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变化,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 程红霞,【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题1】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请回答: (1)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时,进气口是 (a或b) (2)向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 。,b,气体已经集满,性质?,变化?,【例题2】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D干冰升华,C硫酸具有酸性,B水能结成冰,A镁在空气中燃烧,【基础知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通常指 或 的改变;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伴随发光、 、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2、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
2、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没有产生新物质,形状,状态,产生新物质,常,放热,化学变化,物理性质,【连线】,【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性质,D金属活动性,C挥发性,B溶解性,A稳定性,E导电性,化学性质,【中考链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CE,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E.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F. 敞口放置的
3、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G. 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H. 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中考链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E,B盐酸用于清除铁锈,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生铁,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E. 铝作导线,F.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G. 氧气用于气焊、气割,H.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例题】,【物质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试管内盛有少量稀盐酸。把一段镁条,投入该试管中。,(1)可观察到的现象有,(2)该实验证明了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3)若镁条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镁条表面产生气泡且逐渐减少,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放出,Mg+2HCl=MgCl2 +H2,MgCl2,H2O,【基础知识】,1、人类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 产生的,化学反应 是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 (光能、电能)的放出或吸收。如 、生石灰遇到 、 和稀酸的置换反应、 反应等都会放出热量,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化合会 热量。,化学反应,一定,吸收,有些,水,热能,中和,金属,【物质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有用的物质,获得能量,燃烧,2、 物理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3、利用化学反应得到 或 是
5、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中考链接】,【物质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1)分解反应_ _ _。 (2)化合反应_ _。 (3)置换反应_ _ _。 (4)复分解反应_ _。 (5)发生物理变化 。,学方程式或方法:,Mg+2HCl=MgCl2 +H2,NaOH固体溶于水,【基础知识】,【化学反应的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 2、其它反应类型: 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判断金属跟稀盐酸、稀硫酸 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 。 判断金属跟盐
6、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金属不用K、Ca、Na),3、金属和稀酸、金属和盐溶液、氢气碳分别还原氧化铜等都属于 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可溶,中和,沉淀,置换,能否,快慢,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注意:碱和盐、盐和盐的反应条件:需要反应物 。交换出 。),【例题1】,【化学反应的类型】,某班同学欲探究铁、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BC,【化学反应的类型】,【例题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 )滤渣
7、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 )若滤液是蓝色,则滤液一定含有硝酸铝、硝酸锌和硝酸铜。( )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化学反应的类型】,【例题3】将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什么?,NaOH;,NaOH和Ca(OH)2;,NaOH和Na2CO3,【基础知识】,【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 、 ;,物质的
8、总质量。,“两变”: 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两可能变”:元素的 、分子的 。,3、 的意义:,(1)反应物 ,生成物是 和 ,反应条件是 。,(2)分解水时,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3)分解水时,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 。,种类,质量,化合价,数目,水 氢气 氧气 通电,2:2:1,9:1:8,【质量守恒定律】,【例题】已知某种纯净物X (相对分子质量为7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了探究纯净物X的化学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14.4克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D装置质量增加了21.6克,E装置增加了44.0克。 (1) (填字母)装
9、置处有明显错误,去掉F装置, (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纯净物X的化学式是 ,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B,会,C5H12,【中考链接】Xg A物质和Yg B物质发生化合生成C物质。反应后得到一种混合物,则C物质的质量为( ),【质量守恒定律】,C,A.等于(X+Y)g,B.大于(X+Y)g,C.小于(X+Y)g,D.不大于(X+Y)g,【中考链接】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2、SO3和O2。已知: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硫酸铜粉末质量10.0g,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质量守恒定律】,B,【课堂检测】,向60.0克氯化钙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混合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60.0克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课堂检测答案】,解:设60.0克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Na2CO3=,CaCl2,2NaCl,111,106,(70.0克-30.0克)26.5%,(70.0克-30.0克)26.5%,111,106,=,X=18.5%,答:60.0克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8.5%。,谢谢听课,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