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1人音版201812273153.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2人音版201812273154.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3人音版201812273155.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姹紫嫣红教案4人音版201812273156.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教案1人音版201812273163.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教案2人音版201812273164.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教案3人音版201812273165.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1人音版201812273166.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2人音版201812273167.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案3人音版201812273168.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唱脸谱教案1人音版201812273172.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唱脸谱教案2人音版201812273173.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唱脸谱教案3人音版201812273174.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唱脸谱教案4人音版201812273175.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1人音版201812273176.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2人音版201812273177.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3人音版201812273178.doc--点击预览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4人音版20181227317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姹紫嫣红》教案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游园》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戏曲语言。教学过程:一、介绍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 1550 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 1616 年,活了 67 岁。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 14 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 ,包括《牡丹亭》 (也叫《还魂记》 ) 、 《紫钗记》 、《邯郸记》 、 《南柯记》 。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 。又叫“玉茗堂四梦” 。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 。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这首诗是当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那么, 《牡丹亭》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主要人物与情节。南安太守杜宝请到腐儒陈最良来教女儿杜丽娘(闺塾) 。在贴身丫鬟春香的鼓动下,杜丽娘到后花园游玩(游园) ,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柳)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描画自己的容颜后伤情而死(写真)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拾画叫画) ,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夜走京城(婚走)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做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团圆) 。三、文本赏析。《游园》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重点讲析《游园》部分。【皂罗袍】这支曲是写杜丽娘在观看园中景色时由喜转悲和由叹转怨的情怀。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 “姹” ,美丽。 “嫣” ,娇艳。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满园开遍,一片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是说,井已干涸,矮墙坍塌,一片破败的景象。2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正象征她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 、 “似这般” 、 “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接下来“良辰美景”两句,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奈何天” ,让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 “奈何天” 、 “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 “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 、 “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由物及人,一种自我怜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就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表现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的春光间的不谐调,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这支【皂罗袍】是杜丽娘进园后唱的第一支曲子,是她心绪突变的转折点。四、教唱。跟着原唱慢慢哼唱;老师一句一句教唱,重点教学生对每个字每个音的把握;整体学唱之后跟着伴奏哼唱。五、总结下课。1《姹紫嫣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品味戏曲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体味杜丽娘人性的复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教学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 。1、关于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 (《紫钗记》 《牡丹亭》 《邯郸记》 《南柯记》 )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 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2、关于作品《牡丹亭》《牡丹亭》 ,原名《牡丹亭还魂记》 ,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 ,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3、简介常识,了解戏曲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2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人物:旦 贴 词牌名-----宋体五号外加黑括号4、补充注释:(1)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2)忒(tui/tēi):太。 “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3) “牡丹”句:牡丹花更好,但它开于春末,怎能占位于春花之先呢?这里借花喻己,有叹息青春蹉跎之意。 (6)凝眄(miǎn) , (7)翦:剪刀声。 (8)观之不足:看不厌。(9)过遣:打发日子。三、整体感知、赏读曲词。1.浏览全篇描述剧中图景。2.