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课题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 3 月 26 日教学目标: 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1、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2、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3、说说作者
2、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学生出示所画示意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二、精读赏析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怀念及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的?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2、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陵门: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天下为公”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墓室:中山先生卧像为
3、公”祭堂: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先生遗像墓室:中山先生卧像3 文章第 7 一 11 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 6 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三、感悟语言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
4、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了钟山陵的大体布局,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中体会到了华夏文化的魅力,了解了中山陵以它庄严肃穆的气氛,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它永恒的生命,写照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五、课后作业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 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授后小记: 本文中包含不少历史、文化知识,这篇设计重点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积累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 授课日期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