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练习,主要问题,态度不端正! 审题不清,没读懂让你回答什么? 没有根据分数来答题 答题不够规范 写的太少 不理解诗歌(一点方法技巧都不懂;一点诗歌常识都没有;不懂得抓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情感字眼,题目、注释、作者;情感乱答、无中生有!),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岑参 数株溪柳色依依,深巷斜阳暮鸟飞。 门前雪满无人迹,应是先生出未归。 这首诗歌流露出怎样的情感?(3分) 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景上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一例予以说明。(4分) 答案:1、流露出对罗生的仰慕之情,以及因寻罗生不遇而产生的失落怅惘之情。(“仰慕”1分,或答“表现了对罗生隐居环境的喜爱”也得1分;“失落怅惘”2分) 2、景物
2、:溪柳、深巷、斜阳、飞鸟、门前雪。(2分。答对4个2分) 写景手法:a远近结合。溪柳是景远,斜阳暮鸟是中景,门前雪是近景。b明暗对比。深巷的幽暗衬托一抹斜阳,使暮意更加浓重。C动静结合。数株溪柳、深巷斜阳是静景,暮鸟飞是动景,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谧。(答好一个角度得2分,句容县东清阳馆作(唐)李嘉佑 句曲千峰暮,归人向远烟。 风摇近水叶,云护欲晴天。 夕照留山馆,秋光落草田。 征途傍斜日,一骑独翩翩。 本诗第二联描绘的是视觉形象,上下句角度有什么不同?请将这两句诗的画面描述出来。(3分) 诗歌的收尾呼应,诗意相连,请体会行人的心情,并做简要说明。,5、答:诗的歌第二联前一句是俯视(或近看)
3、,后一句是仰视(或远观)。(1分) 画面:秋风吹动溪水边的枝叶(“草叶”也可),发出瑟瑟声响;(1分)天上云层缭绕浮动,渐渐露出晴明的天色。(1分) 6、答:这首诗的首尾写的是行人在夕阳中赶路回家,心情是孤独寂寞而又急切。(2分。答对“孤独寂寞”1分,答对“急切”1分) “一骑”和“独”,表现行人的孤独、寂寞;(1分)而夕阳西下,天色已晚,在行人心里引起急迫之感,千峰暮色、远烟路遥又加重这种急迫心情,因而表现于外的是行人翩翩催马,匆匆而行的身影。(1分),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全诗紧扣“夕”字
4、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4分) 尾联“客”指何人?请结合诗句分析“客”的情感。(3分),7、首联“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颈联“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每联得1分,共4分) 8、“客”是指诗人自己.(1分)这首诗抒发羁旅情愁.诗人旅途漂泊,傍晚泊舟淮水边,驿馆凄清,因思乡而不能成眠.(2分),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
5、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南邻,是指诗人邻居锦里先生。 9、杜甫眼中南邻家庭生活气氛是怎样的?请结合前四句简要说明。(3分) 10、概括回答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该联写景的角度与景物特色。(4分),9、杜甫眼中南邻家庭生活气氛是怎样的?请结合前四句简要说明。(3分) 9、杜甫眼中的南邻家庭生活气氛愉快、和谐、宁静的,(答到一点即可得1分)虽然南邻生活不算富裕,但却是愉快的,儿童不惧宾客,热情相迎,可见南邻一家家庭生活气氛是和睦愉悦的,阶除上啄食的鸟雀,见人也不惊飞,可见气氛宁静和谐。(2分) 10、概括回答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该联写景的角度与景
6、物特色。(4分) 10、描绘了一幅江村月下送别图:月色、村落、白沙、翠竹、渡口,营造了如梦幻般恬静的意境(1分),尾联从色觉(视觉)角度写景(1分),白沙翠竹,清新明丽,新月皎洁,景色宜人(2分)。,五、诗歌的特点 1、反映现实生活(真实,不违背生活)诗歌来源与生活,因而也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不能违背生活自身的规律,读诗要善于调动生活的常识常理。“归雁入胡天”春天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风动植物暗示:春天杏花、梨花、桃花夏天莲花、石榴秋天菊花冬天梅花燕子归来认旧巢穴,春天大雁南飞(深秋),北归(春天)莺啼、子规啼春天,2、从诗歌景物特点中读出地点要么江南水乡;要么山村;要么边塞 黄河远上白
7、云间,一片孤城万仞上。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3、有些词本身带有感情色彩 新、碧、绿、轻、晴、香常常与快乐的心情有关 孤、独、冷、寒、霜、空表现愁苦的心情,4、诗歌语言 (1)省略:使诗歌更为整齐、凝练、隽永(发挥想象,补出省略)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旅人住在客店里,听到鸡鸣叫,起身看天色,看到天上的残月,就准备动身赶路;可看到板桥上的霜上印有人的足迹,原来还有更早的行人。(2)语序倒置:诗歌中十分常见,多半是为了对仗、押韵的需要。(解不通时,想一想是否
8、应颠倒一下)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三秦辅佐着城阙长安,望五津只见一片风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二)意象1、送别类意象杨柳:依依之态、“柳”和“留”谐音,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怨别、怀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2、思乡类意象月亮: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双鲤:代指书信。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捣衣:思妇伤情、游子伤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意境,
9、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意象 一、树木花草类2、桑榆:传说太阳照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3、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黍离,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4、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人面桃花相映红 5、杨花:象征离散。“杨花落尽子规啼叫” 6、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7、牡丹:表现富贵、美好。,8、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9、花开:象征希望、人生
10、的美好。 10、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二、鸟兽类 1、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2、秋虫:凄凉。 3、比翼鸟:传说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4、鹧鸪鸟:旅途的艰险和愁情。 三、自然现象 1、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2、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3、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 情 4、浓云:表现愁肠压抑。,5、秋雨:忧愁。秋风秋雨愁煞人 6、大漠:苍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8、西风:表落寞、惆怅、烘托衰败。 9、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10、阴天:表
11、现压抑、愁苦、寂寞。 四、特定地点 1、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2、东篱:东晋陶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半世蹉跎”。 3、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使者,后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杀楼兰王。故常指边境之敌。,“不破楼兰终不还”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 5、故园:乡愁。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6、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7、三径
