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 一授课内容 专题 一 漫 谈 书 法了解中国书法的源流,了解中国人对书法的民族情结,了解书法的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意义。了解书法的学习对个体修身养性的意义。内容要点:(一) 书法,华夏民族的文化情结(二) 书法 ,历代帝王治国之资,政治之本(三) 书法,秀才科举仕途的“敲门砖”(四) 书法, 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五) 书法, 佛门圣地之精灵(六) 书法 ,名山大川的灵魂(七) 书法 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教学目标(一) 了解中国书法的文化情结.(二) 培养热爱中国书法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重点: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二) 难点:认识中国书法的价值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课时安排:
2、本专题安排 4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本章是基本理论的阐述,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展示书法图象,直观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主要内容:(一) 书法,华夏民族的文化情结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国的汉字系统,它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创造,是永葆青春的文化精灵,中国汉字可谓与天地同辉。汉字创造了世界文化中的二重奇迹:一是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二是它创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书法艺术。(二) 书法 ,历代帝王治国之资,政治之本历代帝王十分重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不仅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营养,当作素养高的条件,而且当作了治理国家的政治之本。曹操、唐太宗、宋徽宗、康熙皇帝、
3、乾隆皇帝都是以书法昭示天下而为世人称赞。(三) 书法,秀才科举仕途的“敲门砖”中国古代是科举大国,科举的功能从朝廷考虑是选拨人才,从个人考虑是金榜题名,改变读书人命运。故有唐朝人中举“春风得意马蹄疾 ”,宋朝人中举“书中有女颜如玉” ,明朝人“非科举毋与官” ,清朝人视科举为“国家抡才大典” 。读书人要通向仕途,必须有两块“敲门砖” ,一块是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一块是能用漂亮的字去写一手好经文。古人写字是与科举连在一起的,与人生、命运转折连在一起的。科举文章对文字的书写要求近似苛求:不能写出漂亮的字则把科举文章“弃之纸篓” , “一票否决”!因一手好字可能会一举成名,仕途通达。一手好字,不仅是科
4、举需要,还是为官资本,是个人修养、才华的标志,所以古人为官者大都能写出漂亮的书法以青史留名。(四) 书法, 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对中国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它能涵养性情,寄托情思,抒发豪情。有的文人终身把自己的精神托付在书法艺术之上。(五) 书法, 佛门圣地之精灵佛门圣地的书法是别有一番意境的,没有书法的佛门圣地成不了人们向往的地方。(六) 书法 ,名山大川的灵魂中国的碑刻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因书法扬名天下。泰山石刻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书法史,不同时代、不同书家、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珍品荟萃泰山,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像秦朝的李斯碑 、汉代的张
5、迁碑 、衡方碑 、晋代的孙夫人碑 ,以及北齐的经石峪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的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中国的泰山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其历代书法石刻就是其中的代表。(七) 书法 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中国的文化靠中国的书法传播。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是由中国的书法认识中国文化的。结 语:书法,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它创造了双重奇迹,即传承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又创造了东方独有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无处不在,它已经融进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情结和文化心灵。 近代以来,中国书法遭受冷落境遇,它历经磨难,如今逐渐复苏,兴旺起来。中国书法不仅属于中国的,也应成为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同西方的
