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堂教学资料: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11162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堂教学资料: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堂教学资料: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堂教学资料: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堂教学资料: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堂教学资料: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白杨礼赞江苏省盱眙中学 刘立江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文章的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3.感悟根据地军民正直、质朴、 紧密团结、力求上 进 、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颗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他们的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 杨礼赞,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西北高原上漫游一次,感受一下高原上白杨树的风姿。(板书课题)。二.揭

2、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毡子( ) 锤炼 ( ) 主宰 ( ) 婆娑( ) 黄 绿错综( ) 妙手偶得( )倦怠( ) 刹那 ( ) 秀 颀( ) 宛然( ) 不折不 挠( ) 坦荡如砥( )倔强( ) 参天( ) 虬枝( ) 恹恹( ) 潜滋暗长( ) 旁逸斜出( )2.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 年 7 月 4 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 驱者, 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 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 长, 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 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

3、要有 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 铺子、 “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等。3.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思考:(1)从题目中我 们就可以感知作者对白杨树充满了怎样的感情?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明确】赞美之情,具体语句: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 8 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 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其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 到“这”,从第 1 段的“赞美”到第 9

4、段的“高声赞美 ”,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2)让作者如此的 赞美白杨树在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呢?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的?各有怎样的特点呢?(要求用“圈点法” 画出描 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联 想到什么精神? )【明确】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质朴)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

5、 赞美之情。文章的第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明确】明确:第 8 段。(有什么相似点呢?)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 处:一是“极普通,不被人重 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象征意 义。2.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

6、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五.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学习象征手法(1)白杨树赞 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

7、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 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 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七段中的“ 四个难道”)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明确】连用四个反问句

8、,由树及人,逐 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思考人和树之间的联系,引起共鸣: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形象出发,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持战斗的北方军民。第四句从白杨树的“ 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肯定正是象征了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六.合作探究,疑点追踪1.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

9、【明确】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 ;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 如砥” 。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3.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 【明确】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 这样想的。 ” 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七.课时小结,作业布置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