, 这里不能再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来解释了。,5.回归课本,排除信息干扰 有同学问,从一些信息可知,液氨可发生自身电离(与H2O相似),NH3+NH3 NH4+NH2,那么NH3是否为弱电解质?课本中把NH3归于非电解质,主要是考虑液氨本身电离非常微弱(比H2O小得多),实际上中学中认为液氨不电离。,已知N60的结构图与C60完全一样,且键能为:N-N akJ/mol,N=N b kJ/mol,NN c kJ/mol试估算N60(g)=30N2(g),H

17、=?,错解:1个C60分子中,含30个C=C,60个C-C,由此可知,N60中也含30个N=N,60个N-N,故H=30b+60a30c=30(b+2a-c)kJ/mol,分析:由于C一般形成四价,而N为三价,故N60中仅含90个N-N,H=90a30c kJ/mol或(30c90a)kJ/mol,64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澄清石灰水,一份冷却到10,另一份加入少量氧化钙,温度仍控制在4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下列量相同的是 ( )ACa(OH)2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Ca2+的数目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冷却到1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但

18、其质量分数未发生变化,加入少量氧化钙,虽然造成Ca(OH)2析出,但仍为饱和溶液,故两者质量分数相等。选D。,1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和HCl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和n倍,溶液的PH都变为5,则m、n的关系为( )A4m=n Bm=n Cmn Dmn,错解:由于稀释CH3COOH,会促进其电离,故稀释到等PH时,CH3COOH加水量较大,即mn。,三、注重方法,顽疾需用特效药,分析:解本题的特效方法是图象法,只需画出PH随加水量的稀释曲线(见图),很快就可得出mn,即选C。,2比较等C、等V的NaF溶液和NaCl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之和的大小。,错解:从反应式F

19、+H2O HF+OH知每水解一个F ,同时生成一个OH ,故两溶液各离子浓度之和相等。,3现有t时质量分数为a的KNO3溶液mg将其分成质量比为1:2的甲乙两份溶液。甲溶液蒸发5g水,恢复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2g,乙溶液蒸发12g水,恢复到原温度析出晶体5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KNO3溶解度为41.7gB. t时KNO3溶解度为40gC. t时原KNO3溶液中质量分数为(m-3)/2mD. t时,原KNO3溶液中质量分数为(m-3)/3m,分析:可作如下理解, 甲(m/3) 蒸发5g水 析出2g晶体 乙(2m/3)2甲 先蒸发10g水,析出4g晶体再蒸发2g水, 析出1g晶体

20、即饱和溶液中,2g水中溶解了1g溶质,S=50g。 t时,原KNO3溶液中质量分数可通过甲溶液的量计算为 (m-3)/3m。,4Fe与Cu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HNO3,充分反应,结果如下表(HNO3还原产物只有NO,标准状况下) 稀HNO3体积/mL 100 200 300 400剩余金属/g 18.0 9.6 0 0NO体积/mL 2240 4480 6720 V求(1)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V=?,(四)、学会总结1、讨论型图像题,(1)在盐酸与硫酸镁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作出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氢氧化钡物质的量的关系图。,分析:加入氢氧化钡的OH先

21、与H反应,再与Mg2反应形成沉淀,其Ba2仅与SO42反应,关键是讨论Mg(OH)2开始沉淀时,SO42是否反应完全。 硫酸镁远多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尚未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一。,盐酸与硫酸镁适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恰好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SO42):n(H)2,图像见图三。,盐酸远多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已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SO42):n(H)2,图像见图二。,(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KCl和Al2(SO4)3的混合液时,画出沉淀量与电解时间及PH的与电解时间关系曲线图。,分析:从电极反应可知:K+、Al

22、3+、SO42均不放电。阴极:2Cl2eCl2;4OH4e2H2O+ O2阳极:2H+2eH2(产生OH)。也就是说当Cl放电时才产生OH(1mol Cl放电,可产生1mol OH),Cl放电完毕,OH放电时,实质上是电解水,从总反应式可看出不再产生OH。,2、反应顺序 (1)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向含有Fe(NO3)3、Cu(NO3)2、HNO3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且Fe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仅为NO,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已知:2Fe3+CuCu2+2

23、Fe2+。现有含有Fe(NO3)3、Cu(NO3)2、HNO3的稀溶液,且Fe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仅为NO。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1 131 C.338 D.114,(2)共存判断法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 合溶液中,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如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实验室用氢气还原mg氧化铜,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

24、,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ng,共用去wg氢气,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A40w g B80n/64 g C5(mn) g Dm g,向含有NH4Cl、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数据“多与少”“多数据”选择有效数据,C,“少数据”挖掘潜在关系:FeS与FeBr2组成的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46.2%,则该混合物中B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无数据”推导转化关系: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

25、数为多少?,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电荷守恒法A、根据总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书写步骤 (1)改将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因电极反应式一般要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 (2)标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定根据电子得失判定原电池的正负极或电解池的阴阳极(失电子的为负极或阳极)。 (4)写根据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的反应物及对应的生产物,再根据电荷守恒的技巧来配平。,负极:2 NO22e2 NO3,B、实例剖析 (1)如果把3NO2H2O2HNO3NO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写出其半反应的反应式。,正极:NO22eNO,2NO22e2H2O=2NO34H+,NO22e2 H+= NO H2O,(2)某碱

26、性电池其反应原理为: Cd2NiO(OH)2H2O 2Ni(OH)2+Cd(OH)2 写出放电时负极反应式 。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 。,正极: 2NiO(OH) 2e2Ni(OH)22NiO(OH) 2H2O 2e 2Ni(OH)2 2OH,负极:Cd2eCd(OH)2Cd2e2OHCd(OH)2,阳极: 2Ni(OH)2 2OH 2e 2NiO(OH) 2H2O,(3)某CO燃料电池,其一极通入CO,另一极通入O2 (1)若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 (2)若以熔融K2CO3作电解质,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 (3)若以仅允许O2通过的固体材料作电解

27、质,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要标识:来源、错误原因、解题技巧、关键词圈划、收集理由、难度 要会用: “薄厚,厚无”,三、防错诀窍 1、经常反省错题集,2、应考小卡片 考试需记忆内容,如:俗称、通式性质、特殊结构、正负极、阴阳极、充电时“正接正、负接负”等 关键在更新,3、从阅卷者角度来解题,感悟评分五原则: 化学用语的规范化给分原则 简答题的要点式给分原则 顺序题的整体给分原则 综合题的分段独立给分原则 多答案填空题的跳跃式及倒扣式给分原则,A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 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 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 要

28、求写物质名称而错写成分子式; 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 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而错答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把原子量、分子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 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B书写不规范失分: 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但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

29、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而导致失分。常见的错误有绿(氯)气,熔(溶)解,退(褪)色,消(硝)化,黄(磺)化,油酯(脂),脂(酯)化,氨(铵)盐,金钢(刚)石;元素符号错为Ce(氯),mg(镁),Ca(铜),一氧化碳分子式错为Co(CO),H3P(PH3),NaSO3(Na2SO3);无机方程式错用“ ”,有机方程式错用“=”, 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水解离子方程式用“ ”等。,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严格规范,认真书写: 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 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辞不达意、言不由衷。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的外延相吻合。,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学生基础+教学条件)学生主体积极性 (在这个公式中“学生主体积极性”被称为“致零因素”),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