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11929_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9.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8.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3走向世界大战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7.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6.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5.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4.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3.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2.docx--点击预览
-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20181229581.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 课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础巩固1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 经济危机是供过于求所导致的,在经济危机期间物价是无法大幅度上涨的;面对经济危机,各国资本家如临深渊,纷纷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所以,A、C、D 三项的叙述与题意不符。答案 B2 有人说:“ 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这种说法所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B.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成为执政党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德国社会当时对纳粹党的认可,因为纳粹党是通过国会选举上台执政的。故选 B 项。答案 B3 表明《凡尔赛和约 》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的束缚力的事件是( )A.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德国退出国联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D.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2解析 《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规定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为非军事区,1935 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又在第二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A项正确,C 项不符合“开始”的题干要求,排除;B、D 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答案 A41940 年 10 月日本军事检阅时 ,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解析 早在 1936 年,日本就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军部是日本法西斯的代表,当时的日本政局为军部所左右。答案 B5 阅读下列表格 :大选后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党派名称 政治态度1928.5 1930.9 1932.1 1932.7 1933.3德国社会党 反法西斯 54 77 100 89 81德国共产党 反法西斯 153 143 121 133 120德国中央党 中间派 62 68 70 75 74德国民主党 中间派 25 20 2 4 5德国人民党 中间派 43 30 11 7 2德国民族人民党 亲法西斯 73 41 52 37 52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法西斯党 12 107 196 230 2883总席位 491 585 608 608 648——日本《新世界》提供的数字(1981 年改订版)请完成:(1)根据 1928 年 5 月大选后议会中各党派力量对比,概括当时德国政治力量对比的特点。(2)分析 1930 年 9 月大选后各党派力量对比的变化,指出当时德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3)1928—1933 年,德国频繁的大选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纳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参考答案 (1)法西斯势力较小,反法西斯力量占绝对优势。(2)变化:共产党席位下降快和纳粹党席位增长快。基本特点:德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治危机严重。(3)反映的问题:政治危机严重,政局不稳。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纳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打出民族主义招牌,进行欺骗宣传;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能力提升11933 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规定的D.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 1933 年德国以法律的形式使法西斯统治建立起来,故选 B 项。答案 B2 观察右图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4A.希特勒通过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B.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在德国的建立C.希特勒政权曾一度得到广泛支持D.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解析 希特勒是纳粹党的首领,他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赢得了德国的大选,进而出任德国总理。因此,A 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A★ 3“法西斯主义 ”泛指最反动、最野蛮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20 世纪 30 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集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激化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解析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德、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答案 A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同日本作战的美军在一张传单上这样写道:“日本军部首脑将为挑起的这场战争负责。”当时日本的军部( )①是指日本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 ②左右着日本的政局③全面对政府负责 ④是日本法西斯政策的推动者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日本的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它不对政府负责。因此,③的叙述错误。答案 D520 世纪 30 年代,在大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事件主要有 ( )①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②德国希特勒上台 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事件。答案 C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1/3 以上,贸易总额减少了2/3。材料二 1929—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46.2% 40.6% 28.4% 16.5% 8.4%请完成:(1)阅读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2)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3)材料二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参考答案 (1)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及贸易总额均大幅度下滑。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提高关税壁垒。(2)美国和德国。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7 阅读下列材料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奇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基辛格《大外交》6请完成:(1)根据材料,基辛格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被打破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基辛格认为希特勒能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他的分析吗?为什么?参考答案 (1)恶魔希特勒的崛起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2)希特勒崛起的原因:由于他是“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德国,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建立极权统治,以维护其利益;希特勒的崛起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1第 2 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基础巩固11936 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 23 票反对,25 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②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的侵略 ③国际形势有利于意大利的侵略 ④国联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宗旨具有虚伪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早在 1933 年,德国就退出了国联,所以凡是含①的选项均错误。