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2131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案: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登上地球之巅总课时:1 课时 执笔人: 使用人:备课时间:开学第九周 授课时间:开学第 13 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情感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教学重点难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

2、的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 年 5 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

3、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屏幕显示:1 注音 来源:学优高考网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2 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来源:gkstk.Com指名学生回

4、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 月 24 日上午 9 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 380 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 7 米高的“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

5、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 8830 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

6、的创举。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2 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 中 12 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 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

7、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

8、得很好,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六、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 ,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自我牺牲来源:gkstk.Com意志坚强环境恶劣团结协作教学反思:登上地球之巅是初一新教

9、材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探险”为主题编排的,第一篇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讲述的是探.险家斯克特等人南极探险归途中全军覆没.的壮举;第二篇荒岛余生讲的是鲁滨孙荒岛.求生的故事。这些有关探险的课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登上地球之.巅是郭超人写的一篇新闻报道。作者作为当年的随队记者,真实的纪录了 1960 年我国.登山队.员历尽千辛万险第一次从.珠峰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经过。课文节选的是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感人事迹。读这篇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报道,我们不能不为英雄.们的精神而感佩,不.能不为英雄们的人

10、.格而震撼!在飞鸟不至的地球之巅,在千年冰雪、万丈.巉岩的珠峰之上,在英雄们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之时,我们真正懂.得了神圣、伟大与崇高的内涵。是的,这篇用生命写成的英雄的故事,这次以生.命完成的人类的创举,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登山英雄们勇.于.探险的精神、敢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对进行.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的绝.好教材。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这篇报.道具.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如何.以形式多.样的展.示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一超四有.模式成败的关键,而本节课中依然存在展示形式单一的问题。整堂课基本就是每组.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其他.人只是充当观众.看客的角色,思想游离于教学之外。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提高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过少,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学环节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今后自己.在设计教学时还得更.多的精研教材,琢磨教法.,完善教学环.节。来源:gkstk.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