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10 世界的聚落 主备人: 审核人:第一步:课前预习 探新知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教师寄语】越努力,越幸运,加油吧!【课堂要求】充满自信、精神饱满、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合作探究。【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了解关于世界人口的相关问题。能力目标: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知识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1.不同居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聚
2、落的分布及分布特点【预习问题】1.聚落的概念:2.聚落的形态:活动要求:1.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2.组长统筹本组的预习情况,鼓励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要求:1.课上小组内核对预习问题答案。针对本节课内容写出【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联合国 6 种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教材分析】在整册课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本部分知识相对枯燥,但对于今后人文地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设计意图: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构建情境 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
3、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二、探究引领 共同进步探究一:聚落的形态1、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 。思考:乡村和城市各有什么美好之处?注意:一般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的发展演变:探究一、二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学习认真、活动热烈,针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2.积极回答,积极展示。3.教师注重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规则与评价: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教师个
4、性3.聚落的分布:4.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及保护内容:2.教师给予点评。村庄 城镇 城市 大城市村庄规模发展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乡村人口变城市人口,农业生产变为非农业生产建筑越来越高,交通越来越发达,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聚落形式 人口 建筑特点 产业活动 交通状况城市乡村3.城市问题: 、 、 等。小组活动:城市问题的解决对策:4.乡村民居分布特点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 ,沿 、 或公路分布。小组活动:总结各地区民居特点地区 民居特点 主要目的寒冷地区来源:学优高考网湿热地区1.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答案,给予积极评价2.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化修改(用红色标
5、记):东南亚北非和西亚探究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举例说明世界文化遗产的种类:2.小组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3.小组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课堂小结 聚落的形成及分布特点: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避免笼统,要问出精彩,问出你还有什么疑惑?让我们一起解决。课堂达标 固知识1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 )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大陆2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北京中关村 3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6、其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5“墙体相对单薄,门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 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 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7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 同是 ( ) 实效
7、达标要求: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测试。2.组内核对答案,解决有困惑的题目。3.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归纳。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 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 9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 ( ) A湿热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 10怀化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后来逐渐发展成 为小城镇,现在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影响怀 化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 B.地形 C.资源 D.气候 1
8、1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12.(2012湖南株洲)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 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13右图 a、b、c、d 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达标要求: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巩固测试。2.组内核对答案,解决有困惑的题目。3.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归纳。A.a
9、 B.b C.c D.d12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 ( ) A乡村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 B城市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居民的职业构成有较大差异 第三步:巩固拓展 提能力具体活动安排 要求及评价 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1.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为_聚落,乙图所示为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 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_。 1.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哪几个题体现对重点、难点的考查。2.练习设计可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教师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个性化修改(用红色标记):(3)A、B、C 三处
10、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理由是_。 2.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2 题。(1)关于图示两村之间规划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牛家村到张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来源:gkstk.ComB.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C.从牛家村到张家村一直是上坡D.规划公路长约 40 千米(2)图中四个村庄,最可能形成城镇的是 ( )A.张家村 B.牛家村C.刘家村 D.王家村3.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 1、2 题。(1)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2)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11、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4、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 A、B、C 表示乡村聚落,分析 A、B、C 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 ,地形以 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 状。 (2)三个聚落中,比较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 )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A、 B、 C、 D、 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
12、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gkstk.Com第四步:教后反思 促成长教后反思要求及评价:自我评价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是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进行变更,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2反思教法情况: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调整的原因,以便今后进一步 深
13、化和完善。3学法指导工作情况: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阅读、归纳、思维训练等方法指导是否到位,以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意识等。问题反思1反思教学中有哪些失误,有哪些不足。2反思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当学生意外提问时或学生做小动作时甚至无法预料的事件,你是如何机智处理的。 3反思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等方面的问题。教学重建1反思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悟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就某个问题有什么新体会,学生行为给了什么新的启示等,这些切身体验与新课程理论联系起来,成为一种更好的策略。2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3对某些教学环节的改进有什么更好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