6、油画,在整个地球上飘洒出特有的中国墨香!教学参考资料:1、周 倜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词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 如何认识中国书法的价值?、 书法对人的修养有何作用?教案 二授课内容 : 专题二 何为书法了解中国书法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了解书法学习的基本途径,了解书法的应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内容要点:(一) 书 法 具 三美(二) 书法艺术与应用文字的区别(三) 如何学习书法教学目标:(一) 明确书法学习基本途径(二) 提高书法的鉴赏水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书法学习途径难点:书法的美学特征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本
7、专题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本章是基本理论的阐述,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展示书法图象,直观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讲授书法的学习途径。其中可以安排问题讨论,直接感受书法名作的冲击力。主要内容:(一) 书 法 具 三美1、形 美 形美以感目。 形美是指汉字书法的结构美,中国文字始于象形, “夫书肇于自然”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书法形态的美是它的第一要素。历代书法名帖都是形美的代表。、意 美 意美以感心。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抒发胸怀,畅叙幽情,心境之流动,性情之流露,得于心而诉诸笔端,而成书法作品艺术。书法家在书法创造时总是伴随他的心境来书写的。王羲之的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
8、苏轼的寒食诗帖都是“意美”的代表。宋朝有“尚意派”书法。、音 美 音美以感耳。神奇的书法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无声的画,一曲无音的歌。音美指书法的节奏感,书法家书写中总是伴随着音乐般的节奏的。唐怀素 “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二) 书法艺术与应用文字的区别、要求不同。应用文字要求端正、笔画不误,以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书法作品对这一要求不是很严,不仅要讲究技法,还要饱含感情,有独特的个性,显示独特的艺术效果来。、价值不同。应用文字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书法作品是艺术珍品。其价值可以连城。或无价可比。在世界文字中,只有中国文字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生命力不同。作为汉字应用文字将来
9、也许要简化,也许要消失为拼音文字。但作为汉字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却能永葆青春。(三) 如何学习书法。 书法无捷径 功到自然成、明确目的 实用性 艺术性、苦练基本功 点画入手 正楷基础 持之以恒、学习方法正确 学会临帖 取法于上 少走弯路、学以致用 学会运用 改正书写陋习、字外修养功夫 道德修养 教学参考资料:1、张锡庚 等书法十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书法的特征是什么?、学习书法的目的与途径是什么?教案 三授课内容 : 专题三 书法简史了解中国书法从先秦到清朝的历史发展线索,了解书法的不同流派,了解不同的书法家的书法风格,
10、了解现代书法家的作品特征。内容要点:(一) 先秦书法(二) 秦 汉 书 法(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书法 (四) 唐朝书法(五) 宋代书法(六) 元朝书法(七) 明朝书法(八) 清朝书法(九) 现代书法大家作品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不同的书法流派、 激发对中国书法的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中国书法历史源流(二) 难点:书法流派与风格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课时安排:本专题安排 4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本章是书法历史的阐述,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展示书法历史发展线索,感受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主要内容:(一) 先秦书法殷墟甲骨文,一代法书;金 文(钟鼎文) ;石 鼓 文。三类
11、书法文字统称为大篆。是中国书法最原始的源头,是后世书法发展的的源泉。(二) 秦 汉 书 法小篆、 隶书;小篆是中国书法的规范文字,也是标准文字,是秦“书同文”的结果。有泰山石刻,峄山刻石。汉隶是中国书法的分水岭,具备了中国汉字结体的基本方块形状。著名的汉简,汉简的文字,篆、隶、真、行、草(章草)各体具有。汉简在书写思想上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因此,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最终成为由篆隶向行揩转化的过渡性书体汉简。碑刻有石门颂 乙瑛碑 曹全碑 张迁碑(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书法 晋朝,中国书法的黄金时期。晋人尚韵 ,王家笔法。晋朝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创立了江南秀美书风 ;创立
