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 学年苏教版必修五陈情表2 课时第 1 课时学案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险衅( ) 闵凶( ) 愍臣孤弱( ) 祚薄( )期功强近( ) 茕茕孑立( ) 逋慢( ) 矜育( )洗马( ) 拔擢( ) 优渥( ) 盘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舅夺母志:_抚养:_夙婴疾病:_沐浴清化:_辞不赴命:_急于星火:_臣之进退:_不矜名节:_3名句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茕茕孑立, _。(2)但以刘日薄西山,_,_,朝不虑夕。一、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夙遭闵凶:_零丁孤苦:_四十有四:_(2)古今异义九岁不行古义:_今义:_臣以供养无主古义:_今义:_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2、才古义:_今义:_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_今义:_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_今义: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_今义: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_今义:_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义:_今义:_郡县逼迫古义:_今义:_拜臣郎中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见Error!卒Error!薄Error!矜Error!拜Error!曾Error!寻Error!除Error!(4)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则刘病日笃:_臣具以表闻:_2虚词(1)以Error!(2)之Error!3文言句式(1)而刘夙婴疾病:_(2)历职郎署:_(3)今臣亡国贱俘:_4文句翻译(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
3、立,形影相吊。译文:_(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译文:_二、深层探究5结合时代背景,推测一下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6李密在应召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我们应如何看待?三、技法迁移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文本回顾 陈情表不事雕琢,感情真挚朴实,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读来感人至深。技法点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 ,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很多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如何达到“感情真挚”的要求呢?第一,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
4、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我们写话题作文,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合乎实际,合乎事理。第二,情感的表达方式。矛盾冲突中见真情, “百炼之后始见真” ,真情是锤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双方便是锤炼的大锤。第三,细节描写中绘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技法运用 请写一个作文片断,抒发真情实感,做到以情感人。答案解
5、析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1xn mn mn zu j qin qin b jn xin zhu w hun2夺:强行改变。志:守节的志向。 爱护并教养。 缠绕。 清明的政治教化。 推辞、辞谢。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指为官和守孝。 自夸。3(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2)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文本互动一、整体感知1(1)通“悯” ,忧愁,忧伤,这里指令人忧戚的事( 多指疾病死丧) 同“伶仃” ,孤独的样子 通“又”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2)不能走路。 不可以。 无人主持。 没有主人。 优异的人才。 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 报答。 a向上级报告;b.登在报上。 直到。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
6、一事。 申诉,诉说。 说给别人,让人知道。 私情,谦词。 数量少。 蒙受。 洗澡。 催促。 迫使。 尚书省的属官。 中医医生。(3)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看见,动词表被动, “被” ,介词 终于,副词 通“猝” ,突然,副词终,副词 死,动词 迫近,动词 与“厚”相对,形容词轻视,动词 怜惜,动词 自夸,动词 呈上,动词 授予官职,动词 曾经,副词 竟然,副词 不久,副词 寻找,动词 平常,形容词 授予官职,动词 台阶,名词 去掉,动词(4)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使动用法,使知道2(1)凭借,介词 因为,连词 原因,名词(2)结构
7、助词,的 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 到,动词3(1)被动句(2)状语后置句,省略句(3)判断句4(1)家外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奴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2)我想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老年人,尚且都受到怜惜和养育,何况我孤单困苦,更是不同寻常。二、深层探究5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的现实问题,像文章中所说“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甚至有忠臣不侍二主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 ,他
8、深知“伴君如伴虎” ,皇帝高兴时,则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则臣为君弃之草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 ,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时机不宜做官。6李密以奉养祖母为出发点, “辞不就职” ,有他深沉的思考,既包含他的真实情感,又带有些许明哲保身的影子。祖母“供养无主”是现实,而摆在面前的不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背后暗含许多丰富内容。作者从“孝”出发,以引起武帝同情,而关键在于消除武帝对李密这位蜀汉旧臣的怀疑,而李密的选择和陈述无疑是明智之举。晋朝刚刚建立,地方官吏承认并表彰了李密的孝顺和做事有原则、有才干,
9、体谅了作者的惨苦处境。但皇帝“特下”诏书,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具以表闻” ,而且须得委婉、诚恳,为自己进一步申述提供了很好的谈话氛围。而李密最终明确态度“先徇私情,后报国恩” ,这是李密选择的明智所在。至此,李密的选择中,已经包含了“赴任”一意,只不过时间暂缓而已,而且表露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压低了自己,抬高了皇恩。李密“终养”祖母,出自肺腑,动人神魄,合乎晋武帝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同时他对武帝的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宛然适合一个新朝君主所希望听到的降臣的朴实、真切、令人怜悯的语言,怎能不使武帝霁怒为怜、予以怀柔呢!难怪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所以李密的选择合情亦合理,是俊杰之举。三、技法迁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