答案 B2 歌曲《雅拉玛 》中唱道 :“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 世纪 30 年代B.20 世纪 30 年代C.19 世纪 40 年代D.20 世纪 40 年代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西班牙”“国际纵队”“法西斯狗豺狼”,可知歌曲《雅拉玛》反映了西班牙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发生于 1936 年,故选 B 项。答案 B3 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①法西斯力量大于西班牙人民力量 ②法西斯势力控制了军队 ③英、法、美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④西班牙人民缺乏团结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解析 西班牙军队中虽有佛朗哥叛军,但并不等于法西斯势力控制了所有军队;西班牙虽有叛军和内部奸细,但西班牙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团结了全民力量。因此,②④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B4 在 20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 )A.武器装备落后B.内部出现叛乱C.缺乏国际援助D.大国纵容侵略解析 在法西斯势力侵略或干涉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过程中,英法等大国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是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 D5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镇,1937 年曾遭到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激于悲愤,创作了右面这幅名画。按照毕加索的解释,它表现了愤怒、暴行和死亡。《格尔尼卡》请完成:(1)格尔尼卡的悲惨遭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当时的世界大国对西班牙的命运各采取了什么态度?参考答案 (1)德意阴谋发动新的世界大战,而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西班牙成为德意实现阴谋的重要一环;西班牙内战的发生为德意进一步实现其阴谋提供了重要时机,它们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格尔尼卡的悲惨遭遇就是它们的武装干涉造成的。(2)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美国实际上也执行了不干涉政策;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巨大援助。能力提升31 下图是西班牙 “国际纵队 ”的海报。在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战争中,“国际纵队”( )①为抗击法西斯的侵略所组建 ②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组建 ③体现了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在法西斯集团的分化下瓦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后,“国际纵队”解散。“国际纵队”并不是在法西斯的分化下瓦解的,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A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把苏联作为首要敌人D.三国都退出国联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故选 B 项。答案 B3 在德国法西斯不断扩展自己势力的同时,为使西方列强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希特勒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B.大力扩展陆军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4解析 1936 年,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当时法西斯的势力不断增长,但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反共”成了它们结盟的最好招牌。答案 D41936 年德国为庆祝轴心成立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进一步走向勾结的重要表现B.轴心的建立是法西斯国家与西方大国矛盾加剧的反映C.轴心建立的标志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D.这场音乐会庆祝的是“柏林—罗马轴心”建立解析 首先确定题干中的轴心指的是“柏林 —罗马轴心”,因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于 1937 年。而《反共产国际协定》签署于“柏林—罗马轴心”成立之后,因此,C 项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 C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请完成:(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参考答案 (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实加以印证。5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6 年 2 月,英国保守党的报纸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在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材料二 《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形式上我们还要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日本驻英公使吉田茂表示:“尽管军部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材料三 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材料四 1937 年 11 月,张伯伦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特勒说:“……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请完成:(1)材料一说明了英国当时怎样的外交思想?材料二中里宾特洛甫和吉田茂的话反映出德日签约的意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希特勒道出的真实意图。(3)材料四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 (1)外交思想:惧怕共产主义甚于惧怕法西斯主义,不惜推行绥靖政策,把德国作为反苏反共的桥头堡。意图:利用“反共产国际”旗号,勾结起来,蒙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继续蒙蔽以英法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乘机扩张势力,以图东山再起。(3)英国没能识破德国阳奉阴违的欺诈行为,继续贯彻绥靖政策。1第 3 课 走向世界大战基础巩固11936 年 8 月,法国政府声明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府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因此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21938 年 9 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 ,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由大国出面签署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C.符合英国的利益D.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风行英法等国。慕尼黑协定表面上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取了欧洲和平,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答案 D3 毛泽东曾指出 :“这些阴谋家 ,在西班牙问题上,在中国问题上,在奥地利和捷克的问题上,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思,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主要批判的是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B.“坐山观虎斗”是指纵容法西斯的侵略2C.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主要是因为受到法西斯的蒙蔽D.“坐山观虎斗”的结果是使局部战争逐渐走向全面战争答案 C4 某研究小组需要为下列两幅历史照片加上主题词,最恰当的是( )A.伸张正义 B.助纣为虐C.强权政治 D.铸剑为犁解析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出西方大国和社会主义苏联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因此,以 B 项为主题词最恰当。答案 B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英法政府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声明》(1938 年 9 月 19 日)材料二 一、英法两国的建议是防止战争、防止强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唯一办法。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如果作否定的答复,就得负起挑起战争的责任。三、这样就将消灭英法两国的一致同情,因为英国将置身事外。四、法国将不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战争,即不履行条约。——《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的电报》(1938 年 9 月 21 日)请完成:(1)推断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2)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接受英法的建议,将面临与哪国的战争?英法将采取何种立场?其借口是什么?(3)英法奉行的是什么政策?其危害是什么?3参考答案 (1)要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2)国家:德国。立场及借口:如果发生战争,英法不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借口是引起战争的责任在捷克斯洛伐克。(3)政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危害:损害小国的利益,使德国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扩张。