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全科.zip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全科.zip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6.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8.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5.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技术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7.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4.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0.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1.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鸭2018122701209.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2.doc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3.doc
  • 全部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6.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8.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5.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技术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07.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4.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0.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1.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鸭2018122701209.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2.doc--点击预览
    • 浙江诗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试题201812270121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 1 -东阳中学 2018 下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选考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 K 39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1.下列能源中,大量使用会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雾霾天气增多的是A.化石能源 B.太阳能 C.氢能 D.地热能2.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乙醇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氧化钙溶于水 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3.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H 2O B.NaOH C.NH 3·H2O D.CH 3COOH4.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HClO=H ++ClO- B.H 2CO3 2H++CO32-C.NaHCO 3=Na++H++CO32- D.KOH=K ++OH-5.仪器名称为“酸式滴定管”的是A. B. C. 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高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7.化学键的键能是指形成(或拆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g)+O 2(g)===SO2(g) Δ H=-297.23 kJ·mol-1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g)+O 2(g)===SO2(l) |Δ H|>297.23 kJ·mol -1B.S(g)+O 2(g)===SO2(l) |Δ H|<297.23 kJ·mol -1C.1 mol SO 2的键能总和等于 1 mol S和 1 mol O2的键能之和D.1 mol SO 2的键能总和小于 1 mol S和 1 mol O2的键能之和8.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内的 K+移向 CuSO4溶液 B.装置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 N极为铁棒D.若装置②用于电解精炼铜,精炼过程溶液中的 Cu2+浓度保持不变9.某研究小组用 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阳极区酸性增强B.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 ===H2↑C.diluent 和 concentrated的中文含义为浓缩的、稀释的- 2 -D.该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为 H2SO4 H210.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 100 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 v(Fe)=0.5 mol/(L·min) B. v(H2SO4)=1 mol/(L·min)C. v(H2SO4)=0.5 mol/(L·min) D. v(FeSO4)=1 mol/(L·min)11.一定温度下,1 mol X 和 n mol Y在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 Z(g)+M(s),5 min 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 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 1 mol 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用 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1 a)mol·(L·min)-1C.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1 mol X, v(正)增大, 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2.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1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 2(g)+Y 2(g) 2Z(g) Δ H。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乙的温度较高,则 Δ H0B.图Ⅱ表示 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Ⅱ表示 t0时刻通入氦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图Ⅲ表示 t0时刻增大 X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4.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3(g),并达到平衡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容积不变。若甲容器中 SO2的平衡转化率为 P%,则乙容器中 SO2的平衡转化率( )A.等于 P% B.大于 P%C.小于 P% D.无法判断15.298 K时,合成氨反应:N 2(g)+3H 2(g) 2NH3(g) Δ H=-92.2 kJ/mol Δ S=-198.2 J/(mol·K),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 B.合成氨反应是熵减小的反应C.合成氨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自发进行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都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16.常温下在 0.01 mol·L-1 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A.5×10 -13 mol·L-1 B.0.02 mol·L -1 C.1×10 -7 mol·L-1 D.1×10 -12 mol·L-117.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 c(H+ )相同B.100 mL 0.1 mol·L -1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3 的两溶液稀释 100倍,pH 都为 5- 3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 c(H+ )均明显减小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 pH=2 H 2SO4与 pH=12 NH 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 pH7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 1×10-12 ,若使 pH=1 H2SO4与 pH=12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两者的体积比为 1∶1019.