选段富有诗情画意曲子,巧妙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皂罗袍】杜丽娘面对着怎样的春色?她的心理如何? 小结:《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短短六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衰的重要原因。1《姹紫嫣红》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汤显祖以及《牡丹亭》 ,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以此作为进一步鉴赏的基础。2、品味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教学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曲语言,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预习阶段。1、掌握双基要点参考中本课字词成语的音形义,每人认真朗读课文两遍。2、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搜集、整理与《牡丹亭》相关的文本和影音资料。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曲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二、课堂教学1、检查预习情况用二十分钟时间展示预习成果(本着择要,不重复的原则) ,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 “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 ”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补充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 ,明清传奇的相关知识。 (可与学生预习成果相结合)关于作者:汤显祖,明代戏剧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 《邯郸记》 《南柯记》 )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关于作品:《牡丹亭》 ,原名《牡丹亭还魂记》 ,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 ,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23、进入《游园》一折的学习学生结合课文有关注释正音,有疑难处提出,由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加以点拨。朗读课文:a学生齐读b学生分角色朗读: 旦、贴、介再听一遍《游园》相关唱段三、学唱、鉴赏1、赏读曲词2、引导学生品读曲词分小组,准备对曲词的鉴赏。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每段曲子的内容(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说说曲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皂罗袍】1、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a 音韵美,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调,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运用对比、用典手法,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 。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b 景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c 情美: 这绮丽如画的游园场面里,杜丽娘年轻貌美,打扮俏丽,含情脉脉,顾影自怜。她缓缓步入花园,顿感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自己一向辜负了韶光年华。面对着姹紫嫣红的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而形成的鲜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燕语莺声如此动听,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透露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 2、 翻唱曲词:分组,以戏曲或流行歌曲的曲调演唱本课曲词,要求所选曲调能与主人公思想感情一致。3、欣赏昆曲(视频)【皂罗袍】4、布置作业:背诵《皂罗袍》1《姹紫嫣红》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教学重点: 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 教学难点: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2、作品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都知道西方的莎士比亚,其实我们中国在莎士比亚之前就出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戏剧家,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一样响亮,并且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汤显祖。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临川四梦当中的《牡丹亭》 。讲授过程: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1、仕途坎坷。2、徘徊于儒、道、释之间。3、提倡至情论。二、了解《牡丹亭》创作的时代背景。1、戏剧演出由庙台到厅堂。2、家班豢养之风盛行。3、传奇创作之风盛行。4、魏良辅、梁辰鱼等改革昆山腔。三、介绍《牡丹亭》的故事情节(略) 。四、牡丹亭人物像形象分析。1、杜丽娘:1)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2)体现女性的觉醒意识。3)体现人性的内涵。2、柳梦梅:浪漫而多情富于进取心、青春少女的偶像、传统社会价值取向。五、 《牡丹亭》的意义。1、不是一样意义上反封建礼教,而是在更深广的背景下反思人性的被压抑和扭曲。2、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抒情剧。3、歌颂青春、爱情、生命的赞美诗。六、课后小结。1《我不挂帅谁挂帅》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含用京剧音乐改编的器乐曲在内)、板式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教学重点: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模唱。教学难点:能够学着演奏一段京剧的锣鼓经,试着走一走台步。教学方法:聆听,引导等方法。教学过程:1、情景设计。以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引入, 《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将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 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忧国心重,差重孙儿杨文广及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到京,正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乘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的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佘太君、穆桂英因对杨家受朝廷中奸佞陷害,全家忠良未获好下场而十分悲愤,对帅印到来心情十分复杂。穆桂英当时已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问题聚焦 《穆桂英挂帅》的唱腔。二、探究与展示,演唱者简介。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9岁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 岁出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细致,享誉全国。先后排演了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 《天女散花》等一批剧目,对扩大京剧艺术表现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18 年后与余叔岩、杨小楼合作演出《打渔杀家》 、 《霸王别姬》等著名剧目。通过长期舞台实践,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巩固并发展了京剧“花衫”行当,为旦角表演艺术开辟了广阔途径。