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 1958 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实施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 “两弹一星”的开发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结果B “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58 年” “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实施这些开发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当时我国科
2、技相对落后,集中力量发展“两弹一星”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结果,A 项符合 题意。 B、C、D 三项说法错误。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 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 70 年代的年均增长 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 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 “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 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A B C D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人民公社”
3、体制的废除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3 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符合题意。中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故选C 项。3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青蒿素药物和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答案 B解析 A 项中“根本条件”的说法错误,可以排除;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青蒿素药物和杂交水稻技术都是新中国科研
4、工作者集体攻关和协作研究而取得的巨大成就,B 项正确;C 项说法错误;科学研究与群众运动无关,D 项错误。4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教育事业处于优先发展地位B “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答案 B解析 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状况和国情可知,当时我国不具备“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的能力,这 是“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的体现,故 B 项正确。
5、5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 1956 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上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答案 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思想解放在改革开放后,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当时文化 领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6下面是中国 20002012
6、年高校录取人数柱状图(单位:万人) ,由此可知中国( )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答案 D解析 高校录取人数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故 A项错误;仅从高校录取人数的增长看不出高等教育向正规化迈进,故B 项错误;图 中数据体现不出教育转型已经 完成,故 C 项错误;高校录取人数的增长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也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7梅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受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 ,1953年全国人口达到 6 亿多人。1
7、956 年周恩来在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 。1957 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认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 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 )有奖 ,三个( 孩子 )有税。1958 年马寅初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 年光明日报指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 、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人口)” 。摘编自马寅初传 材料二 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10年“六普”主要数据表明,我国总人口约 13.7 亿人,65 岁
8、及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例超过 7%,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后来日本建立和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从 2000 年 4 月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寅初提出人口问题主张的背景,并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末对马寅初的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共同原因。答案 (1) 背景: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 原因:“
9、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双百”方针的恢复。(2)原因: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 或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受苏联 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 ”“1953 年全国人口达到 6 亿多人” “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 ”“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口过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中国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双百”方针提出。第二小问,1958 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 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 ,据此可知对马寅初由批判、否定变为肯定、称赞,主要是“文革”结束之后,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改革开放的实施,人口膨胀成为中国突出问题。第(2) 问 ,依据材料二可知,21 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日本 50 年代末便开始通过立法来解决养老问题等信息,结合两国的发展史实可归纳出共同原因,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率低;有一定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