已知下面三个数据:①7.2×10 -4 ,②4.6×10 -4 ,③4.9×10 -10 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 2===HCN+NaNO 2;NaCN+HF= ==HCN+NaF;NaNO 2+HF= ==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F 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 B.HNO 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①C.HCN 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② D.HNO 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20.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制备 AlCl3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B.工业上采用电解 AlCl3的方法冶炼金属铝C.实验室常用氨水和硫酸铝溶液制备 Al(OH)3D.存在于污水中的胶体物质,常用投加明矾等电解质的方法进行处理21.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 Na、Mg、Al 分别与 100 mL 2 mol/L的盐酸反应,实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 V(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与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2.24 B.钠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C.反应时,Na、Mg、Al 均过量 D.曲线 b为 Mg与盐酸反应的图像2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 pH=11 的氨水稀释 1 000倍,测得 pH8,说明 NH3·H2O为弱碱C.加热 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 NH4HCO3 受热不稳定D.将红热的铂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 NO223.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 mL的 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为 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 c(NO3-)=0.85 mol/L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 1.4 gFeC.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可能以 Fe2+形式存在D.1.12L 气体可能是 NO、NO 2的混合气体24.常温下,用 0.10 mol·L-1 KOH溶液滴定 10.00 mL 0.10 mol·L-1 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混合溶液的体积可看成两者溶液的体积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点 ② 所 示 溶 液 中 : c(K+ )+ c(H+ )= c(HC2O )+ c(C2O )+ c(OH- )- 4 2- 4B. 点 ③ 所 示 溶 液 中 : c(K+ )> c(HC2O )> c( H2C2O4) > c(C2O )- 4 2- 4C. 点 ④ 所 示 溶 液 中 :c(K+ )+ c(H2C2O4)+ c(HC2O )+ c(C2O )= 0.10 mol·L-1- 4 2- 4D.点⑤所示溶液中: c(OH- )= c(H+ )+ c(HC2O )+ c(C2O )-4 2-425.某溶液 X中可能含有 NO3- 、Cl - 、SO 42- 、CO 32- 、NH 4+、Fe 2+和 Fe3+中的几种,且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为确定该溶液 X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含有 Fe3+,则一定含有 Cl-B.SO 42- 、NH 4+一定存在,Fe 2+和 Fe3+可能都存在C.该溶液中只存在上述离子中的 NO3- 、SO 42- 、NH 4+、Fe 2+四种离子D.气体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 50分)26.KAl(SO 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 Al,含有少量的 Fe、Mg 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易 拉 罐43NHCOAB滤 液 沉 淀产 物回答下列问题:(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 NaOH溶液,若选用 H2SO4溶液,其后果是_________。(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滤液 A中的某种离子与NH4+,HCO 3-均能反应生成沉淀 B,该离子与 N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Al(OH) 3在水中存在两种电离方式,其中:Al(OH) 3(aq) AlO2-+H+(aq)+H2O(l) Ka=2.0×10-13(25℃),则 25℃时 Al(OH)3与 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列出含 Kw、K a的表达式并计算出结果)27.如图所示已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丁为金属。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3 反应,分别生成 X和 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 1︰2反应,分别生成 Z和 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请填空:(1)甲是 ,乙是 。(2)甲与丙反应生成 X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与丁反应生成 W的化学方程式是 28.合成氨工业涉及固体燃料的气化,需要研究 CO2与 CO之间的转化。为了弄清其规律,让一定量的 CO2与足量碳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 2(g) 2CO(g) ∆H,测得压强、温度对 CO、 CO2的平衡组成的影响如图所示:- 5 -回答下列问题:(1) p1、 p2、 p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图中 a、b、c 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定条件下,在 CO2与足量碳反应所得平衡体系中加入 H2和适当催化剂,有下列反应发生: 反应 1:CO(g)+3H 2(g) CH4(g)+H 2O(g) ∆H1= a kJ/mol反应 2:CO(g)+H 2O(g) CO2(g)+H 2(g) ∆H2= b kJ/mol① 则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烷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已知 298 K时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为:化学键 H—H O—H C—HE/(kJ·mol -1) 436 465 413 1076则根据键能计算,∆ H1=________________。反应 1自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任意温度”)(3)一定条件下,CO 2(g)+3H2(g) CH3OH(g)+H2O(g) Δ H3,向体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CO2和 6 mol H2,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 CH3OH(g)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值=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若开始时充入 2 mol CH3OH(g) 和 2 mol H2O(g)达到相同平衡时 CH3OH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若平衡后再充入 4 mol的 N2,则 c(CO2)和原平衡比较是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29.