在传统基础上,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进行革新创造。梅兰芳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年以后形成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经常到厂矿、农村,并到抗美援朝战地演出,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对自己经常上演的剧目,从文学、表演上2不断加工整理,精益求精。在《贵妃醉酒》 、 《霸王别姬》 、 《洛神》 、 《断桥》和 1959 年排演的《穆桂英挂帅》等剧中,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梅兰芳是京剧走向世界舞台的开拓者,数度去日本、美国、苏联访问演出,扩大了京剧的国际影响 。他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梅兰芳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京剧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员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在这出戏中,穆桂英前半部是青衣、褶子的装束,最后穿大靠、扎靠旗,表现她挂帅领兵。剧中有若干精彩的唱词和唱腔。例如穆桂英的唱词中有:“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穆桂英为保国再度出征。十二年抛甲胄未临敌阵,难道我就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选” 、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选” 。表现出穆桂英和杨家后人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精神。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是 1959 年梅兰芳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也是梅兰芳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出戏。1959 年国庆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演出。《我不挂帅谁挂帅》选自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的第五场中的一个片段。《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将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 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忧国心重,差重孙儿杨文广及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到京,正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乘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的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佘太君、穆桂英因对杨家受朝廷中奸佞陷害,全家忠良未获好下场而十分悲愤,对帅印到来心情十分复杂。穆桂英当时已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三、板书设计。《我不挂帅谁挂帅》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欣赏作品。7C 教育资源网(www.7cxk.net)域名释义:7c 学科网,联系 QQ:372986183,787632171《我不挂帅谁挂帅》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板式及其音乐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音乐知识。重点 了解京剧知识难点 能够学着演奏一段京剧的锣鼓经,试着走一走台步,并在班内出一期有关京剧文化的墙报。教具 多媒体 是否有课件 有教法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合作互学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复备课:上课前教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环节的调整、对课堂教学预设的重新考虑。(一)京剧:1、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种类繁多。如:二黄、西皮、吹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昆曲等。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二黄和西皮是两种声腔的总称。在一般情况下,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2、京剧的板式泛指起拍和节奏形式,其实质含义有两种,其一,指其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其二,指下板的形式,即节奏形式。板式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类:(1)一板三眼类 (四拍子)。 (2)一板一眼类(二拍子) 。(3)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 (4)散板类(自由拍子)。3、京剧的服装:也称作“行头” 。实际上,行头不是仅指衣服。按早期惯例可分为衣、盗、杂、把四类。后来发展为六项: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头箱、把子箱和旗包箱六类。(二)聆听《我不挂帅谁挂帅》 (三)介绍《我不挂帅谁挂帅》:选自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中第五场中的一个片段。 《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父7C 教育资源网(www.7cxk.net)域名释义:7c 学科网,联系 QQ:372986183,787632172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差重孙杨文广和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在京正巧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趁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穆桂英当时年过半百,念及国家危亡,还是带兵出征。这部剧是梅兰芳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也是梅兰芳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出戏。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公演。(四)梅兰芳简介:京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9岁就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岁出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精致享誉全国。中年以后形成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经常到厂矿、农村,并到抗美援朝战地演出,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在《贵妃醉酒》 、 《霸王别姬》 、 《洛神》 、《断桥》和《穆桂英挂帅》等剧中,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他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另外三位分别是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1《我不挂帅谁挂帅》一、教学目标:(一)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二)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板式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音乐知识。二、重点难点:了解京剧知识。三、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四、教学方法:直观法。 五、板书设计:《我不挂帅谁挂帅》1、京剧的知识 2、梅兰芳 六、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学习京剧知识,初步了解了京剧的魅力。七、教学过程:(一)京剧:1、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种类繁多。如:二黄、西皮、吹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昆曲等。