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学期第_ _课时课 题课 时本单元第 _课时日 期课 型 复习 主备人 刘兆伟 复备 人学习目标1 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 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 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感知目标 重点难点1 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 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 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教学过程 时间 复备学习流程一 出示复习目标1 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 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 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二学生背诵课文爱莲说互查,并书写重要生字词三翻译译课文,教师提示重要字词句1 重点字词解释可 爱 者 甚 蕃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2、不 蔓 不 枝 亭 亭 净 植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陶 后 鲜 有 闻 牡 丹 之 爱 , 宜 乎 众 矣 爱莲说2 重点句子翻译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濯 清 涟 而 不 妖 , 中 通 外 直 , 不 蔓 不枝 , 香 远 益 清 , 亭 亭 净 植 ,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莲 , 花 之 君 子 者 也牡 丹 之 爱 , 宜 乎 众 矣3 内 容 及 写 法主题: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写作手法:一是巧
3、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 ,把牡丹比作 “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 “君子 ”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四默写全文五课堂小测1 全文的中心句是(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2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 意境相同一句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 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 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 结合文意,自拟对联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