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高三(上)理综物理第一次磨合训练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kg、m、N、A 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 加速度 和功率 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D 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15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 t=0 时刻同时经过一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 x=20t-t2,自行车为 x=8t,则不正确的说法是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汽车、自行车相遇前最大距离为 36mC 自行车追上汽车需用时 12s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 100m1
2、6如图所示, 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 依次经 a、b、c、d 到达最高点 e已知 ab=bd=6m, bc=1m, 小球从 a 到 c 和从 c 到 d 所用的时间都是 2s, 设小球经 b、c 时的速度分别为 vb、vc, 则( )A B vc=6m/sC de=3m D 从 d 到 e 所用时间为 4s17我国发射神舟号飞船时,先将飞船发送个椭圆轨道上,其近地点 M 地面 200km, 远地点 N 距地面 340km。进入该轨道正常运行时,通过 M、N 点时的速率分别是 、 。当某次飞船通过 N 点时,地面指 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
3、 340km 的圆形轨 道,开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飞船的速率为 。比较飞船在 M、N、P 三点正常运行时(不包括点火加速阶段)的速率大小和加速度大小,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A , B ,C , D , 1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杆的水平部分粗糙,杆的竖直部分光滑, 两部分各套有质量均为 1kg 的小球 A 和 B,A、B 间用细绳相连,A 与水平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初始 A、B 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OA=3m,OB=4m若 A 球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向右缓慢地移动 1m(取 g=10m/s2),那么该过程中 ( )A 小球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7.5NB 小
4、球 B 上升的距离为 0.8mC 拉力 F 做功为 12JD 拉力 F 做功为 14J19如图所示,质量之比为 1:3 的两个小球 A、B 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小球可以沿杆滑动,且两小球之间用一轻绳相连。当该装置绕中心轴线以某一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两小球保持相对静止,则 A、B 两小球做圆周运动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3 B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3:1C 轨道半径之比为 1:3D 轨道半径之比为 3:120如图,质量为 m 的木块在质量为 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 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5、,则( )A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C 当 F 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 无论怎样改变 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21如图所示,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 的物块 A 连接,A 静止于 P 点。现对 A 施加一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 F =mg 的恒定拉力,使 A 向上运动。若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刚施加拉力 F 时,A 的加速度大小为 gB 速度最大时,A 距 P 点的距离为 mg/kC 在 A 上升到最高点的过
6、程中, A 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大D 在 A 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A 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加22 (4 分)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 1mm,游标上有 20 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_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_mm23.(12 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1)在调节好导轨水平的条件下,试验中测得遮光条的宽度 d=0.50cm;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t=2.0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_m/s(2)在本次实
7、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 m、_和_(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3)本实验通过比较_和_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4)如图所示,A、B 两条直线是在 A、B 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 F 拉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 的两个物体得出的加速度 a 与力 F 之间的关系图线,分析图线可知_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 ;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 比较两地的重力加速度,有 比较两物体的质量,有 A B C D24(13 分)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 37,A、B 两端间距 L16 m,传送带以速度v10 m/s,沿顺时针方向运动,
8、物体 m1 kg,无初速度地放置于 A 端,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0.5 ,(sin 370.6,cos 370.8)试求:(1)物体由 A 端运动到 B 端的时间;(2)若仅将传送带运动方向改为逆时针方向运动,则物体由 A 端运动到 B 端过程中,物体相对传送带移动的距离为多大?25(18 分) 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 37,长 L=3.75 m 的斜面 AB 上端和一个竖直圆弧形光滑轨道 BC 相连,斜面与圆轨道相切于 B 处,C 为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t=0 时刻有一质量 m=1 kg 的物块沿斜面上滑,其在斜面上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圆轨道的半径 R=0.5 m。 (取
9、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到达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FN 的大小;(3)试通过计算分析是否可能存在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 A 点滑上轨道,通过 C 点后恰好能落在 A 点。如果能,请计算出物块从 A 点滑出的初速度;如不能请说明理由。33 【物理选修 3-3】(15 分)(1)(5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D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理想氧
10、气和理想氢气 ,内能也相同E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处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2)(10 分) 医院某种型号的氧气瓶的容积为 ,开始时瓶中氧气的压强为 10 个大气压,30.8m假设病人在一种手术过程中吸氧相当于 1 个大气压的氧气 。当氧气瓶中的压强降到3.042 个大气压时,需重新充气,若氧气的温度保持不变,求这种型号的氧气瓶重新充气前可供病人在这种手术过程中吸氧多少次?34. (略)物理答案14D A、伽利略通过“ 理想斜面实验” 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 A 错误;B、kg 、m、A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N 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
