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简 lu(陋) mi(魅)力 su(琐)事滑 j(稽) 轮 ku(廓) 脚踝(hui)荒谬(mi) 义愤填膺(yng)2读准多音字(1)寻欢作乐:l 其他读音:yu 组词:音乐(2)调子:dio 其他读音:tio 组词:调节二、重要词语1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2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来源:gkstk.Com3博学多识:见闻广博,知识丰富。4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5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6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三、作家介绍来源:学优高考网莫泊桑(18501893),19 世纪后半
2、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相继创作了羊脂球 一家人 我的叔叔于勒 米隆老爹 两个朋友 项链及西蒙的爸爸 珠宝 小步舞 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1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点拨:作者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作 为福楼拜的 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 语言、神情、动作,表 现他的活 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
3、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2核心图解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轮廓(ku) 脚踝( hui) 白皙(x)B迸发(bng ) 头颅(l ) 戏谑(xu)C魁梧(ku) 魅力(mi) 荒谬(mu)D简陋(lu) 琐事(su) 滑稽(j)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来源 :gkstk.ComA福楼拜是一个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人B我们一拍即合,马上分头开始了行动C他高兴得忘乎所以,完全忘了周围的人正疑惑地看着他D妈妈批评了小丽几句,小丽马上义愤填膺地冲出家门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
4、来似的) ,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2)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1)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2)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 ( )(3)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 )来源:gkstk.Com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_。地点:_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_为核心人物,_、_、_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_、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全文基本上是按_顺序来写的。课
5、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9 题。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 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 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 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 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 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_。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 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_,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 样的黑光。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 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渐渐地,
6、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 带动 得他的衣裤鼓起来,_。他时而激清满怀 ,时而义愤填膺思想一下子 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 较。 _。6结合选文内容,将以下四个比喻句分别填入文中适合的横线处。 (只填序号)A像切开的长缝B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C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D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7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
7、分钦佩地听着。(2)他(左拉)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8下列描述分别是文中哪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括号里填写人名。(1)老成持重 博学多识( )(2)热情大方 才智过人( )(3)活泼快乐 言语生动( )(4)坚毅刚强 思想深沉( )9选文中写左拉用的笔墨最多,想一想,为什么如此着力描写左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1012 题。戴套袖的孙犁先生铁凝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种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图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
8、,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 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十六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1979 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陪同,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
9、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
10、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 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当时我说:“您是见老。 ”
11、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
12、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 ”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 ,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10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
13、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11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下面句中的“终于” ,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2)下面句中的“深恐” ,表现出孙犁先生什么样的心理?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12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它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表达交流】13有一位作家,被屠格涅夫称为“最卓越的天才” ,恩格斯说“要向他脱帽致敬” ,世人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就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莫泊桑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福楼拜。其实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引导和
14、帮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你为你的老师编写一则短信,要求语言简练、精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体验中考】14 (201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 2011 年 5 月 27 日,第 21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 )隆重举行,并在牡丹江文化广场设置分会场。这是一次集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和倡导全民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盛事。如果你被选为本届“书博会”的小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请完成以下活动。(1)请你为本届“书博会”的会场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在会场服务时,你发现有位叔叔在书籍展位旁吸烟。你应该如何劝阻他?(3)在会场,你看到下面这张调查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中所表达的信息。我国国
15、民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情况调查表年度 图书阅读率 报纸阅读率 期刊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2009 年 50.1% 58.3% 45.6% 22.6%2010 年 52.3% 66.8% 46.9% 32%参考答案:1. 解析:C 项中的“谬”读音 应为“mi” 。答案:C2. 解析:D 项中“义愤填膺 ”的意思是“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用在此处明显不当。答案:D3. 参考答案:(1) “跨”字形象地表明了福楼拜动作移动之快,很好地表达了他奔放热情的性格特点。 (2) “迸发”一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火花的情景。4. 答案:(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肖像描
16、写5. 答案:星期天 福楼拜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肖像 时间6. 答案:C A B D7. 参考答案:(1) “盯”表明听得认真、仔细。 (2) “歪”既与“呼呼直喘”对应,又勾画出左拉的形象特征。8. 答案:(1)屠格涅夫 (2)福楼拜 (3)都德 (4)左拉9. 参考答案:左拉是四个人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形象特别,个性鲜明。10. 解析:先从文中找出与孙犁三次见面的有关内容,然后概括。参考答案:第一次:孙犁戴着套袖在捡黄豆,见了“我” ,与“我”交谈。第二次:孙犁准备糊窗缝,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第三次:孙犁坐在写字台前写作,见到“我们”后立刻热情招呼客人。11. 参考答案:(
17、1)写出“我”激动、期待已久的心情。 (2)表现孙犁先生爱惜纸张、害怕造成浪费的心理。12. 解析: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其作用是从 细 微之处表现人物。参考答案:作用:以戴着套袖贯穿了全文,点明了主题,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孙犁的高尚品质。它表现了孙犁先生的质朴、勤劳、珍惜东西,易与人和谐相处,且珍重劳动尊严与德行的品质。13. 答案示例: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14. 参考答案:(1)示例:读者的节日,市民的盛会;牡丹花开醉满城,更有书香添异彩。 (2)示例:叔叔,您好。吸烟既有害健康,又不利于会场的安全,还影响牡丹江人的文明形象。您说对吗?(3)2010 年我国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比 2009 年都有提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