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装置 编号 电极 A 溶液 B 操作及现象Ⅰ Fe pH=2的 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Ⅱ Cu pH=2的 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 a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②针对实验Ⅱ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 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编号 溶液 B 操作及现象Ⅲ 经煮沸的 pH=2的 H2SO4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Ⅳ pH=2的 H2SO4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 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 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 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 cⅤ pH=12的 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 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 d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 O2氧化性的影响。③实验Ⅳ中加入 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排除 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 c′、d′,且 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常温下,用 0.10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 0.1000 mol·L-1 HCl溶液和20.00mL0.1000mol·L-1 CH3COOH溶液,得到 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1)滴定 HCl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图 1”或“图 2”)。(2)a=__________mL。(3)E 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C、D、E 点中 c(Na+)=c(CH3COO-)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用 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下列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排序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a. c(CH3COO-)c(H+)c(Na+)c(OH-) b. c(H+)c(OH-)c(Na+)c(CH3COO-)c. c(Na+)c(CH3COO-)=c(OH-)c(H+) d. c(Na+)c(CH3COO-)c(H+)c(OH-)(6)E 点时溶液中 CH3COO-的水解程度为 0.1%,计算 E点时溶液的 pH为________________(可用对数值表示)。31.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其操作过程为:① 准确称取 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 250mL锥形瓶中;② 向锥形瓶中加 30mL蒸馏水溶解;③ 向溶液中加入 1~2 滴指示剂;④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⑤ 重复以上操作;⑥ 根据数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已知: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 pH约为 9.1。Ⅱ、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 H+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4指示剂 酚酞 甲基橙pH范围 <8.2 8.2 ~ 10>10 <3.1 3.1 ~ 4.4>4.4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红色 橙色 黄色(1)为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2)完成本实验,已有电子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等,还必须的仪器是:__________;(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滴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 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V(NaOH)/mL实验编号 m(邻苯二甲酸氢钾)/g初始读数 末尾读数1 4.080 0.50 20.522 4.080 1.00 20.983 4.080 0.20 24.80(5)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待测液的浓度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 8 -答案- 1 -东阳中学 2018 年下学期 12 月阶段考试卷(高二历史)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 废除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建立皇帝制度 D. 开创统一格局2. “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 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 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 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3. 阅读下表,解读有误的是 ( ) 时间 康熙亲征噶尔丹概略 1690 年 康熙为对付噶尔丹,在中俄谈判中采取退让政策,退让到中俄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1691 年 康熙“驾出塞,于独石口外多伦受喀尔喀各汗、台吉之朝,以其三部三十七旗”,旗内土地由各级喀尔喀贵族世袭 1695 年 噶尔丹“大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康熙率中路军出塞,中路军包括八旗满兵、汉军火器营和绿营兵等,与其他两路夹攻噶尔丹,取得昭莫多战役胜利 1697 年 康熙复渡黄河至宁夏,命马思哈、费扬古两路进兵。噶尔丹“左右亲信先后望风款附,密向导大兵深入。又策妄阿布坦(噶尔丹之侄)拥劲兵伏阿尔泰山,将擒以献功。噶尔丹自知人叛天亡,旦夕必就俘,遂仰药死” ①康熙大胆重用汉将,主要利用汉军力量平叛 ②康熙笼络漠北蒙古,军事打击漠西蒙古势力 ③噶尔丹分裂清朝疆土,众叛亲离,毙命于昭莫多 ④噶尔丹势力的瓦解推动了《尼布楚条约》的签署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该是孔子A. 编订“六经” B. 创立儒家学说C. 开创私学 D. 提倡“仁”的思想5. 亚里斯多德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 。以下能反映亚里斯多德“接近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人的责任要我们更加尊重真理 B.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C.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D.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6. 克伦威尔原先是一位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后来成为英国的军事独裁者,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曲折中逐步前进B. 克伦威尔已经蜕化为一位封建势力的代言人- 2 -C. 启蒙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在逐渐消退D. 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依然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思想7.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相似的历史活动有( )①都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②都建立了国家银行,整顿国家财政③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④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8. 1802 年拿破仑发表演说:“现在有了一个政府,有了各种权力机构,但此外全国还剩下什么呢?一盘散沙。……如果我们不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大堆大堆的花岗石作为基础,我们是建立不起共和国的。”以上材料反映拿破仑( )A. 竭力维护共和制 B. 力图强化中央集权C. 企图复辟封建帝制 D. 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统欧洲的大帝国9.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 15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①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 ②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③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 ④从宣传三民主义到赞同社会主义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10. 