12、: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隐士隐居之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五、其他 1、尺素:书信的代称。 2、杜康:酒的代称。 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射天狼:天狼是星宿,古人以为主侵略。后以此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5、商女:歌女,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6、折腰: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侍奉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也叫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
13、: 1、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点明),把愁比作一江向东流的春水,写出了愁的多、绵长而久远。(本体、喻体、相似点),化抽象的情绪为可观可触的形象,生动有形象。(效果) 特别提醒:本体、喻体不同类,有相似点她长得像她妈妈。 (不是比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是比喻,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与之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说的事物。应是绿肥红瘦举酒欲饮无管弦 终岁不闻丝竹声 3、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 使人格化,赋予以生命力,有灵性,栩栩如生,生动活泼。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
14、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夸张:夸大或夸小,是为了突出某种效果。气势情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排比:三个以上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语势磅礴,酣畅淋漓) 7、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激发思考)不用回答,答在问中。 8、设问一问一答,引人思考。 9、反复(强调,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感情的表达更绵密曲折,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10、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北市买辔头,南市买长鞭。(到处买出征用品)直栏横槛(很多栏杆)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周围种植松柏、
15、梧桐,树枝叶交错),11、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司马青衫:形容极度悲痛。 豆蔻词工:诗才卓越。 杜牧的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工,工巧精美。 封狼居胥:表示要北伐立功。汉代的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封古时在山上祭天,表示庆功) 结草衔环:均指报恩。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颗(hu)说,自己死后,令妾改嫁。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颗把小妾嫁出,说是遵照父亲神志清醒时的遗命。传说后来魏颗和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因而把杜回捉回。夜间,魏颗梦见那老人说是魏武子妾的父亲,帮助魏颗,是为了报答不令他女儿殉葬的恩
16、德。,汉代杨宝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大鸟所伤,坠于地下,又为蝼蚁所困,顿生怜悯,将黄雀带回家悉心照料。后来,黄雀康复,朝飞暮回,数日后离去。一天夜里,杨宝正在读书,忽一黄衣童子来曰:“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蓬莱,途为猛禽所伤,您以仁爱之心将我拯救,是在感激不尽。”请取出四个白玉环赠杨宝,说:“祝你的子孙操守洁白,位居三公,一如此环。”后来,杨宝的后代果然四代皆为朝中大臣。 作用: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2、叠词 表意:更突出所要修饰的内容。曲折曲曲折折 效果:描摹事物形状、声音等,富有韵律感,读
17、来琅琅上口,增强抒情性。 13、双关(谐音相关;语义相关)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三)、表现手法: (1)衬托(正衬;反衬,对比,一起说)(没把握时一起说。)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人面桃花相映红(正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反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区别更加鲜明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 写景诗惯常手法。 (3)虚实结合 虚实都是指写的景。这样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或:使景
18、物更美好)。,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念去去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乐景写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主客移位 古代由于交通极不发达,因此在外做官、经商、游历的人们经常会很长时间难以和家人团聚,有的甚至数年也不得相见。于是,古人常借助诗歌传达思亲、思乡的情感。譬如李益行舟中“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中“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等等,情动心碎,饱含思乡思亲之苦。但是,这些思乡思亲诗的共
19、同点在于都站在作,者的角度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相比较而言,有一类思乡思亲诗别具一格,情趣雅然。“对写法” 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收到委婉含蓄的表达效果。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用了主客移位的手法。作者要表现的是戍边的征人思乡念亲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却借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结合诗句写情感),征人用自己思念家中妻子的情感来合理设想家中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感,将征人于思妇德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邯郸冬至夜思家
20、白居易邯郸驿里夜思家,抱膝灯前影半身。想的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用了主客移位手法。冬至之夜,诗人抱膝枯坐,想念家人。但是诗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家里人大约也没有睡,坐在灯前,想念自己,“说着远行人”吧!会说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意味无穷。 (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正面描写罗敷服饰之美) 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很难描绘,只能通过周围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者相怨怒,但坐观罗敷。,(7)象征 借助于特定具体的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
