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鉴赏诗歌形象.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18758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8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鉴赏诗歌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鉴赏诗歌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鉴赏诗歌形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鉴赏诗歌形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导 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

2、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

3、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一、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二、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

5、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是融会在一起而不是单独立题的,但是许多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甚至全然牛头马嘴,因此这里试图采用由分而总的方法,帮助考生提高基本的鉴赏能力。,三、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

6、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

7、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

8、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

9、,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

10、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第一类:气象地理类,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月亮(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1、游子思妇,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因此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

11、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月落月升、月光是流逝的,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流逝,表现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以及千古深邃的宇宙意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张若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李白把酒问月:“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3、流水,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五代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常和绵绵、悠长、无尽的愁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12、流。”“自是人生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4、夕阳(斜阳、落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则多给人以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夕阳在特定的环境里,会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来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莽的意境。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5、秋,秋天

13、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秋风萧瑟,草木枯黄,这种悲凉的氛围,正好给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提供了一个抒发内心愁苦的机会。当他们把这种情感熔入笔端时,中国的古典诗词里便产生了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特殊情感-“悲秋”情怀。第一种是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很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中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开头,描绘了一幅秋风劲吹,白云翻飞,草木黄落,北雁南归的秋景图。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二种时抒发离别之苦。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和闺妇思人 的情思,

14、而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无疑更是秋天中最易引人伤感,惹动归心的时刻。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第三种是抒发征人的伤秋之情。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悲秋”情怀。其中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的情感,又不失作为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这是寻常人所无法体会到的。同时由于他们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这就使他们的“悲秋”情怀多样化。例如:王昌龄“黄昏独坐海风秋,无那金闺万里愁。”表达的是征人怀乡的痛苦。“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边塞风光何等开阔,然而范仲淹看到的却是

1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风、云、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第二类:植物类,1、柳树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

16、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

17、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2、草木、芳草,1、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2、 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愁

18、别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注: 丁香,指愁思,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3、菊花(黄花、东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淡薄

19、名利、不求闻达的隐士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4、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因为梅花冲寒斗雪,玉骨

20、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如宋人陈亮:“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所以梅花已成为一种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具有高洁人格的君子象征。再如元人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5、莲(芙蓉、芙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

21、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6、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7、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

22、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因为古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 一叶落而知秋” ,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里面孤独失意者常用的手法。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8、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

23、正气凛然、坚贞高洁、孤直耐寒的志士品格。如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9、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10、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

24、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11、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 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已逝,青春难再。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第三类:动物类,1、杜鹃 (子规、杜宇、子鹃):,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25、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2、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

26、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3、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27、。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4、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

28、用也很普遍。,5、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6、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7、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

29、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8、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第四类:人或事意象类,1.人造物象类:,舟、湖、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

30、明。”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

31、有暗香盈袖。”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3、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4、采薇,借指隐居

32、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5、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6、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

3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8、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9、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

34、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诗歌的意境,在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在意境的创设上,

35、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古典诗歌中 艺术形象分析,一、人物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

36、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如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归园田居里的归隐形象。如2000年“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一个动作“敲”,就写出了作者久等友人不至的烦躁心情;1999年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自述追求高洁人格的决心。,但必须知道的是,无论是塑造景或物的形象,还是人的形象,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诗人的笔下

37、,就有了作者情感的色彩,成为作者情感的象征体,都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二、具体分类:,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泪沾青衫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却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如陶渊明

38、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圣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留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儿女情长、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凤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写了暮春时节与所

39、爱女子离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又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了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三、分析诗歌形象的三个过程: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概括出想象的特征和意义。总的来说,抓住诗歌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是解答诗歌形象的关键,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这两个方面。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通过表达技巧分析形象的意义。,分析诗歌形象蕴含的感情,一要联系诗人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如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陷,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

40、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要联系诗人的个人境遇。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虽然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但在同一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不同际遇和情感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如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其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闲适。夫丧与兵灾改

41、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生活孤苦,其作品充满了愁绪。前期期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精炼的对话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爱花惜花的心情。后期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女主人公重佳节饮酒赏菊时对丈夫的思念。,再如南唐后主本煜,前期作为皇帝,过着奢侈的生活,后期沦为阶下囚,前后词风大变。 这里还需补充一点,同一时代的诗人以及不同时代的诗人,在诗歌创作塑造了同一形象,也会赋予诗歌形象不同的情感。如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中写到

4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这一形象诗人饱受摧残,但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品格和坚贞节操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写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这一形象折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鲜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安后乐于奉献的执着性格。,诗歌鉴赏: 1)、例如: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咏史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3、。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感慨,“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44、藉秋风。 注释: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绥”。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西陆:秋天。南冠:囚犯。玄鬓影:蝉。 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百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1)这两首诗是(托物言志诗) (2)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远。 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品性高洁。 (鉴赏导读)诗歌的形象主要有抒情主人公,物象,意象等,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图景的融合。要分析作品中的形

45、象,首先要分析作品中所叙述的事情、所描写的景物是什么,与抒情主人公的关联如何;然后发挥联想与想象,在脑中形成事景所展示的画面;再根据画面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何种情感。,1、试分析辛弃疾的词青玉案 元夕中的“那人”形象及寓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试分析冯延巳的谒金门中女主人公形象 谒金门 冯延巳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八、鉴赏诗歌形象练习: 1 阅读李白诗

46、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省,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3、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4、 早 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