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总复习专题七 (一)弘扬中华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姓名: 座号: 班级: 学习目标1、 梳理第五课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2、 记忆和理解关于第三课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观点。3、 学以致用,提高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考试必胜信心。一、知识考点(填空)考点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P 1中华文化的产生和构成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 、 。用自己的 和 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独具特色的 ,浩如烟海的 ,
2、 名扬世界的 , 异彩纷呈的 ,充满智慧的 , 完备而深刻的 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2、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 , 的特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涛在中华民族的 、 和 之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 ,是中华民族共有的 。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 、 和 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 和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的 作贡献。考点 2: 中华美德的薪火代代相传 P
3、3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 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 。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 ;等等。4.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和特性: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 、高尚的 和远大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 、 的品质。 考点 3: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P 5、 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
4、核心的 、 、 、 的伟大民族精神。6、 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1)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不竭的力量。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中华民族总是知难而进、百折不饶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这是因为伟大的 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考点 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P 7.(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 、 、 等,都体现
5、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2) 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 、 、 、 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 、 、 、 、 、 、 、 等大大增强,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考点 5:民族精神我传承 P 8. 是民族的根, 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 、 和 。共同谱写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篇章。二 知识网络结构图: 是什么? 特 点 :组 成 :历 久 弥 新 的 重 要
6、 原 因 : 文 化 的 力 量 深 深 熔 铸 在 民 族 的和 之 中 。为 什 么 ? ( 中 华 文 化 的 影 响 ) P怎 么 办 ? ( 如 何 弘 扬 中 华 文 化 ? P中 华中 华 传 统 是 什 么 ?为 什 么 ? ( 继 承 和 发 扬 传 统 美 德 的 意 义 ) P怎 么 办 ? ( 如 何 继 承 和 发 扬 传 统 美 德 ? ) P主 要 表 现 : P 品 质 :中 华 是 什 么 ?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的 表 现 : 革 命 时 期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改 革 开 放 后 :为 什 么 ?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重 要 性 )
7、P怎 么 办 ? ( 如 何 培 育 和 弘 扬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 ) P精髓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来 源 : 共 同 创 造 的独 具 特 色 的 ,浩 如 烟 海 的 , 名 扬 世 界 的 , 异 彩 纷 呈 的 ,充 满 智 慧 的 , 完 备 而 深 刻 的 等特 性 : 熔 铸 了 中 华 民 族 坚 定 的 、 高 尚 的和 远 大 的 。内 涵 : 以 为 核 心 , 包 括 、 、 的 伟 大 民 族 精 神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总复习专题七 (一)弘扬中华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姓名: 座号: 班级: 三、选择题(课堂上小测 10 分钟 )1、孝敬父母、敬业
8、奉献和艰苦奋斗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并且每一种美德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诠释和意义。这表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的品质是( )A.奋不顾身 舍生取义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C.绵延不绝 历久弥新 D.生生不息 历久弥新2、广州亚运会较之年前的北京亚运会,无论从舞台的搭建,场景的设计,灯光的选用,创意的独特都大大前进了一步。北京亚运会之于北京,广州亚运会之于广州,都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地区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下列对中华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居世界统治地位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同
9、创造的A B C D3、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 。它涵盖了 18 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整体性的特点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容并蓄4、民族文化的精髓是( )A文化典籍 B.道德思想 C. 民族精神 D. 科学技术5、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所说的“民魂”是指( )A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B中国人的脊梁骨C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 D伟大的
10、中华民族精神6、下列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和远大的民族理想C能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D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7、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是因为( )A中华文化优越无双,优于其它文明B中华文化已经发展到顶峰C中华文化的发展没有波折,没有遭受外敌入侵D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8、 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11、心照汗青B.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C.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9、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我们中学生应该( )热爱祖国的历史和优秀文化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是国家的事情 为创造更加灿烂的文化而尽心竭力A. B. C. D. 10、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A.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B.主导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C.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D.对世界文化起推动作用1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
12、爱国主义 D国际主义122008 年 2 月,香港演艺界百多位明星,共同唱出一曲温馨的雪中送暖 ,为遭遇雨雪灾害的中国同胞鼓劲,这件事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鞠躬尽瘁 B团结互助 C敬业乐群 D知难而进13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做到(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反对一切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A B C D14、每年 9 月是“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之所以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