能力提升1 英法对德意法西斯在西班牙的武装侵略行动采取“不干涉”态度,是因为( )①德意在西班牙的侵略没有危及英法的利益 ②要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③要扼杀西班牙国内的进步力量 ④英法害怕引火烧身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英法之所以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其根本目的是要牺牲局部利益,维护既得利益,并不是因为德意的侵略行为未触及英法的利益。因此,凡是含①的选项都不正确。答案 D21939 年 4 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种结局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使苏联对英法更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答案 D3“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4答案 A4 下图再现了 1939 年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 “欢迎”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场景,该事件( )①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②满足了德国的要求并进而延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反映出捷克斯洛伐克同德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④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 德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是慕尼黑阴谋造成的恶果,英法等国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德国的无理要求,这使德国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②③的叙述错误。答案 A★ 5 一位死于纳粹之手的神父的墓志铭写道:“当纳粹要对付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所以,我不说话;当纳粹要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下列哪些国家与这位神父犯了相似的错误( )①英国 ②美国 ③西班牙 ④苏联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通过分析题干材料,可知题目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法西斯侵略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的国家,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受到了法西斯的侵略,应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采取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苏联为求自保,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答案 D6 阅读下列材料 :观察下图(一幅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某重大历史事件的漫画)5说明:这幅漫画中,正义化身的超人(美国)左手抓着斯大林(苏联),右手擒着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正朝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飞去,要带这两人去接受“审判”。请完成:(1)为什么美国超人会把斯大林和希特勒放在一起去接受审判?(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外交政策。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大国的外交。第(1)问,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值得反思的事件是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条约产生的消极影响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首先要明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政策是所谓的“中立”政策,然后对这一政策的影响进行辩证的分析。参考答案 (1)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蓄意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它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却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中立”政策,这一政策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 年 12 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材料二 1934 年 2 月,法国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材料三 1935 年 6 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 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6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 45∶100。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有建立起来?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原因: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苏、法两国都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2)互相承担抵御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3)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4)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有意识形态的矛盾,互不信任。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分化瓦解欧洲大国。1第 4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基础巩固11939 年 8 月 22 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 :“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 )A.突袭波兰 B.突袭法国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空袭英国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知希特勒 1939 年 9 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答案 A2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士兵拆毁波兰边界的检查站进入波兰(如图)。他们的这种行为( )A.遭到了英法等国的迎头痛击B.受到了苏联的强烈谴责C.将欧洲再次推进到战争状态D.使美国放弃“中立”的政策解析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进攻波兰,9 月 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答案 C3 丘吉尔说 :“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 ,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解析 敦刻尔克大撤退将 33 万多名英法联军官兵撤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2答案 C41940 年,德国实施 “海狮计划 ”,但其图谋没有得逞。观察右图,其“海狮计划”进攻的主要对象应是( )A.法国 B.英国C.苏联 D.丹麦答案 B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1938 年 9 月 27 日)材料二 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采取相同的立场。材料三 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英法联军总司令的命令材料四 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请完成:(1)材料一中,张伯伦是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的?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参考答案 (1)针对的事情:德国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态度:出卖捷克斯洛伐克,避免对德开战,以换取和平。3(2)态度:英国在波兰问题上对德强硬。原因:德国已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并准备吞并波兰,严重威胁了英法的利益和安全。评价:这种变化并非说明英法完全抛弃了绥靖政策,材料三、材料四说明了这一点。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在西线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灭亡,希望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去进攻苏联,以求自保。“静坐战争”导致了波兰的灭亡,最终英法自食其果,遭到德国的进攻而失利或败亡。能力提升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答案 A21940 年 12 月,罗斯福发表 “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解析 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主要实施国为英、法、美和社会主义苏联四个大国,故排除 C 项。在英、法、苏三个国家里只有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沦陷过。故选 B 项。答案 B3 不列颠之战时 ,在大火冲天的伦敦 ,英国人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这说明了( )A.英国人唯利是图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C.英国人士气高涨D.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解析 题干材料表现了英国人面对德国的空袭毫不畏惧的精神,从侧面说明了英国人对战胜德国法西斯充满了信心。答案 C4★ 4“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领导人的一段演说。这段话表明英国( )A.继续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B.要坚决抗击法西斯的侵略C.继续维持“静坐战争”局面D.