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单元提升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66747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单元提升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单元提升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单元提升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单元提升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单元提升练(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提升练(三)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共计 50 分)1.(2016山东济宁模拟) 1840 年 8 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 , “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 。这( )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解析 “林则徐上年禁烟”是道光帝所派,但材料中又“向英军表示”要“重治其罪” ,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向英军表示 ”要“重治其罪”表明妥协的开始,直至南京条约签订, “缓兵之计”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没有保护林则徐,与材料中“重治其罪”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

2、1840 年8 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是迫于军事压力而非大度,故 D 项错误。答案 A2.(2016河北唐山模拟) 根据 南京条约 ,英国商人 “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 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可知,英国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故 A 项正确。答案 A3.(

3、2016湖南雅礼中学月考)1858 年 6 月签订天津条约 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 ”这说明(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C.对华走私鸦片导致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解析 由材料“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在中国推销鸦片”可知,马克思意在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仍可能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的购买力降低。英国商品还是打不开中国市场,故 C 项正确。

4、A 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D 项表述错误。答案 C4.(2016广西桂林模拟)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近代西方文明之路,而中国尚处于落后的封建文明,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器物向学习制度转变,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方开始

5、近代化之路,日本始于明治维新,中国始于洋务运动,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它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5.(2017山西太原检测) 刘亚洲上将指出: “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解析 由材料“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

6、开了另外一扇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亚洲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即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当时爱国的仁人志士(以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消极影响,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答案 C6.(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下图为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 的一幅漫画,名为官方的礼物 ,并写道:“为纪念中国的这次运动,将要给端郡王载漪送上漂亮的首饰(项链、锁链和手链)” 。据此判断, “这场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 义和团运动中

7、,端郡王载漪与庄亲王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对外宣战。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与漫画官方的礼物内容相符,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7.(2016山西高三联考)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 “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与 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 A 项正确。答案 A8.(2017山西临汾调研) 有学者认为

8、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 ,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 。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解析 英国“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中国社会转型,故 D 项正确。答案 D9.(2017广西玉林、贵港、梧州调研)史学家左舜生认为 “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该观点( )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B.承认

9、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析 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故 A 项正确;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故B 项错误;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 D 项错误。答案 A10.(2016新疆乌鲁木齐一诊)1923 年陈独秀说:“ 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

10、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 ”此评论意在强调( )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强调辛亥革命中的主要分子并非真正的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结合 1923 年国内的背景可知,中共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此可知,陈独秀说此话的意图是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A 项正确。答案 A11.(2017云南昆明质检)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

11、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解析 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历史日程上来,与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相符,故 B 项正确。答案 B12.(2016山东淄博模拟) 列宁认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能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

12、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与材料中“特殊性”不符,故 A 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是俄国的民主革命,是沙俄历史发展的产物,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阶级矛盾尖锐的产物,故 C 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但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软弱,故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特殊性的体现,故 D 项正确。答案 D13.(2016山东济南诊断) 右

13、图是 1916 年至 1918 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工人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形式,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A.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解析 图表的内容主要显示的是罢工的次数,没有涉及罢工的内容,与民主不相关,故 A 项错误;工人运动次数的越来越多,表明工人阶级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故 B 项正确;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与生俱来的,与次数没有关系,故 C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对工运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921 年

14、中共成立以后,故 D 项错误。答案 B14.(2017安徽安庆调研)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解析 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 1927 年秋收起义后,故 A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的纲领较之一大,联系了中国的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 B 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

15、军队的重要性,故 C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纲领中还有最高目标,故 D 项错误。答案 B15.(2017广东梅州调研) “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 ”该言论是为了(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成重庆谈判解析 根据材料“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可以看出其应该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 A 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与题目吻合,故 B 项正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属于党外合作,故 C

16、 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在1945 年,根据材料“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可以看出该时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 D 项错误。答案 B16.(2016云南检测)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 “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 、 “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解析 根据“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 “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可知国民党意在调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这

17、是国民党的“扶助农工”政策,这是国共合作的表现,而国共合作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故 B 项正确。答案 B17.(2016湖北武汉调研) 20 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 9 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解析 1927 年 7 月 15 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而材料时间是 1927 年 9 月,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不复存

18、在,故 A 项错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遇挫后,中国共产党于 1927 年 10 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但还没有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更没有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故 B 项错误;1927 年 9 月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故 C 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 ,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 D 项正确。答案 D18.(2016全国高考预测) 1936 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关于红军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央红军先后经历了湘江、大渡河、遵义、岷山到达陕北吴起镇B.长征精神的总

19、结和发扬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C.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第一次领导红军取得的胜利D.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解析 中央红军先到达遵义,然后强渡大渡河,故 A 项错误;红军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促进中国革命发展,故 B 项正确;毛泽东在长征前领导了三次反“围剿”胜利,故 C 项错误;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故 D 项错误。答案 B19.(2017山西太原模拟) 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