13、前一切工作的中心A. B. C. D. 15、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以中外古典音乐和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频道,使观众通过它享受音乐、感悟人生。这启示我们对待丰富多彩的文化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古今中外的文化都要全部学习和借鉴 要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有开放的胸怀,要尊重和保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属于全世界,我们应该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A B C D四、问答题。1.材料: (12 分)10 月 15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14、,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1)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 分)(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6 分)变式训练:2、 【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2014 年 10 月 16 日,广州举行了一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
15、0 周年”纪念活动,21 名 50 年前参加了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工作的年过花甲的老兵们,在活动中重逢,他们曾经签订协议“上不传父母,下不告妻儿” ,对研究工作保密了整整 50 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当好中国第一代核试验人员!”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激情,这些当(3)青少年应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才二十多岁的青春学子,义无反顾地走进那片大戈壁。他们在荒漠上搭帐篷,修道路,筑工事,布设试验效应设备。面对戈壁滩的干燥缺水、缺粮、沙尘暴和无处不在而又无影无踪的辐射,大家都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没有人会害怕和退缩。(1)从材料可见,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4 分)(2)请结合所学弘扬民族精
16、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你从原子老兵身上获得的启示。 (6 分)变式训练: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总复习专题七 (一)弘扬中华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五、课后分层练习基础部分一、弘扬中华文化(1)判断对错,错的在原题改正(3)请结合材料,谈谈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当年的原子老兵战胜重重困难起了怎样的作用?(6 分)中华文化是我们汉族人民创造的。( )_中华文化的特点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_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品质。 ( )_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没有被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之一。 ( )_二、培育民族精神(1)判断对错,错的在原题改正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
17、 ( )_中华民族形成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 )_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 )_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_提升部分 (回顾中考题): 材料分析题:1. (2014 年广州市中考)( 14 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跨出国门,接触异域文化,与不同文化共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阅读这封邮件,回答问题。亲爱的姑姑:您好!我就要初中毕业了,爸爸准备安排我去您所在的美国波士顿读高中,提早适应异
18、域文化。我很纠结!我从小生活在广州,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南越王墓博物馆和南越国宫署遗址,有陈家祠和南海神庙,有独具风味的广州美食,还有浓郁的西关民俗风情这个城市既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还散发着淡定包容的平民情怀。而波士顿,才几百年历史,怎能跟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相比?所以,我觉得还是呆在广州好!我该怎么办呢?您的侄子:谢 XX (1)针对小谢的纠结,你认为面对文化差异时,正确态度是什么?(2)作为生活在广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员,应该如何认识和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2、 (9 分)(2012 年广州市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广东音乐、粤剧、粤绣
19、,端砚制作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先后被确定为世界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 年 6 月 1 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10 月 1 日,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也正式施行。(1)这些法规的实施,体现了法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作用(2)从弘扬中华文化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义。专题七 (一)弘扬中华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参考答案)三选择题:15: D B A C D;610:D D B D B;1115: C B B D C;四 (5 分)1.(1)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2 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 分)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分) 。(2) 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我们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贡献。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要积极借鉴一切先进的外来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社会主
21、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每点 1 分,满分 6 分,如只抄材料给 2 分。 )(3)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和生活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3 分)要宣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 (1)答:爱国主义(4 分)(2)答: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
22、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我们应像原子老兵那样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主动为国分忧,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 分)(3)变式训练:答: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不竭的力量。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中华民族总是知难而进、百折不饶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这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
23、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 分)当年的原子老兵面对戈壁滩的干燥缺水、缺粮、沙尘暴和无处不在而又无影无踪的辐射,大家都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没有人会害怕和退缩,正式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他们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 分)五.课后分层练习;(二 )提升部分(回顾中考题):材料分析题:1、 (1)小谢不必对文化差异恐惧,应该敞开心怀,虚心学习优秀的外域文化。 (1 分)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持有客观、平等的正确态度。 (3 分)我们主张各种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3 分)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
24、文化的优点、长处。 (3 分)(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 分)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贡献。 (2 分)2(1)保护(2 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7 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