1919 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律要点被印度公众概括为“不须审讯、不要律师、不许上诉”。 为了拒绝 如此不合理的要求,甘地A. 领导了“食盐进军” B. 建立了非暴力抵抗基地C. 组织了“文明不服从”运动 D. 提出了印度独立的要求11. 马克思一生从事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写下了许多光辉论著。以下论著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意识形态》②《神圣家族》③《法兰西内战》④《资本论》(第一卷)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12.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 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 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 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1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的总评价,这段评价应该出自:A. 《论十大关系》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邓小平南巡谈话14. 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A. “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B . 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区行政事务C. 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D. 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3 -15. 四位同学分别对詹天佑和中国铁路史做了研究,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部 甲 参观“中国铁路博物馆”,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 得出“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是中国铁路建设落后造成”的观点 乙 参观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观察“人”字形路线,体会技术难题的突破 得出“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的结论 丙 查阅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的言论 得出“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的结论 丁 阅读《詹天佑评传》,了解詹天佑与中国铁路的建设的历史 得出詹天佑一面支持铁路运动,一面推动铁路建设的结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6. 英国艺术家 1795 年的画作《牛顿》 ,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A.自由落体定律 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17. 1922 年,爱因斯坦两次途径上海,并在上海作了演讲。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刊登“欢迎爱因斯坦博士”的广告,上海的《少年中国》杂志刊出“相对论号”刊。爱因斯坦当时之所以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他( )①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为原子论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②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③因光电效应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④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18.右图为“雅典卫城建筑平面图” ,它反映了雅典卫城( ) A. 妙用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 B.建筑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C.整体建筑呈现不规则布局 D.宗教信仰与军事防御相结合19.公元 8 世纪时,有人曾预言“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 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 ”公元 1084 年,日尔曼人打进罗马城,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斗兽场也被人遗弃,但历史却不断翻开新的篇章。关于大斗兽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斗兽场建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大斗兽场是古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C.大斗兽场将罗马圆顶式与希腊柱式相结合D. 大斗兽场由观众席、表演区和地下室三个部分构成20.佛罗伦萨大教堂是 13 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权后建造的,可以同时容纳三万人从事宗教活动。万神殿的圆顶在外观上半露半掩,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的塔亭,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天主教会把圆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竞罝教会的戒律于不顾。据此可知( - 4 -)①大圆顶融古希腊与罗马建筑文化于一体②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③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修建彰显了独创精神、进取精神④佛罗伦萨大教堂具有社会服务功能和政治纪念价值。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1.右图为米开朗基罗参与设计的某教堂平面图,下列关于该教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B.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诞生C. 为提高佛罗伦萨共和国声誉而建D. 内壁绘有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22. 《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作品,今已不存。右图为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塑像捕捉了运动员身体发力,准备掷出铁饼的瞬间,整体上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这一雕塑①直接反映出古希腊人对宙斯的敬意②生动体现了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精神③折射出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继承④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素养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3.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项中布局讲究对称特点的是( ) ①平遥古城 ②图拉真广场 ③皖南宏村 ④北京故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4. “拱券”是人类建筑艺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利用材料间的侧压力而建成跨越空间的承重结构。下列建筑运用了拱券技术的有( ) - 5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5.右图为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作品,此画描绘了大洪水的场面。画家着意于一个与人们的现实易于联系的主题思想,即自然灾难中的人际互助关系,而不是渲染洪水的肆虐场面,其中比例和线条让人联想到古罗马的雕像。这一壁画( ) ①否定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创论 ②借助宗教的题材表现人性光辉 ③说明现实主义绘画已经相当成熟 ④表达了画家对古典审美情趣的认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两千多年来,围绕长城,产生了很多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下列诗句与长城有关的是( )A.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7.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该长城(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②全长五千多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28.