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2 熟悉各地端午习俗,体会作者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4.揣摩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品味其中的韵味和情致。5.引导学生珍视民族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教学难点】文章的结尾是妙笔,还是赘笔?【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赛龙舟的视频,创设意境)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
2、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 、 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端午的别称及由来端午亦称端五, “端” 的意和“ 初 ”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 ,所以端五也叫“ 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人认为是纪念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端午节挂香包
3、、包粽子、吃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四、高邮及特产鸭蛋高邮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是一座美丽富饶、人文会萃的历史文化古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而驰名中外。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 细,有的在中部 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有 “蛋中之王 ”之美称。高邮 麻鸭产双黄蛋只占产蛋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扫除文字障碍2.思考: 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为什么他会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思考:这篇文章作者说了哪些内容? 理清结构,概括大意。 端午的风俗家
4、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六、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文章标题为“端午的鸭蛋” ;第一段文字中为何要写到端午的种种风俗?介绍这些有必要吗?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汪曾祺 q 系 j 百索子 倘 tng 若 咂摸 zmo 城隍 hung拧 nng 成小绳 门楣 mi 用酒和 hu 苋菜 xin 籍贯 j 硝药 xio腌腊 yn 络子 lo 大襟 jn 车胤 yn 熏 xn 五毒 似的 shde2.解释下列词语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五毒: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起敬:
5、产生敬佩的心情。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浩瀚壮观的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现在常比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刻苦读书和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浓墨重彩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的氛围3作者在介绍家乡的鸭蛋时介绍了鸭蛋的什么特点?在写这些内容时你觉得融入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为句式说一段话。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
6、标明:高邮咸蛋 。 ”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 “还” 、 “不如多” 、 “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 。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 。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 200 年了,可谓“老品牌” 、 “老字号”了。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7、。 ”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 “可以用筷子挖着吃” “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作者在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是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的(自豪、热爱: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等)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4在介绍端午的鸭蛋时,作者津津乐道地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以及如何挑鸭蛋这种小事,其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什么态度?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5文章结尾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这是妙笔,还是赘笔?从结构上看属于多余的文字,是赘笔,但作者行文
8、自然随意,体现他的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6. 讨论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说说你喜欢那些句子,理由是什么?)(1)口语色彩浓厚(2)古汉语的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用蛋多矣,到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作者又是只用一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一个“吱”字就写出了吃鸭蛋时的快感和动感。七、体验与反思1小小的鸭蛋,蕴含着丰富的情趣,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具体日期吗?你和周围的同学对待这些节日和对待外国节日的态度一样吗?八、课堂总结: 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上,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民族没有热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直至消失不见,那时的我们, “根”在何处呢?民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九、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描写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