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6 课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 了解佛教传人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和在中国的传播及产生的影响;了解道教兴起的时间及有关的重要人物,并能够简要说出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通过佛教和道教知识的学习,了解宗教的基本常识,并能够对我国著名的佛教和道教名胜古迹做出简要介绍。 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2过程方法与能力结合相关地图,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并完成相关地名的填充,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对佛教、道教基本教义的分析,了解它们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并比较其异同点;能够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2、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相关教义的学习,理解佛教、道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2)联系当前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的不同表现,教育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教学要点 重点:佛教的传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传入中国后,对统治阶级和生活在苦难中的广大劳动人民产生了吸引力。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为什么能够进人中国,并在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深人地探究。难点: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以神秘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须借
3、助具体的事例,作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便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加深理解。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gkstk.Com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知道“玄奘取经”的故事和“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思考:玄奘到哪里取经?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八仙 ”为什么是中国人的装束?待师生共同讨论后,作归纳说明:玄奘要取经的西天是古代印度,佛教就是在古代印度创立并传入中国的;“八仙”以及我们所见所识的道士都是中国人的装束,是因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6 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新授:一、佛教的传入1、 产生:古代印度来源: 学优高考网2、 传入时间:西汉末年3、 路线:丝绸之路(印度
4、 中亚即西域 中国)4、 宣扬(主张):忍受苦难5、 兴起的原因:朝廷开始重视佛教,派人去印度研究佛学,佛教逐渐在上层社会流传。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忍耐顺从等消极的处世观,在当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比较有利,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统治者利用它宣扬“忍耐顺从”,企图使劳动人民放弃斗争,服从自己的统治。因此,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扶植佛教,使佛教得以在我国迅速传播。在广大民众方面,社会上的一切苦难最终都要转嫁到他们的身上。极度的苦难,使他们看不到一点解脱的希望,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彼岸天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佛教对于渴望解除苦难的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6、影响: 传入后,逐渐成为我
5、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常说的“因缘”、“彼岸”、“世界”、 “烦恼”、 “方便”、 “功德无量”、 “清规戒律”等很多词汇都来自佛经。二、道教的兴起1、道教的思想源泉:黄老学说和巫术2、兴起时间:东汉时期3、创始人:于吉、张陵等,教祖是老子。4、中国历史上大型宗教有五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宣扬修身养性,炼服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6、影响:道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风俗中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城隍庙、土地神等都来自道教;道教的炼丹还直接促进了我国古代化学和医药学的发展,火药的发明就与道士炼丹直接有关。课堂巩固:试比较佛教和道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佛教和道教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用以统治人民;都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1)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道教是黄老学说和巫婆结合而形成。 (2)佛教提倡放弃人世间一切欲望,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起到麻痹人民反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服丹药,修道成仙长生不老。(3)佛教是从上层社会流传开来;而道教在是在民间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