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二黄和西皮是两种声腔的总称。2、京剧的板式泛指起拍和节奏形式,其实质含义有两种,其一,指其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其二,指下板的形式,即节奏形式。板式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类:(1)一板三眼类 (四拍子)。 (2)一板一眼类(二拍子) 。(3)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 (4)散板类(自由拍子)。(二)梅兰芳简介: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9 岁就开始学习青衣、花旦戏。11 岁出台。以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情精致享誉全国。中年以后形成了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在敌伪统治下演出,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经常到厂矿、农村,并到抗美援朝战地演出,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在《贵妃醉酒》 、 《霸王别姬》 、 《洛神》 、 《断桥》和《穆桂英挂帅》等剧中,塑造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他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另外三位分别是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 (三)介绍《我不挂帅谁挂帅》:2选自京剧新编历史剧《穆桂英挂帅》中第五场中的一个片段。 《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佘太君不满宋王宠信奸佞,在杨家父子大都为国捐躯的情况下,毅然辞朝返回故里。20 年后,又遇战乱,佘太君差重孙杨文广和重孙女杨金花进京打探。二人在京正巧赶上朝中比武选将,杨文广趁机上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深知他是杨家后代,赦免其罪,赐印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穆桂英当时年过半百,念及国家危亡,还是带兵出征。这部剧是梅兰芳根据同名豫剧改编的,也是梅兰芳一生中创作的最后一出戏。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公演。 (四)学唱《我不挂帅谁挂帅》1《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 、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2.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 、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1.从戏曲知识导入。(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 1919 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5.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2三、小结下课教后记: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1《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学内容: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学目标: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 、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 、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教材分析: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应部队一举歼灭匪帮的故事。《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时,参谋长唱起了这个唱段。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 ,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决心。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做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 1919 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二、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1、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感受其韵味。22、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3、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三、总结。《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目标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 、 “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课前】 课前播放京剧唱段——戏曲联唱。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导入】 1.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说说这首歌的特点,歌中唱的是哪种剧种?2.老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和历史。逐渐进入京剧角色。【欣赏】 1.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了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所讲内容。2. 复听,感受京剧“唱腔” 。3.区别两段戏曲(黄梅戏唱段和京剧唱段) 。4.了解京剧“二黄腔”和“西皮流水”唱腔的基本速度区别。5、通过哼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京剧的唱腔,重点学会最后一句。6、观看老外唱京剧,并模仿京剧典型动作。感受、体验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感受】 1.小声哼唱该戏曲。2.欣赏老外演唱,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再次演唱。通过演唱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风格。【小结】 京剧——中国的国粹,中国的艺术珍品,世界的精神财富。我们将继续学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结束】 最后学生们伴随着具有鲜明京韵特点的锣鼓音乐离开教室。让音乐贯穿始终,圆满结束。1《唱脸谱》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等形式学习歌曲《唱脸谱》 ,激发学生了解京剧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中国的京剧脸谱,并且可以掌握演唱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唱脸谱》 ,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教学难点: 欣赏全曲,并能用准确的速度和力度演唱《唱脸谱》 。教学准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京剧《苏三起解》 ,提出问题。二、学习新课。1、简介京剧的形成。2、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京剧的知识。学生观察图片,说出京剧的行当及京剧中的角色的扮演。3、多媒体播放《唱脸谱》 ,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学生听歌曲,自由谈论。4、 歌曲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味。5、学唱新歌 。(1) 、教师领唱,学生随教师指挥一起跟唱。(2) 、难点突破,倚音、下滑音。