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2、背诵全文。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3、理清行文的思路,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流利的背诵课文,并给下列字注音。 铭( ) 德馨( ) 案牍( ) 西蜀( )鸿( ) 儒( )苔 ( )痕 2、陋室铭作者 、 代诗人。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句“ , ”是咏秋的名句。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记出你暂时不能理解的语句。 【资料补充】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
2、称 “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 、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3、成语和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知识巩固】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来源:学优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 惟吾( )德馨( ) 入帘青( ) 鸿儒( )白丁( ) 调素琴( )阅金经( ) 丝竹( ) 案牍( )劳形( )诸葛庐( )劳形(
3、 ) 二、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9、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
4、是: 10、文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研读探究】 1、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全文分三层。 开头到“ ”, 。 从“ ”到“ ”, 。 从“ ”到最后, 。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5、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6、“苔痕上
5、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7、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11、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3、陋室铭描写陋室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4、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
6、请举例。 【拓展延伸】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奥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
7、,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两个问题。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陋室铭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 2、背诵全文。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3、理清行文的思路,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流利的背诵课文,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铭( ) 德馨( )
8、 案牍( ) 西蜀( )鸿( ) 儒( )苔 ( )痕 2、陋室铭作者 、 代诗人。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句“ , ”是咏秋的名句。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记出你暂时不能理解的语句。 【资料补充】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 、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3、成语和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知识巩固】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来源:学优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二、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
10、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的痕迹铺上台阶一片碧绿,芳草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和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时人莫小
11、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研读探究】 1、全文分三层。 开头到“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点明全文主旨。 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反映作者的高雅追求。 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运用类比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
13、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4、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5、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
14、,雅致。 7、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来源:W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 利的 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1、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3、陋室铭描写陋室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答: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4、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来源:学优WWW.ZK5U.COM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