12、了行书的“游丝体 ”;晋朝书法五体俱全,成为后世书法的楷模.晋朝书法崇尚神“王家笔法”成其代表。南朝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形成了长江以南的秀美书风;以温雅妩媚风行于世,一直是后世学习的楷模;殊不知在北朝盛行的一种碑刻却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令人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北碑”的书法“另类” 。它以雄健古朴著称,后来成为清代“书道复兴”的样板。南书温雅 北书雄健碑帖:(三国石刻) 受禅表碑 (魏 ) 钟 瑶 宣示表 (正楷之祖)(东晋 ) 卫夫人书法 (如插花舞女)(东晋) 王羲之 孝女 曹娥碑 伤乱帖 快雪时晴帖(东晋) 王献之 中秋帖(东晋 ) 王珣 伯远帖清朝乾隆皇帝文韬武略、博学多
13、识,能诗词,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当他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珣的真迹时,特意在养心殿西暖阁辟出一间小室,专门供奉,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 ,视为稀世瑰宝。北魏 始平公造像 北魏 元怀墓志 北魏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四) 唐朝书法隋朝书法是过渡阶段。以智永为代表。智永千字文,典型的王家笔法。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 , 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正楷:虞世南 褚遂良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篆书:李阳冰草书:张旭 怀素 孙过庭小楷:钟绍京诗人书家:李白 贺知章 杜牧帝王书家
14、:唐太宗 唐玄宗唐朝书法六体俱全,讲究法度,欧阳询总结了正楷法。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五) 宋代书法书法创新“尚意书风”宋朝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这就是淳化阁帖 。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 ”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宋人远逊唐人,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 帖学大行,书道衰微。() 惟趋时贵书。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六) 元朝书法“托古改制”元代书法总的发展趋势是以
15、继承古代诸名家的传统法度为主,并扭转了南宋以来的衰敝书风。就这一方面看,应当是一个进步。 元代楷书、行书的成就比较突出,篆书和隶书、章草等书体也得到相应的恢复和发展。 赵孟頫、鲜于枢等人提倡广泛师法古人名迹,特别强调直接取资晋、唐,在学习古人的传统基础上“托古改制” ,开启了元代的书法风格。因此赵孟頫、鲜于枢被称为元代书坛的“巨擘” 。 (七) 明朝书法坚守帖学,缺少个性。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淖。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 文徵明 唐寅 王宠(吴中四家)明晚期董其昌仍坚持传统帖学立场。 (八) 清朝书法碑学盛行 书道中兴清代书法在近 300 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16、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清代中叶碑学风气渐开,碑学书法家不断涌现。较著名的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金农为扬州八怪之一,创造所谓漆书,力追刀法的效果,强调金石味。 晚清的书法碑学仍是方兴未艾,晚清书法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何绍基的书法自成一家。 (九) 现代书法大家作品于右任,创立标准草书; 沈尹默,五指执笔法;沙孟海,草书大家;沈 鹏 ,草书大家;
17、 欧阳中石 正楷,行书;舒同书法; 佛门书法:弘一法师书法,脱尽人间烟火味; 赵朴初书法;教学参考资料:1、周 倜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词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 如何看待中国书法的流变历史?、 不同风格的书法对丰富书法艺术有何促进作用?教 案 四授课内容 专题四 书法基本笔画(理论与实践 3 学时)掌握书法的基本运笔方法,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实践操作运笔与基本笔画。内容要点:(一) 书法基本运笔方法(二) 书法基本点画的写法教学目标:(一) 掌握基本的运笔方法(二) 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书法的基本点画练