21、或抽象事理。石灰吟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8)联想、想象,诗歌的主旨,古典诗歌常见的主旨有: 1、隐逸山水,寄情田园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A、爱好自然,渴望归隐,对宁静、平和、闲适的田园生活向往.(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盛唐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越,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以及返璞归真的追
22、求和佛家禅宗的静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们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并非为隐而隐,而是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表现返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 B、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隐逸田园,洁身自好、远避灾祸。 2、边塞诗 A、渴望建功立业、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塞下曲)。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从军行)。格调昂扬、豪迈。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息战。陇西行陈陶 誓扫
23、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闺中的妻子不知征人已经战死,仍然在梦中想念已成白骨的丈夫,比直接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比直接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更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C、征人思乡念亲。家中亲人思念戍边战士。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3、怀古咏史诗 A、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石头城 B、称颂、仰慕英雄,他们得以重用,才能得以施展,对比之下自己壮志难酬。蜀相 C、古人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同病相怜。贾生过长沙贾谊宅 4、送别诗(杨柳 长亭) A、表达依依惜别之情。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
24、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B、抒发离情别恨,别离之愁。雨霖玲,c、激励劝勉友人。美好祝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咏物诗(托物言志、象征)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A、借物抒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B、托物言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以物喻人,6、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
25、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D、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7、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B、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闺中怀人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8、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9、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歌一般考查方式,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26、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绘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画面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分析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一、如何读诗 1、字字细扣,读题、人、注、诗 2、句中景、物,勾连其关系,不一定按顺序,补充来描绘画面;勾连句与句关系,用逻辑语言来勾连形象语言。3、调动生活常识、常理。 4、从修饰语中揣摩情感、心理。 5、诗有当下性 6、巧用问题,看分数分点。,(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
27、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练习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春景: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吹拂,送来花草的馨香,燕子在融融的软泥上飞来飞去,衔泥筑巢,鸳鸯在暖暖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绘画面。2分)。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概括特点1分))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思想感情1分)。 失分原因: 1、没有评价画面特点。 2、画面描绘不全面,笼统,表述的语句不通顺迟日:春日(傍晚的阳光、午后、夕
28、阳),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指出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 (3)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反衬(点明手法1分)。天上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地面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结合诗句分析2分)。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寂寞(效果以及情感2分)。 错误之处: 1.未认真审题,“主要”要结合整首诗歌,而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2. 手法错误 3、没有严格按照答题步骤来答。不够全面规范。,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
29、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本诗运用对比,(步骤一)诗人将“昔日龌龊”与“今日的春风得意”进行鲜明的对比,(步骤二)流露出考中科举后的兴奋、得意的心情。(步骤三),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
30、、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31、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同意。(2)看,在诗中是“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诗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独立江边泪眼朦胧的形象(步骤二),表现了离别的离愁别绪(步骤三)。,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1分(步骤一)同意。1分,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