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元1 独坐敬亭山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学生从小要有保护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卡片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2.首
2、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
3、: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
4、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丽的山景,美丽的大自然,愿我们的祖国山河永远这么美。(5)多诵读,悟诗情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小组读自己带着感情读四人小组读古诗第二课时 望洞庭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出古诗。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感受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1.
5、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
6、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7、。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朗读想象诗歌画面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 (全班自读古诗)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第三课时 忆江南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写出词。2.学习通过看注释, ,感知诗词大意。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教学重点
8、:1.品味词句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句意教学方法:质疑 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三、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1、 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
9、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五、总结升华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江南美景大自然)习题一、辨别形近字,并组词。谙( ) 镜( ) 孤( ) 厌( )暗( ) 境( ) 狐( ) 压( )二、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众写高飞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看两有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测一测一、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附:板书全诗2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自生字词,了
10、解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 1、2 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教学难点: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小组交流、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1出示书中插图2师范读课文;3学生谈谈感受。4 检测生字词。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提示:这里的“都“字,
11、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 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3交流讨论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感觉)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视觉)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想象)板书4体会词语和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 无瑕、翡翠“ 的意思。(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
12、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中“啊“的正确读法。(四)作业: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朗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结合课文解释:拔地而起
13、、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
14、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感觉,然后说一说。三、指导背诵1朗读练习。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五、作业1抄写字、词。2背诵全文。附:板书奇桂林山水 秀险参考资料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 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 3 6 亿到 3 4 亿年
15、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 2000 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 3 2 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 3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教学方法:谈话、 小组交流、朗读感悟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16、。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怎样分?、检查分层情况。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说。(映山红) (油桐) 、 (沙土) 、 (新绿) 、 (溪流)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作者为什么要写路
17、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小结: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2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概括能力。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
18、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二、学习第四段。、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读后问: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
19、的小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 矮)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 ”一句,自由朗读, 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三、
20、教学第五、六段。、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端” 、 “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板书:黑、奇、大)、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欣赏体会。、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四、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学生先说,再指名说。五、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
21、游览了孔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自由朗读,欣赏体会。 )六、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家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板书设计:资料写作特点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
22、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4 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
23、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交流、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教学过程: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小结: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
24、,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 2500 千米,宽 250300 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 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 7435.3 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 1900 米,深约 90 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 3000 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
25、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 ,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
26、: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 ;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 ,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
27、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马走在花海中” “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用不着离鞍” “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4、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
28、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资料: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远望天山,美丽多姿。就在群峰的环绕中,一片辽阔的千里牧场展现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牧场镶上了美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阳光下,那点点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当你骑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的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在阳光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有时候,风从远处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牧民
29、们骑着骏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放声歌唱。晚上,不论你走进哪一家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地接持你。渴了有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尽情地享用。夜深了,整个草原沉浸在寂静中。如果这时你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你会感到夜的草原是那么宁静而安详,只有丁冬的溪水声引起你对大自然的遐想。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讨论交流、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观察春景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
30、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二、读课题,明要要求。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春游计划)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1)时间、地点(2)准备工作(3)开展的活动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 (自由补充)三、分小组讨论1、提出要求(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3)学会倾听(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3、进行讨论。4、各小组进行汇报。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写作教学目标1、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
31、点进行描写。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教学重点: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面容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 (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二、读题:明要求。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2、梳理:内容:(1)校园的一处景物(2)别处的景物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三、指导选材: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2、新颖:善
32、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四、指导写法:1、要有一定的顺序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五、相互交流: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宽带网教学目标1、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教学重点: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二、我的发现。1分角色读对话。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4全班交流。5摘抄。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诗句。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3教师点评释译。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宽带网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