(3) 、随教师一起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 、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2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1《唱脸谱》教学目标:一、 情感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二、知识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三、能力目标: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难点:休止符和拖腔的唱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脸谱。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组织教学:师范唱戏歌《唱脸谱》 。2、提问:与平常听到的通俗歌曲有什么不同? 3、 生回答,师总结导出戏歌定义。 (课件) 。二、活动与体验。1、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2、导入新歌。(1)这首唱脸谱就是以脸谱为题材,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京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2)师生共同欣赏:FLASH《唱脸谱》 。(3)提问:1、找出曲中不理解、不懂的词语。2、找出曲中最有京剧韵味的句子。3、学唱新歌。A、分析第一段。1)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四击头”及亮相动作。 (课件) 。2)师做简单亮相动作,学生参与表演。3)师:有表情的范唱第一乐段,生:听哪一句最有京剧的韵味,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等乐句中出现的拖腔、装饰音和休止符在增添京剧韵味中作用。B、学习第二段。21)师范唱,生感受情绪和内容,找出其中最难唱最好听的一句。2)介绍拖腔定义。 (课件) 。3)解决最后一句难点“叫喳喳”的拖腔。4)学唱难点“叫喳喳” 。 (师用指挥的形式引导学生唱会) 。5)解决突破,前半拍休止。6)师生共同演唱。C、脸谱欣赏。1)师:这首歌曲从脸谱入手,赞美京剧的出神入化,那么什么是脸谱?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2)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介绍脸谱的定义。3)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知识。三、京剧擂台(反馈练习) 。1、找脸谱,分组抢答,辨别歌中涉及到的人物脸谱及品质性格。2、演脸谱,学生戴找到的脸谱表演(亮相、演唱) 。四、课堂延伸。京剧不仅在脸谱化妆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 ,那就是“唱、念、做、打” (课件) 。1、唱:演唱,演唱的地位最重要。2、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A 欣赏视频《四郎探母》 。B 学生分角色念两句。3、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具有一定的虚拟性。A 视频:学生分辨“喂鸡”动作。B 师做“穿针引线”动作。C 学生参与做“开关门”动作。4、打:打斗时的表演。A 欣赏视频片段。B 讲解:难度大,需经过 长期的专门训练。五、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唱戏歌《唱脸谱》了解和学习了一些京剧艺术常识, “皮黄声声唱千里,京腔京韵响世界”中国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还有待我们继续去发扬光大。1《唱脸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2、欣赏脸谱,了解中国京剧中十种常见颜色脸谱的意义,并能分辨出常用的三种脸谱类型;3、学唱歌曲,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进一步感受京剧脸谱在音乐中的艺术美。二、教学重、难点:听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了解中国京剧中十种常见颜色脸谱的意义,并能分辨出常用的三种脸谱类型。三、教学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课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四、教学过程:(一)感受情趣、主动参与用京剧中的四个行当的念腔向学生问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聆听歌曲、感受体验1、激情导入: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有关京剧的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师:还听到歌曲中唱了很多的……师:下面,老师请三名同学到前面将你听到的相应的脸谱贴到黑板相应的地方,谁想来挑战一下自己?师:那么,这些各种颜色的脸谱都代表了什么呢?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2、介绍十种常见脸谱的意义3、介绍三种常用脸谱的类型4、引导学生归纳勾画脸谱的行当5、师:听一听有哪些伴奏乐器?6、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歌曲的第一部分,有没有你们不明白的词?①四击头②Beijing Opera师:再听歌曲,有哪些变化的音?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2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①播放花脸笑的视频②播放花脸怒的视频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完整聆听、初步感受谈谈感受: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稍快的,节奏是紧凑的,力度是较强的等。生:脸谱生:听辨歌曲中唱到的各种颜色的脸谱。生:代表人物性格生:说说知道的脸谱颜色的意义7、欣赏脸谱,了解中国京剧中十种常见颜色脸谱的意义。8、欣赏脸谱,认识并分辨出三种常见脸谱的类型。生:净、丑行需要勾画脸谱。生:弦乐器、打击乐器。生:给歌曲分段9、分段欣赏、进步感受欣赏第一部分生:说说不明白的词。生:说说下滑音和前倚音在歌曲中的作用。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初听演唱特点总结演唱特点模仿花脸的笑模仿花脸的怒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十种常见颜色脸谱的意义,认识并分辨出三种常用脸谱的类型,运用课件展示出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促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的京剧艺术。(三)表现脸谱、拓展延伸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女同学先来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男同学来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第二遍的时候,我们来反串。4.1-15 分角色演唱歌曲并表演动作 通过分角色表演歌曲,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进一步感受京剧脸谱在音乐中的艺术美。(四)小结所学、律动下课3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唱脸谱》这首歌曲,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认识到了我们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听歌曲边唱歌曲边走出教室。1《唱脸谱》教案教材分析:《唱脸谱》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2、通过学唱《唱脸谱》 ,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一)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二)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一)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 (多媒体投影) ,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二)歌曲范唱。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2、学生自由谈。2(三)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一)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二)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一)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二)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五、结束课业。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