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了解田园诗的一般特点。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的语言。 (重、难点)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情趣。【知识链接】 (勾画出知识链接中的重要信息并记忆)来源:gkstk.Com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格调恬静悠然。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陶渊明。古希腊诗人维吉尔的一些诗作也被视为欧洲田园诗的代表作。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有名篇蝈蝈与蛐蛐 、 夜莺颂 、秋颂等,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的诗篇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
2、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 、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学科组长组织组内交流,疑难问题做上标记,准备课堂交流)1、回忆你曾学过的田园诗,写出其中的一首。2、自读课文,读懂大意,想象画面,注意重音、停顿和语气。下面加点的字你会读吗?请借助工具书注音,并多读几遍。蝈蝈( ) 昏晕( ) 栖( )息 草茸茸( ) 沉浸(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A、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3、。 ( )B、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 )C、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 )D、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 )E、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理解大意:A、 蝈蝈与蛐蛐借助等意象,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特点。B、 夜借助等意象,表现出了夜的特点。【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独立完成,组内讨论交流后,再全班交流)1、 蝈蝈与蛐蛐:(1)找出这首诗的主旨句。来源:gkstk.Com(2)“大地的诗歌”是什么意思?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结构、选材及写法等方面去思考)2、 夜:
4、 (1) 夜从哪些角度写出了夜的静谧、美丽?这首诗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及思想感情?(2)在这首诗中,先后数次写到夜的静谧和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吗?有何作用?来源:gkstk.Com3、精读课文,品析鉴赏:赏赏你最喜欢的画面,品品你最喜欢的语言。 (请在书上作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 蝈蝈与蛐蛐和夜都是田园诗,但又各有特点。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写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2、叶赛宁的夜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当堂检测】 (学生闭卷作答,教师批阅评分)1、按要求填空:(1)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的颂歌,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它通过对盛夏“”和冬日“”的描写,表达了的主题。(2) “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 “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 “可喜的草丛” ,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的,烘托了。(3) 夜中“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等语句,借衬托了,不言静而静自现。2、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1)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总结反刍】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本堂课知识点,评价学生表现、给小组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