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8 陕西科技年鉴 2007能源科学技术煤矿建设与采煤【MG500/1130-WD 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 由西安煤矿机械厂王增强、白西训等科技人员共同研制的MG750/1910-WD 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是一种多电机驱动,电机横向布置,交流变频调速无链双驱动重型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总装机功率 1910kW并配有破碎装置,机面高度 2121mm,适用于采高2.75.2m、煤层倾角15 、年产 600 万 t 左右的高产高效工作面使用。该机可以截割坚硬煤层并可强行通过矸石断层。该系列机型在国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包括厚煤层中硬、硬煤质,高效综采。【中德合作项目中国北方煤火探测监测新技术】该项目由中
2、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首次应用高分辨率 QUICKBIRD 卫星遥感图像和 OMIS航空高光谱图像为信息源对宁夏汝箕沟煤田地下煤火燃烧进行了遥感探测与监测,建立了煤田火区遥感监测指标体系,开展了煤田火区温度遥感定量监测试验研究,进行了 15000 火区填图,制作了火区等温线图,以 ArcGIS 为平台,建立了集成多种相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煤田火区信息管理及监测系统,同时基于 VRMap 平台实现了火区地形及相关信息的三维展示与管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毛耀保)【 开 滦 矿 区 航 测 数 字 化 地 形 图 成 图 工 程 系 统 技 术 】该 项 目 由 中 国 煤 炭 地
3、质 总 局 航 测 遥 感 局 完 成 。项 目 内 容 为 在 矿 区 数 字 地 形 图 生 产 中 应 用 了 图 形自 动 转 化 和 错 误 控 制 技 术 手 段 , 利 用MICROSTATION 平 台 实 现 矿 区 数 字 地 形 图 符 号自 动 转 换 并 自 动 查 找 错 误 元 素 , 生 产 出 高 效 高 质量 数 字 化 产 品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毛耀保)【煤矿安全监控地理信息系统】 该项目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可视化操作,使煤矿安全监控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缝地集成在一起,充分发挥了 GIS
4、在空间显示、查询、分析方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体化的可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毛耀保)【三维数字模拟技术研究】 该项目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龙口矿业集团煤业公司北皂矿工业广场及海域井下部分巷道作业中,首次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海域采煤技术、矿区及井下情况进行三维数字模拟,利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和矿区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井上井下三维场景,利用线、面匹配实现快速建模。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毛耀保)【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研究开发】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化工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东南大学许世森、任永
5、强等科技人员发明了两室两段气化技术,使气流床气化性能指标显著提高;发明了没有煤气或水激冷的工艺,使气化过程的自耗功低、煤气冷却器和除尘系统规模大幅度减小;发明了第二段不加氧的两段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使氧耗降低。在世界上首次建成36t/d(10MWth)两段式、水冷壁和全热回收的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经过运行试验考核,运行稳定,技术指标先进。能源科学技术 379发电与电网工程【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热点检测系统】 该项目由西安理工大学、东方锅炉(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刘丁、刘涵等科技人员自主研发了经过特殊光、电路设计制作的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专用的、可在恶劣工况下长期可靠工作的直线移动式机械机构和为红外传
6、感器提供电源、冷却水及镜头吹扫装置;提出基于模糊 Sigmoid 核支持向量机的智能火灾报警决策算法,避免了国外系统简单地依靠事先设定阈值来报警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高 炉 煤 气 余 压 发 电 系 统 顶 压 稳 定 性 控 制 技 术 】 该 项 目 由 陕 西 鼓 风 机 ( 集 团 ) 有 限 公 司 、 浙 江 大 学流 体 工 程 研 究 所 、 浙 大 人 工 环 境 工 程 技 术 有 限 公 司印 建 安 、 章 本 照 等 科 技 人 员 共 同 研 究 建 立 了 TRT 装置 模 拟 试 验 台 ,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试 验 研 究 , 分 析 了
