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能识读运用以下字词: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倦神疲2、了解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理清本文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3、通过课文对美猴王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一个集“猴” “神”“ 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4、学习美猴王不避艰险、敢说敢为的精神。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案)一、掌握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背景材料。1、关于作者。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商人家庭。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屡试不中。后来绝意功名,专心著述。晚年写成长篇巨著
2、西游记,寄寓了他对现实社会不满、反抗思想和美好愿望。作品语言诙谐、生动、幽默、富有个性。2、关于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 100 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 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8-12 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这里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
3、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3、关于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4、关于神话
4、小说。神话是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代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具有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的小说,叫做神话小说。二、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迸 裂 麋 鹿 瞑 目 石 碣 镌刻 2、 理 解 词 义 。天 造 地 设 :滔 滔 不 绝 : 力 倦 神 疲 : 喜 不 自 胜 :三、浏览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大概内容。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1、开端(第 自然段):石猴的 。2、发展(第 自然段):石猴 的和 。第一层(第 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第二层(第 自然段):写众猴玩耍,发现了瀑布。3、高潮、结局(第 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第一层(从“好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写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结尾):写 。归纳:情节的发展顺序是: 自荐探泉 携众搬家 。选文有头有尾,把“美猴王”的来历写得清清楚楚。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清线索,熟悉内容,准备复述故事。 复述要求: 1、讲述故事时不能看书。 2、要用口语表述。 3、注意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 4、做到有表情,适当配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