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肃矿区 49.5MW 实验风电场集电线路工程绿色节能、环保、水土保持方案批准:审核:编制: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项目部2012 年 4 月 5 日目 录1.1 工程概况 .11.1.1 工 程 简 述 .11.1.2 工 程 规 模 .11.1.3 工 程 承 包 范 围 11.1.4 地 质 及 地 貌 状 况 .21.1.5 交 通 情 况 .31.2 工 程 特 点 31.2.1 设 计 依 据 .31.2.2 工 程 特 点 .31.2.2.1 线 路 路 径 及 长 度 .31.2.2.2 机 电 部 分 .41.2.2.3 导线换位、相序及线路进出线间隔 .61.2.2.4 杆
2、 塔 和 基 础 61.2.2.5 配电设备配置 .71.2.3 自然环境 .72 编 制 依 据 83 施工部署 .83.1 绿色施工方案的原则与意义 .83.2 绿色施工小组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94 主要施工方案 .104.1 资源节约 .104.1.1 节约土地 .104.1.2 节能 .104.1.3 节水 .114.1.4 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 .124.2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134.2.1 扬尘污染控剖 .134.2.2 植被恢复控制 .154.2.3 集电线路直埋电缆施工控制 o164.2.4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174.2.5 水土污染控制 .174.2.6 嗓声污染控制 .
3、184.2.7 光污染的控制 .194.2.8 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 .194.2.9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214.3 职业健康与安全 .214.3.1 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214.3.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224.3.3 职业健康 .224.3.4 卫生防疫 .23甘肃矿区 49.5MW 集电线路工程绿色施工、节能减排施工技术措施1.1 工程概况1.1.1 工 程 简 述甘肃矿区 49.5MW 实验风电场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玉门镇东南约 15km,西侧与甘肃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相邻,交通便利。线路路径总体距离里场内道路及原有道路较近,便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和运行维护。线路施工
4、时,工程机械能够到达杆塔附近,便于线路的材料运输、杆塔组立及架线。1.1.2 工 程 规 模本线路工程为甘肃矿区 49.5MW 工程 33 台风机的汇流线路,与各风机箱变起,至于新建矿区 110kv 变电室 35kv 配电室;设计范围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及进站电缆部分。由于#F31#F33 之间架空线路已于 2010 年架设完毕,本次设计为其后续工程。1.1.3 工 程 承 包 范 围施工范围为配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范围内全部的工程内容:图纸范围内土石方、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附件工程等全部本体工程量;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运输及现场的保管;材料自交接地点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和保管;还包含其他与实
5、施本工程有关的(如临时便道费用、青苗补偿费、土地使用费、林木赔偿费、建筑物搬迁费、材料价格上涨等)所有费用。负责工程验收移交前的维护管理工作1.1.4 地 质 及 地 貌 状 况玉门市位于昌马河冲积扇地带,扇腰以上为戈壁,以下为绿洲,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场地位于山前洪积平原,地势开阔。该区域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呈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年最大降水量 127.9mm,年平均降水量 53.6mm,年平均蒸发量2577.4mm,年平均气温 7.1,极端最高气温 36.0,极端最低气温-35,地面年平均气温 11.1,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7 天。地基基本上以圆砾、粉质粘土及细砂为主,力学性能良好,不良
6、地质作用不发育;场地抗震设防烈为 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土属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 1.5m;层圆砾及粉土对混泥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层粉质粘土对钢筋具有中腐蚀性。场地内分布有盐泽图,在遇到大量淡水浸泡时会造成地基土层的溶陷,应加强基础防水、散水措施。1.1.5 交 通 情 况拟建风电场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玉门镇东南约 15km,西侧与甘肃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相邻,交通便利。线路路径总体距离里场内道路及原有道路较近,便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和运行维护。线路施工时,工程机械能够到达杆塔附近,便于线路的材料运输、杆塔组立及架线。1.2 工 程 特 点1.2.1 设 计 依 据设
7、计依据为本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意见文件,业主要求及提供的相关资料,其它专业提供的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等资料。1.2.2 工 程 特 点1.2.2.1 线 路 路 径 及 长 度线路路径依据现场踏勘及初设审查意见,确定线路路径如下:1、 该集电线路分为三条主干线,A 线路带 11 台风机(#F6#F16 );B 线路带 11 台风机(#F1#F5/#F17#F22);C 线路带 11 台风机(#F23#F33) ;2、 全场均采用单回架空线,#A1、#B1、#C1 为线路终端杆,终端杆至升压站敷设直埋电缆;3、 导线截面:LGJ-185/30、LGJ-120/20 导线混合使用;4、 场内
8、基电线路布置距离风机约 35m,布置在上风向;5、 交叉跨越处理:线路与原先路交叉跨越处间距满足不了要求时,采用直埋电缆线路; (1)主干线及分支线划分原则主干线所带的分支线本着就近于主干线、尽量减少占用耕地、林地和各条主干线所带负荷平均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共设计 3条主干线与 3 条分支线。详见下表:序号 名称 基数 备注1 直线杆 ZM-2(18m) 30ZM-3(18m) 66ZMD-3(15m) 32耐张(终端)杆NM5-2(15m) 38NM5-2(18m) 73转角(终端)杆JM30-2(15m) 2JM30-2(18m) 4JM60-2(15m) 7共计 1571.2.2.2