7、 影响 高 炉 顶 压 诸 因 素 之 间 的 量 化 关 系 , 并 根 据 流 体 力学 原 理 , 建 立 数 学 物 理 模 型 , 在 试 验 基 础 上 开 发 出基 于 SIEMENS WINCC 组 态 平 台 , 编 写 了 TRT 顶压 稳 定 试 验 的上、下位机控制软件;编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有高级算法的自动控制软件(STPC) 。【ODFPS-500000/750 单相自耦变压器研制】 该项目由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宓传龙、聂三元等科技人员共同通过分析研究国产和进口变压器挂网运行经验,就变压器技术改进的难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在漏磁场分布及消除局部过热、降低损耗
8、措施的研究、降低振动和噪音的研究等方面取得科研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 750kV 变压器的研制中。研制的样机具有损耗低、无局部过热、振动小、噪声低、局放小、可靠性高等优点。产品采用新型油箱结构,外观简洁,结构紧凑,机械强度高,工艺性好,便于以后批量加工。【超特高压大容量试验技术改造】 该项目由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裴振江、姚斯立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了 23092大容量试验室建筑及辅助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了满足大容量试验条件的实验室。技术创新点:建成了模拟特高压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产生巨大短路能量的 6500MVA 冲击短路发电机试验系统,配套建成三台 30 万 kVA 短路变压器、一台
9、26 万 kVA 短路升压变压器等实验设备系统,设计建成了两套 1000kV 电压源回路,两套1560kV 调频回路,三套 120kV 延弧回路;解决了特高压罐式断路器整极开断试验难题,成果通过了800kV 断路器型式试验验证;自主研制了大量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设备;试验系统可满足1100kV/63kA 及以下电压等级单相断路器大容量型式试验要求,三相直接试验能力 14.5kV/100kA;三相合成试验能力 363kV/63kA;新建试验室使得我国在高压开关大容量试验技术领域步入世界一流水平。【自适应复合励磁恒压同步发电机系统】 由西北工业大学刘景林、刘卫国等科技人员融合了电励磁发电机和永磁
10、发电机的优点共同研制而成。该种发电机电压调整率很小,具有几乎水平的外特性,全自动稳压,输出电压稳定度高。当变负载或发电机变转速时,其输出电压稳定度高,可为小型飞机、车载电源等提供稳定的电力。【西北水电能源厂站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 该项目由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恒新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贾嵘、罗兴锜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该项目针对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少人值班”问题,系统研究了水电站“少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开展了该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及特点如下:研究了智能集成化控制理论的应用;研究了遗传算法在水电厂经济运行中的应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技术;水轮发电机组开放式远
11、程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应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技术在实时监控软件中的应用。该成果已获专利,其中的专利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是厂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发电厂发电机的电压起关键作用。【点式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 该项目由西安西380 陕西科技年鉴 2007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张颜珠、谢孝亭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点式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作为应答器系统数据传送的关键部件,用于将可变信息应答器与地面电子单元(LEU)相连接,传送实时可变的数据报文信息,以实现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安全可靠控制。该电缆属国内首创,产品不仅可以完全替代进口,并进行了自主创新。其中,用于铁路电气化区段使用的铝护套
12、点式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在国外尚无先例。产品在国内已获得批准为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点式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在我国研发成功后,已在我国铁路和城轨交通的近二十余条线路上得到了使用。【电站锅炉 SCR 脱硝催化剂的研制】 该项目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强、许世森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氮氧化物(NOX)是燃煤发电过程中对人体及环境产生很大危害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控制燃煤电站 NOX 的排放,对燃煤发电实现环保洁净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SCR 技术作为国际上成熟的主流的电站烟气脱硝技术,其核心的制造和设计技术目前只为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掌握。该项目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发研制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CR 催化剂产品