中国建筑坐北朝南,但是有些建筑因为特殊的需要和诉求,违背这一建筑原则。下列建筑采用坐西朝东的是( )A. 秦始皇陵 B.大昭寺C.日升昌 D.故宫29.如图为富丽堂皇的白宫,是布达拉宫建筑群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历代达赖喇嘛从事政治、宗教活动的地方B. 采用了藏族碉楼建筑形式,是木石混合结构C. 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文化交流的有力佐证D. 屋檐下的装饰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30. “群”是中国建筑的灵魂。中国建筑在外部空间的创造上,创造了世界的高峰。下列属于颐和园生活区建筑群的有( )A.仁寿殿 B.谐趣园 C.佛香阁 D.德和园31.故宫三大殿采用了古代最高等级的三层台基。每一层台基上都有汉白玉石围栏,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图案。四个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龙头,是台基的排水管道。即使再大的雨,三大殿的台面上也从不积水。故宫三大殿的上述设计不能直接反映( )A.儒家的传统礼制 B.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C.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D.古代人民的创造才能32.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道法自然”观念。能经典诠释这一观念的世界文化遗产有( ) - 6 -①颐和园 ②皖南古村落 ③日升昌票号 ④明清故宫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33.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以下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第五项标准“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的是( )A.兵马俑 B.皖南古村落C.戈雷岛 D.佛罗伦萨历史中心34.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形式丰富多彩,在建造布局上或象天法地、或遵循礼制、或模仿动物形状,下列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中模仿动物形状建造的是( )①颐和园 ②明清故宫 ③平遥古城 ④黟县宏村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35.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 (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 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36.政治家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出各自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泽长久。——《秦峄山刻石》材料二(康华利)进入弗吉尼亚后,在约克镇驻扎。这里易受海、陆两方面的进攻。华盛顿利用了康华利的策略错误,提出了以美、法军队和法国海军联合围歼其部队的计划。……美军在纽约城方面佯攻,以迷惑克林顿(英军将领),却把法、美大部分部队迅速而秘密地运送到弗吉尼亚。法国舰队控制了海湾,封锁了康华利的海上退路。美、法联军以相当于英军兵力的一倍,包围约克敦。克林顿来不及救援。康华利坚守数周后于 10 月 19 日率 7157 名官兵投降。——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材料三 1980 年 1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说,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 材料一歌颂了秦始皇什么功绩?应怎样看待“秦峄山刻石”中的内容?(3 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军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的原因。(3 分)- 7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4 分)37.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时间 事件 约公元前 753 年 罗马建城 公元前 509 年 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 449 年 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 265 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 2 世纪左右 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 51 年 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 27 年 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 80 年 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 113 年 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 120—127 年 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材料二 随着修道院农耕地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土地的“地主”罗马教廷的财力随之增强。到了中世纪后期,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罗马社会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罗马教廷“什一税”的税收进一步增加。文艺复兴的导火索是复兴古代,所以一旦染上这种精神,罗马无疑比佛罗伦萨有利得多。关于米开朗基罗与文艺复兴的罗马的关系,不同的学者得到了不同的认识:观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造就了米开朗基罗观点二:米开朗基罗造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摘编自《文艺复兴是什么》等(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以万神殿为例,简述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6 分)(2( 阅读材料二,你认同哪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只列观点,不写理由,不得分。)(4 分)38.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8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6 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4 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9 -12 月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10 DBCAB ADBDC 11-20 DBCCD CDCDC21—35 ADBDD CBADD BABDC36.(1)功绩:结束分裂,实现统一。评价:肯定石刻当中对国家统一的评价,但统一只提供了社会安定局面的可能性;与历史上秦实行严刑峻法、沉重徭役赋税等引起的农民起义相矛盾。(2)原因:华盛顿的杰出军事才能;军事实力占优;国际援助;康华利的军事策略错误等。(3)政策或方案:①不结盟政策;②一国两制;③改革开放。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7.(1)表现:共和政体的建立;法律不断完善(《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的出现等;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点:万神殿集希腊柱式和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长方形的门廊支撑着希腊式三角形门墙,正殿圆顶圆形大厅,其大跨度、大空间在世界建筑史上首次出现。(2)观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为米开朗基罗艺术创作提供了以下条件:政策支持:罗马教皇向人文主义艺术家敞开大门,聘请他们设计教堂和宫殿;物质基础: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廷财政收入增加;文化积淀:罗马保留了更多古希腊罗马遗产。观点二:米开朗基创作了西斯廷小教堂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设计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等,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罗马艺术的繁荣(或为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做出贡献。)38. (10 分)(1)含义: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6 分)(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 (4 分)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