11、基本单位,故 B 错误;C、加速度 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不是定义式,没有运用了比值法,故 C 错误;D、胡克总结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间的关系,即胡克定律,故 D 正确。15C 对比公式 可知汽车做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比公式 可知自行车做 8m/s 的匀速直线运动,A 正确;由于经过路标时汽车速度大于自行车速度,故自行车在后追赶汽车,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经过的时间为 ,故此时汽车的位移为 ,自行车的位移为 ,故两者间最大距离为 ,B 正确;汽车经过时间停止运动,汽车静止时的位移为 ,自行车的位移为 ,此时还未追上汽车,还需运动 20m,即还需时间 追上,
12、故自行车总功需要 10s+2.5s=12.5s 时间追上汽车, 两者相遇时,距路标 100m,C 错误 D 正确16D 物体在 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0,加速度为 a,则从 a 到 c 有: 即:7=2v 0+2a物体从 a 到 d 有: 即:3=v 0+2a 解得: 所以:v 0=4m/s根据速度公式 vt=v0+at 可得: ,故 B 正确;从 a 到 b 有:v b2-va2=2axab 解得:,故 A 错误;根据速度公式 vt=v0+at 可得: 则从 d 到 e 有:-v d2=2axde则: ,故 C 错误; vt=v0+at 可得从 d 到 e 的时间为: ,故 D 正确。故应
13、选 D。17D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得 ,由图可知 ,所以 ,当某次飞船通过 N 点时,地面指挥部发出指令,点燃飞船上的发动机,使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后进入离地面340km 的圆形轨道,所以 ,根据 得; ,又因为 ,所以 ,故,D 正确18D 试题分析:对 AB 整体受力分析,受拉力 F、重力 G、支持力 N、向左的摩擦力 f 和向右的弹力 N1,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出支持力 N,从而得到滑动摩擦力;根据几何知识求解 B 球上升的高度;最后对整体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得到拉力的功对 AB 整体受力分析,受拉力 F、重力 G、支持力 N、向左的摩擦力 f 和向右的弹力 ,如图,根据共点
14、力平衡条件,有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其中 ,解得 ,A 错误;移动前,绳长 ,A 球移动 1m 后,OA=4m,故 OB 长为,所以小球 B 上升 1m,B 正确;对整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得到,故有 ,C 错误 D 正确19BD两球同轴转动角速度相同,由绳子的拉力提供向心力,则有:m 12rA=m22rB,解得半径之比为 ,故 D 正确,C 错误;根据 a=r2 知,半径之比为 3:1,角速度相等,则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3:1,故 B 正确,A 错误。所以 BD 正确,AC 错误。20ADAB:质量为 m 的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 F 的作用,在质量为 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
15、则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长木板静止,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 等于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即 。故 A项正确,B 项错误。CD:木块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时,长木板不动,则 ;无论怎样改变 F 的大小,上述关系不变,即长木板不会运动。故 C 项错误, D 项正确。21ABCA 项:开始时 A 静止,则弹簧对 A 的作用力的方向向上,为向上的弹力,大小:F 1=mgsin=0.5mg,对 A 施加向上的拉力 F 后,A 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以及拉力 F 的作用,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 1-mgsin=ma 联立可得:a=g,故 A 正确;B 项:当 A 的速度最大时加速
16、度为零,设弹簧对 A 的作用力大小为 F2,方向向下,则:F-F 2-mgsin=0得:F 2=0.5mg 弹簧对 A 的作用力大小为 0.5mg,方向向下,说明弹簧对 A 的作用力为拉力,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 A 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弹簧的伸长量:所以 A 距 P 点的距离为:xx 1+x2 ,故 B 正确;C 项:在 A 上升到最高点的进程中,拉力 F 始终做正功,所以 A 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加,故 C 正确;D 项:在 A 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弹簧开始时对 A 做正功,弹簧对 A 的作用力变成拉力后弹簧对 A 做负功,当弹簧的拉力大于 F 后,A 受到到
17、除重力外的合外力对 A 做负功,所以 A 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小,故D 错误。故应选 ABC。2210.50 7.500 23. 0.25m/s 小车质量 M 光电门与小车开始的位置 L D 解:(1)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 10mm,游标读数为 0.0510mm=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10mm+0.50mm=10.50mm;螺旋测微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7.5mm,可动刻度读数为 0.010.0mm=0.000mm,所以最终读数为:7.5mm+0.000mm=7.500mm ;(2)开通气源,滑块放置在导轨上能保持静止,则知导轨水平,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实验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系
18、统动能的增加量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判断 与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所以本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 m,滑块的质量 M,初时滑块与光电门间距离 L;(3)物体受拉力和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可知 aF 图象中斜率表示 ,由图可知 A 的斜率大于 B 的斜率,所以 ,根据图象的纵轴截距的绝对值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所以 ,故 D 正确,A、 B、C 错误;故选 D。24(1) 2 s (2) 56m 解:(1) 物体开始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可得: 则物体加速到速度与传送带相同所经历的时间为: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由于 ,则速度相
19、同后物体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沿斜面向上,则有:解得 加速度为 由解得: 故物体从 A 运动到 B 需要的时间为:(2) 将传送带运动方向改为逆时针方向运动,物体一直匀加速从 A 运动到 B 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可得 得: 物体相对传送带移动的距离为:25(1)=0.5 (2) FN=4 N (3) 解:(1)由图乙可知物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设物块到达 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C,由动能定理得: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解得: 由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 物体在 C 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4 N (3)设物块以初速度 v1 上滑,
20、最后恰好落到 A 点 物块从 C 到 A,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 : 解得 ,所以能通过 C 点落到 A 点 物块从 A 到 C,由动能定律可得:解得:33 (1)BCE (2)16 次(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选项 A 错误;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选项 B 正确;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从而表现为引力,选项 C 正确;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理想氧气和理想氢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是由于分子数不同,则其内能不相同,选项 D 错误;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处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选项 E 正确;故选 BCE.(2)根据用掉前后的质量关系可知:m=m 用 +m 剩 ;即 p1 V1= np 用 V 用 +p 剩 V 剩 ,即 0.0810=n10.04+20.08,解得n=1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