13、。项目利用了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可使 SCR 催化剂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使整个 SCR 装备成本降低,为 SCR 技术的国产化、本土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六氟化硫气体状态在线监测装置研制】 该项目由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王宏、朱跃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该项目提出了 SF6 气体状态在线检测的概念和具体设计,设计的装置除了对常规的 SF6 气体温度、压力、密度进行监测外,还加入了气体湿度的低成本在线监测和对气体压力信号分析进行电气设备故障检测的功能,实现了电器设备用 SF6气体状态的较全面检测。装置的硬件元件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传感器测试 SF6 气体湿度的方法,达到了在一定测试范围内与高档传感器同样
14、的效果;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程,通过单片机采用牛顿迭代法实时计算气体密度,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整体运行速度;加入了设备故障检测流程,实现了通过压力信号判断电气故障方法。采用软件和硬件两种手段抗电磁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石油与天然气【长庆特低渗油藏稳产配套技术研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杨克文、鄢长灏等科技人员运用油藏工程理论研究、精细油藏描述和数值模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并结合矿场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制定了不同类型油藏稳产技术系列,并实施过程跟踪和开发技术政策适应性分析评价,及时调整和完善,努力减缓油田自然递减,实现油田的相对稳产。【振动化学复合增产技术】 该项目是
15、由西安石油大学蒲春生、张国荣等科技人员针对振源产生的振动波与化学增产措施复合来进行特殊复杂油气田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增产技术。包括:振动对岩心渗流特性的影响、振动采油机理的微观可视化试验研究、振动波场条件下地层流体渗流机理的数学模型研究、振动化学室内模拟系统的研制、振动化学复合解堵室内实验研究、大功率井下振源XAPL-2 的研制与室内评价试验、大功率井下振源XAPL-2 的工艺优化设计、振动化学复合解堵剂体系的优选与研制、现场推广试验等九个方面。【HZ19-2/3 海洋钻机】 由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张永泽、黄悦华等科技人员共同研制的惠州HZ19-3/2 开发项目海洋钻井模块包括两套 6000
16、m钻井模块(5“钻杆)的设计、采购及建造;建造的内容包括陆地试验及预调试、起运及海上固定、海上安装支持及海上连接调试。该项目已投入使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气田形成与勘探方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魏新善、王道富等科技人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孔、低渗、低丰度、大面积分布的隐蔽性气藏的特点,立足全盆地区域地质大背景,以沉积特征研究为基础,以高渗储层成因与天然气富集成藏为重点,以地球物理勘验技术为手段,系统分析和研究了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应用该能源科学技术 381项成果,发现了子洲千亿方大气田,扩大了榆林气田的含气面积,累计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8
17、26.66 亿立方米,控制储量 381.44 亿立方米,预测储量 793.61 亿立方米,三级储量达到 3001.71 亿立方米。【阵列感应测井信号合成技术】 该项目由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技术中心仵杰、张建华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该成果的关键技术为:将真分辨率信号合成与分辨率匹配相结合的新技术应用于阵列感应测井仪器 MIT 中;解决真分辨率合成滤波器设计中多项关键技术;提出了滤波器归一化处理趋肤效应校正新方法;实现非线性信号自适应处理算法;设计有效背景电导率自适应计算软件;提出频域设计滤波器及合理利用基于岩石物理学分辨率匹配的思想;开发出一套 MIT 测量信号有效处理软件;该成果填补了
18、国内的研究空白,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外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在塔里木油田、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的阵列感应技术开发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电驱动钻机动态随机无功补偿技术研究】 该项目是由西安石油大学张奇志教授承担的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主要研究电驱动钻机井场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理论和方法,分析并验证了电驱动钻机的动力系统功率因数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效提高井场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连续调节且响应迅速的无功补偿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原理性的验证和试验;根据钻井现场的工艺流程和负载特性,研究并设计了连续调节且响应迅速的无功补偿系统。该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油气生产检测与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的
