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 【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马嵬(其二) ,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 、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2、,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具体赏析马嵬(其二)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 “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 ,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过关2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 ,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4.“空闻”对“不复” ,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5.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6.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7.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用诗句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