9、机 电 部 分一、导线、避雷线和金具(1)导线和避雷线的选择及安全系数配合根据本工程设计委托要求,本工程按 GB1179-83 技术标准,选取导线型号为:LGJ-240/30、LGJ-120/25 型钢芯铝绞线,相应的地线型号为:GJ-50、GJ-35 钢绞线。(2)导线最大使用应力及年平均运行应力(3)导线初伸长的处理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按施工架线弧垂降温 15处理。地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按施工架线弧垂降温 10处理。(4)导线、避雷线的防振措施按照规程规定,本工程采用防振锤防振,LGJ-185/30 型导线采用 FD-4 型防振锤, LGJ-120/20 型导线采用 FD-3 型防振
10、锤,避雷线 GJ-50/GJ-35 采用 FG-50/FG-35 型防振锤。(5)金具为保证线路安全可靠,金具选择遵循下述原则:满足设计规使用条件名 称设计安全系数最大设计应力(N/mm2)年平均运行应力(N/mm2)备 注LGJ185/30 3.0 96.56 72.42LGJ120/20 3.0 101.26 75.95GJ50 4.0 317.47 317.47GJ-35 4.0 317.46 317.46程第 4.3.2 的有关要求,最大使用荷载情况安全系数为 2.7, 断线、断联情况安全系数为 1.8。金具选用九七修订电力金具产品样本,该部分见第二册机电安装图 。(6)导线、避雷线的
11、接续采用液压方式接续,配合本工程 3 种导线的主要金具见下表:导地线金具LGJ-185/30 LGJ-120/20 GJ-50 GJ-35防振锤 FD-4 FD-3 FG-50 FG35悬式线夹 CGU-3 CGU-3 CGU-2 CGU-1耐张线夹 NY-185/30 NLD-3楔型线夹 NX-2 NX-1并沟线夹 JB-4 JB-3 JBB-2 JBB-1接续管 JY-185/30 JY-120/20 JY-50G JY-35G1.2.2.3 导线换位、相序及线路进出线间隔本工程不进行换位。线路相序:场区内线路面向升压站从左至右为 A 相、B 相、C 相。接入变电所前,应进行严格的校相试验
12、。本期 3 条主干线分别采用电缆接入 110kV 升压变 35kV 进线间隔。1.2.2.4 杆 塔 和 基 础(1)杆搭使用情况全线直线杆及耐张杆均以 18m 拉线门型杆为主。(2)基础线路通过地区地表覆盖有沙土和砾石,基本为粉质粘土夹少量砾石。用预制钢筋砼底盘,拉线盘,砼标号不低于 C20 级,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砼标号不低于 C20 级。全部基础做防腐蚀处理,具体做法为水泥杆地面以上一米至杆底以及拉线棒做两漆一布。底盘、拉线盘和现浇基础刷两道环氧沥青漆;(3)辅助设施杆塔上应设置线路名称和杆塔号的标志。在耐张、转角杆塔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均应设置相位标志。1.2.2.5 配电设备配置根据当地
13、电力部门提供的资料,污秽等级按 III 级设防,海拔高度 1400m。箱变型号 S11-16003522.50.69kV,接线组别 D,yn11,阻抗电压 6.5%。跌落保险选择 HRW5-35kV/200A-800MVA 复合绝缘子支柱型。避雷器选择 HY5WZ-51134 氧化锌避雷器。风机至箱变低压电缆型号为 YJV62-0.6lkV-1400(单芯铜电缆) ,箱变至混凝土杆高压电缆型号为 YJLV22-2635kV-350(3 芯铝电缆) 。进站电缆选择两根 YJV22-26/351kV-3300 电缆。1.2.3 自然环境设计计算气象条件工况 气温() 风速(m/s) 冰厚(mm)最
14、低气温 -30 0 0平均气温 5 0 0最大风 -5 30 0覆 冰 -5 10 0最高气温 40 0 0安 装 -15 10 0外过电压(无风) 15 0 0外过电压(有风) 15 10 0内过电压 5 15 0冰的比重(g/cm 3) 0.9雷暴日 72 编 制 依 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1-200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01)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
15、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工2003168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标准 (国家电网工2004488 号(GB 儿 651-89)规定。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权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4 施工现场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5 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取喷淋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面罩、护日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6 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7 施工
16、现场油漆作业要注意通风。4.3.4 卫生防疫l 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2 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同常维护应有专人负责(劳务队设置专人负责) 。3 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4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每周)消毒。5 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6 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7 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
17、进行处置。5保证措施(1)定期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项目部由劳资部门组织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及有关规定、标准、文件和其它要求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注重剥环境影响人(如产生强噪声、产生扬尘、产生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岗位操作入员的培训,以保证这些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工作能力,对职工未通过考核者不得上岗。(2)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3)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除按绿色规程组织和进行绿色施工外,还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公司的相关文件等。5公司负责每季度一次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大检查和绩效的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汇总各种上报资料,督促各分公司、项目部绿色施工的正常运转。6项目部经理是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管理人员负责实施、检查、监督本项目部的施工全过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每月开展一次大检查,每半月一次的绿色管理实施情况检查和绩效的测量、监测工作,同时做好相关记录。7 做好与甲方、监弹、分包方、周边居民及员工等相关方面沟通回访工作,根据调查汇总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8 凡违反环保制度屡数不改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 200-2000 元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