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脊轩志,栏目链接,(1)“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老祖母的什么心情?答案:这一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祖母看到孙儿如此发奋,想到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2)项脊轩志一文是如何通过写景和叙事将自己的“喜”和“悲”抒发得委婉动人的?答案:作者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凭借景物鲜明形象地展示给读者,给读者以想象与回味的余地,因而这种感情的表达也就显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件融
2、为一体,形成一种如歌如泣的情调。情感渗透到动人的场面描写之中,因而也就更加委婉动人。尤其是写怀念亡妻的片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融进了作者深切的思妻之情。它犹如一个富有诗意的抒情镜头,意味隽永,寄托着作者对亡妻久远的缅怀和眷恋。作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描写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而使这些家庭琐事的叙述和个人哀乐的抒发更增添了回肠荡气的力量。,(3)文章的最后一段补写,是否会给人以赘余的感觉?为什么?答案:不会。这段补写的内容,同样是发生在“轩”中,而且写的是回忆婚后夫妻在轩中的愉快生活和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这一内容与前文对祖母
3、、母亲的怀念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夫妻在轩中的快乐生活也与第一段中“偃仰啸歌”、“小鸟时来啄食”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这样一补,充实了全文的内容,使作者的感情更丰富,表达得更酣畅淋漓。,(4)找出作者写祖母、母亲、妻子的内容,探究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的。答案:作者写祖母、母亲、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却跃然纸上。作者写母亲听到姐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
4、“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地生发的。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于一棵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
5、!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结构图解,写法赏析(1)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作者主要描写了三个女性的几件日常琐事,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自有风格。(2)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对于作者来说,是亲身经历之事。作者既不以写景状物为抒情之起点,也不以人物旁白为叙事的主线,而是采用直接抓住最有特征的三个细节来层层描写:第一个细节:祖母至轩,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称“束发”童为“若”,而又“大类女郎”,其爱怜欢喜之情、笑谑嬉戏之态,跃然纸上。
6、,第二个细节:祖母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人家的喃喃自语,分明是多年忧虑中透出的殷切希望。第三个细节: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其嘱咐之庄重,语气之谆谆,情意之真诚,爱怜之催人泪下,怎能不使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呢?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参考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
7、,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代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制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院中有一颗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高高耸立,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