以此恐吓德国而阻止侵略解析 题干中的话为英国领导人丘吉尔所说,丘吉尔的上台,标志着英国放弃绥靖政策,走上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道路。答案 B5 观察右图中的漫画 ,此漫画尖锐地指出 :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使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欧洲桥的架设A.进攻波兰 B.进攻北欧C.进攻法国 D.不列颠大空战解析 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没有得逞,这是开战以来其图谋第一次没有得逞。答案 D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德法边境的“静坐战”材料二 德军进入巴黎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与材料一有何联系?(3)请分析出现材料二中事件的原因。参考答案 (1)德军进攻波兰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联军在西线坐视波兰的灭亡。(2)历史事件: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沦陷。联系:法国沦陷是自食绥靖政策的苦果。(3)长期以来法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是主要原因;德军战术先进,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法军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忽视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的使用;意军的趁火打劫。1第 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基础巩固11940 年 12 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 :“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解析 把握时间信息“1940 年 12 月底”。美国新的《中立法》是 1939 年通过的,排除 A 项;1941 年 8 月 14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排除 C 项;D 项发生在 1942 年,故排除。“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表明美国对民主国家在军需用品方面的大力支持,而签署于 1941 年 3 月的《租借法》又称《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是美国对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国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它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 B2 下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对此幅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斯大林手中握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B.漫画揭示了苏联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C.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最终导致自食恶果D.苏联的中立自保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自身的安全答案 B23“记住珍珠港 ”是美国人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口号 ,日本偷袭珍珠港( )①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②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发展到最大规模 ③使美军的战斗力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④客观上加速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但是美军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因此,③的叙述错误。答案 D4 根据右图信息判断 (注: 图片外圈的文字为 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该旗帜代表(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联合国解析 “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意为联合国家为自由而战,且图中包括英、美、苏等国的国旗,据此判断答案为 A 项。答案 A5 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初期,苏联失利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大批优秀指挥员在肃反运动中丧生,使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临战之前,尽管多次获取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苏联领导人坚持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会侵略苏联,因而没有做充分的临战准备;苏联的防御战略思想不当,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致使战争一开始,就遭到德军“闪电战”的沉重打击。前线防线一旦被突破,就很难组织纵深防御。请完成:3(1)根据材料,归纳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失利的原因。(2)结合材料评价苏联的“东方战线”。参考答案 (1)肃反运动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错误导致苏军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苏军的防御思想不当。(2)“东方战线”建立后,苏军的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置在国境线附近,这就导致了苏军防御战略思想的不当,以致在战争开始时就遭到德军的“闪电战”的沉重打击,不能组织纵深防御。因此,“东方战线”不但没有起到抵御法西斯进攻的作用,反而导致了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失利。能力提升1 苏德战争开始之初 ,苏联遭受到了重大损失 ,士兵伤亡惨重,国土大片丧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 )①德军实力强大并准备充分 ②苏联最高领导层错误估计了战争爆发的时间 ③战争爆发后苏军的作战态度消极 ④苏军的防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进行了英勇的作战,顽强地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因此,③的叙述不正确。答案 D21940 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主要是因为( )A.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利益B.日本对美国的军事进攻威胁到美国的安全C.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对美国十分不利D.日本成为美国称霸世界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答案 A3 这是一张 1941 年名为《 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意在( )4A.说明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B.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C.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D.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解析 这张海报的真实目的在于警醒对法西斯战争乌云视而不见的美国人,让他们赶快睁开眼睛,认清形势,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中来。答案 C4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解析 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进攻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因而美苏走向联合。故选 D 项。答案 D★ 5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称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解析 题干材料表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同时称赞美国和苏联,能同时称赞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说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可能面对着共同的敌人,结合选项可以看出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故选 B 项。答案 B6 阅读下列材料 :5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 年 12 月 29 日)请完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 1939—1940 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解析 第(1)问,抓住关键时间“1940 年 12 月 29 日”,回顾所学知识解答,注意史论结合;第(2)问,注意从对世界、对美国两个视角分析影响。参考答案 (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7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材料一 材料二 6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信息是什么?简述产生的历史影响。(3)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与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 (1)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定决心和高昂的斗志。(2)信息:英美及世界人民逐步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历史影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国家集合到反法西斯的大旗下,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从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材料一中苏联军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推动了材料二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