18、习难点:书法运笔的技巧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课时安排:本专题安排理论与实践 3 学时。教学过程设计:本专题以实践操作为主。先讲清技巧要领和方法,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主要内容:(一) 书法基本运笔方法逆锋 顺锋 按笔 提笔 顿笔 中锋 侧锋 折锋 转锋 翻笔 绞笔 战笔 抢笔 拖笔 疾笔 迟笔(二) 书法基本点画的写法永字八法:侧(点) 勒(横) 努(竖) 策(挑) 掠(长撇)啄(短撇) 趯(钩) 磔(捺)教学参考资料:、 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张锡庚 等书法十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 如何正确运笔?、 分析永字八法的特征并运用
19、到书写中。教案 五授课内容:专题五 永字八法及笔画的形态变化 掌握永字八法的书写技巧,掌握永字八法点画的变化特征。内容要点:(一). 永字八法。(二). 点的形态变化。教学目标:(一) 巩固复习永字八法书写技巧(二) 掌握在永字八法基础上各种笔画的变化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重点:八种笔画练习。(二) 难点:八种笔画的变化。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课时安排:本专题安排理论与实践 3 学时。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内容:(一) 点的变化形态:圆点 方点 垂点 直点 横点 长点 左右点相向点 背向点 上下点 水旁点 开三点合三点 顾盼点 烈火点 两对点(二) 横的变化形态:长横 短横 左轻右重 左重
20、右轻 中肥 (三) 竖的变化形态:垂露 悬针 铁柱 短垂 束腰(四) 撇的变化形态:长撇 短撇 竖撇 兰叶撇 长斜撇 短斜撇 回锋撇 横折撇 (五) 钩的变化形态:竖钩 横钩 斜钩 弯钩 鹅浮钩 背抛钩 横折钩(六) 捺的变化形态:横捺 短捺 长捺 反捺(七) 挑的变化形态:平挑 反钩挑(八) 折的变化形态:横折 竖折 撇折 斜折 竖弯折 教学参考资料: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张锡庚 等书法十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 分析基本笔画的变化形势,细心练习。、 先单独练习,后结合字体来练习。教案 六授课内容 :专题六 正楷结体方法 (理论与实践 9
21、学时)掌握正楷结体的基本特征,学习正楷结体 92 法规律。内容要点:(一) 正楷结替(一)(二) 正楷结体(二)(三) 正楷结体(三)教学目标:(一) 能分析正楷结题的基本规律(二) 掌握正楷结题方法并运用于实践中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重点:正楷结体方法练习。(二) 难点:正楷结体能力训练。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课时安排:理论与实践 9 学。分三个教学时段。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教学时段 (3 课时)主要内容:正楷结替(一)天覆法 地载法 避让法 横担法 中直法 钩拿法 画撇法 横竖法多横法 多竖法 撇竖法 多点法 第二教学时段 (3 课时)主要内容: 正楷结体(二)平分法 三分法 左右法 外
22、叠法 内叠法 斜横法 平横法 纵捺法纵戈法 横戈法 伸钩法 承中法 屈钩法 马齿法 上平法 下平法第三教学时段 (3 课时)主要内容:正楷结体(三)多钩法 俯仰钩 肥瘦法 比例法 纵腕法 横腕法 忌讳法 三撇法三点法 卜字法 土字法 错综法 宝盖法 双人旁 教学参考资料:1、清代黄自元正楷结体九十二法2、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 正楷结体有什么基本规律?、 认真体会 92 法的规律,举一反三运用到书法实践中。教 案 七授课内容 :专题七 书法基本章法与作品创作 (理论与实践 3 学时)掌握书法基本章法的特征,掌握书法作品创作的基本方法。内容要点:(一) 章法
23、特征(二) 章法练习教学目标:(一) 掌握书法布局的基本规律(二) 创作书法作品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重点:书法章法基本特征(二) 难点:书法作品创作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安排:课时安排:本专题安排理论与实践 3 学时。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内容:(一) 章法特征1、 总体要求:疏密 大小 长短 粗细 浓淡 干湿 错落 肥瘦 首尾 气运萦带 连绵 远近 向背 虚实 顾盼 偃仰 起伏 款识 印章2、 具体操作:正文: 横竖有行 有竖无行 横竖无行落款:内容正文出处 馈赠对象 作者姓名 籍贯 创作地点时间 创作感受形式 双款:上款 正文出处或受书人姓名(一般只书名不书姓)下款:作者姓名 籍贯或年月日单款
24、:只有下款 没有下款 但可以写上款内容字体:落款字小于正文字 最好用一枝笔 (榜书、楹联例外)落款字体可以与正文一致 ,也可换字体。nbs, p; 如:正文用篆书之类, 落款用正楷、行书。 (最好有译文)正文用隶书,落款用正楷、行书。字数: 落款字数视布局具体情况而定。铃印:(印章) 起首印 作品右上角 ,宜不规则形, (不宜方形) 。内容是书室名、籍贯、纪号、格言。 (不宜用姓名) 压角印 作品右下角,闲章。内容是成语、名言、警句、十二生肖图 名号印: 作品署名下或左侧。内容是姓名、字号、籍贯等。姓名用两印则一阳文一阴文。宽距一个印章。(二) 章法练习:大中堂章法 小中堂章法 楹联章法 横批章法 条幅章法扇面章法 信札章法教学参考资料:1、 何学森书法学概要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 张锡庚 等书法十讲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思考练习题:、 书法章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书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