19、建设与发展。通过项目的滚动发展(中石油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资助) ,已构建了一个全国唯一的电动钻机电气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平台,该平台完全模拟井场电动钻机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动力设备及其控制系统,驱动设备及其控制系统,辅助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现场总线,以颁布式控制结构,由控制中心实现集中监测与控制,可进行引进单元的国产化研制、电气控制系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培训,并与美国独资企业“海尔海斯(西安)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共建协议。 (省科技厅基金办 张岩实)【MAM130 100-3 脉冲电容器 】 西安西电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马变珍、高和平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
20、。BAMH42/3-10000-1W 是我国目前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用于 35kV 工频电力系统,可改善系统功率因素,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其技术采用普通低电压等级的电容器单元,并解决了普通低电压电容器处于高电位的极板边缘过分的电场畸变问题,使得普通 10kV 电容器单元在 66kV 系统中运行工作条件不高于其在10kV 系统的工作条件,保证了电容器的寿命和安全可靠。35kV 集合式电容器芯子与外壳之间采用全绝缘结构,外壳可直接接地安装,安装方便,运行维护简单。电容器元件采用铝箔凸出折边结构,改善了元件边缘的场强分布不均,提高了元件边缘的局部放电水平,使得产品的寿命增
21、加。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低温两相流气液均匀分配板翅式相变换热技术及其在大型装置中的应用】 由西安交通大学吴裕远、陈流芳等科技人员共同研究的低温两相流板翅式相变换热均匀分配新方法及新结构,解决了国内外相变换热器存在的气液两相流体分配不均匀的难题,提高了换热器的效率。该项目发明了纵横向多路补液及气液两相流体均匀分配新结构,已成功应用于乙烯冷箱两相流体及各种介质两相流体均布结构设计中,首次实现了我国乙烯冷箱国产化;发明了汽液两相流芯体均匀分配新双沸腾型结构,作为大型制氧装置及双相变换热器的基本换热单元,大幅提高了冷凝通道的流动雷诺数,使特长通道内的气液382 陕西科技年鉴 2007两相流体达到紊
22、流态下、均匀分配的最佳传热状态,同时研制出 650030000m 3/h 大型制氧装置新主冷产品。【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特性和运行技术研究】 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朱宝田、刘国跃等科技人员针对华能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研究和提出超超临界机组起动特性、变负荷调峰运行技术、经济运行负荷、给水处理方式和指标、凝结水精处理配置方式、启停机化学运行控制方式和停备用保养措施、汽水品质监测项目及控制指标、在线监测蒸汽中含氢量及监督金属材料高温蒸汽氧化的技术、电站汽水品质控制系统设计;提出和建立了完整的超超临界机组仿真培训系统方案,在线监测的模型、方法和软件;研究成果可直接在华能玉环电厂
23、超超临界机组应用。【路井泵站监控及灌溉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由渭南市东雷抽黄灌溉工程管理局、西安秦川节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王振兴、杨颖刚等科技人员针对多泥沙泵站的特点,利用现代测控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可编程控制器 PLC 为核心,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完成以泵站水量调节、机组监控、渠系闸门自动控制、视频监视为一体的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成功地解决了梯级泵站优化调度、水量平衡、多泥沙条件下自动化监控要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高效分离技术与工程应用】 该项目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洛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慧勇、梁志健等科技人员共同完成。凝结水精处理是火电厂重要的水处理工艺之一,对再生设备和
24、系统进行了优化 设 计 , 可 实 现 : 混 床树 脂 卸 出 率 达 到 99.99%, 保 证 良 好 的 树 脂 再 生 度 ,混 床 进 水 布 水 均 匀 , 无 树 脂 扰 动 和 短 路 现 象 ; 分离 塔 对 阴 阳 树 脂 有 良 好 的 分 离 作 用 , 阴 树 脂 在 阳 树脂 和 阳 树 脂 在 阴 树 脂 中 的 混 合 比 例 不 大 于 0.1%; 分 离 塔 独 特 的 设 计 可 满 足 系 统 进 水 水 质 变 化 , 阳 、阴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比 例 改 变 后 分 离 的 要 求 ; 合 理 的树 脂 输 送 和 再 生 工 艺 易 于 实 现 自 动 控 制 。 该 研 究 成果 在 大 唐 洛 阳 热 电 有 限 公 司 2300MW 机 组 进 行 实施 , 凝 结 水 精 处 理 出 水 水 质 , 指 标 达 到 国 内 领 先 水平 , 得 到 了 成 功 的 工 程 验 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