20、战场。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答案 B20.(2017湖南益阳模拟) 1942 年 2 月 14 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 5 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 ”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解析 题干中“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 5 亿美元”并不能说明其是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21、故 A 项错误;题干中 “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 5 亿美元”并不能说明是在依赖美国,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说明蒋介石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故 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蒋介石消极抗日和贪婪敛财的信息,故 D 项错误。答案 C21.(2016江西赣州期末) 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 “破坏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 。这一阐述( )A.凸显了百团大战在八路军抗战全局中的意义B.说明了百团大战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征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

22、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答案 B22.(2017云南检测)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不同的谜底:屈原(原子弹)和苏武(苏联出兵) ,周恩来则认为是“共工氏”(传说中的水神),还有人认为谜底是华佗(拖,意为牵制)。这些不同的谜底说明(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功绩被忽视B.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人们对抗战胜利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解析 “华佗(拖,意为牵制)” ,意为中国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其中包括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故 A 项错误;B 项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不

23、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谜底的不同可知,人们对抗战胜利的认识有所不同,故 D 项正确。答案 D23.(2016安徽安庆三模) 蒋介石在 1945 年 8 月 28 日、29 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 ,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 。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A.阴谋发动内战 B.坚持一党专政C.抢夺抗战果实 D.破坏国共合作解析 “内战”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 ”可知,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故 B 项正确;“抢夺抗战

24、果实”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故 C 项错误;此时抗战即将胜利,国共间的合作也即将结束,故 D 项错误。答案 B24.(2016广西桂林模拟) 据统计, 1946 年有 881 部美国影片在中国上映, 1947年为 393 部,1949 年则下降为 142 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中国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B.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势崛起C.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D.二战后欧洲电影卷土重来解析 1946 年国民政府对美国开放市场,美国影片大量涌入;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美敌对带来美国电影数量减少,中国国内解放战争、政局的剧烈动荡与更替是其主要原因,故 A 项正确。答案 A25.(2017湖南岳阳调

25、研)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20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2 分,共计50 分)26.(2016安徽质检) (20 分)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指:对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

26、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诏书将起义称为“民军起事” ,看到“各省响应,九夏沸腾” ,诉求共和是“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 “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 。对此,清帝愿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也不是英国光荣革命的自由与权利原则,而是和平原则, “

27、和平”是这个中国版的宪法性法律文件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摘编自高全喜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材料三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 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属于“政治革命”的具体表现。(8 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28、明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背景与历史意义。(12 分)答案 (1)表现:面对晚清的专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社会革命,如颁布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2)背景:清廷统治土崩瓦解;南北和谈已达成协议;共和潮流势不可挡。意义:承认革命的正当性;以和平方式转让统治权;加快结束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进程;促使中国实现了从专制王朝向立宪共和国的转变。

29、27.(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模拟)(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

30、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 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 “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 ,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 ,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 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 2.6 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

31、,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 1940 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 1942 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 13 亿美元左右。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8 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4 分)解

32、析 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上、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上进行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 1937 年主要来自苏联” 、“从 1940 年起,尤其是太平中国的主要国家”可以得出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根据材料二“同期美英法的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 、 “从1942 年到战争结束进入昆明、重庆等地”可以归纳为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根据材料二“苏联援助的飞机、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 “美国援助的进入昆明、重庆等地”可以归纳为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第二小问,从物质上、精神上分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第(3)问,材料一反映中国抗战的民族性,国共合作抗日,两个战场

33、相互配合;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答案 (1)体现: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特点:民族性:国共合作基础

34、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双重性:从斗争性质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共抗战中形成了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28.(2017河南六市模拟)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 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 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

35、,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近年来史学界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贬斥否定到对其中的某些方面给予适当肯定的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尽管这一时期是军阀混战、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的评价首先要表明观点,可予以肯定,也可予以否定,还可辩证看待,既有积极又有消极方面,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包括外交、军事) 、经济(包括社会生活的变迁)

36、、思想文化各方面进行说明即可。注意语言表述、层次分明、史论结合。答案 示例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反动时期。政治上:北洋军阀推行专制独裁统治,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等,是对历史的极大反动;为争权夺利展开混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无限灾难。经济上: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北洋军阀的横征暴敛,吞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严重地破坏了工农业的再生产;北洋军阀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买办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外交上:北洋军阀推行媚外政策,如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疯狂出卖国家权益,极大地阻

37、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复古尊孔逆流,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示例二: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政治上:北洋军阀时期尽管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但形式上一直维持着中华民国的民主体制,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发布许多经济法规,解除对工商业者的种种束缚,对工矿企业采取保护和优惠政策,还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军事上:训练、装备一支新式军队,有利于推动军事近代化,增强国防实力。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总的来说,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挽回了一些国家主权,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一定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必答,其它答出两点即可)示例三:综合前两种观点即可。(评分标准:紧扣论证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从多角度进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