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前自学目标:1、 有感情地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2、 搜集并熟记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3、 初步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二、提前自学过程: 建议时间:15 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遍,并完成下列字词。着落( ) 着急( ) 看护( ) 暖和(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发 j( ) xing( )边 宽 chng( ) 伦 dn( )2、文学常识填空。老舍,原名 ,字 , 人,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 ,话剧 。3、文章中,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从文章中找一词语来回答)围绕这个总特征,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实际时间: 分钟情境研讨:一、情境研讨目标:1、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2、品读准确的词语,体悟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倒好处,从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二、情境研讨过程:1、导入: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我们曾跟朱自清欣赏过春的景象,也随郦道元游览过三峡四季的风光,今天,我们就与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一看济南冬天的美景。2、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一生著作丰富,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老舍 1930 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
3、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 1931 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1)听老师泛读课文,思考: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从文章中找一词语来回答)围绕这个总特征,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明确:温晴。围绕这个总特征,作者写了济南的山和水。(2)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第 1 节):总写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第二段(第 2-5 节):写济南冬天的山与水;第三段(第 6 小节):总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4、 围绕“温情”这一总特点,研读济南冬天的山与水:作者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哪些地方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情”?明确:阳光下的小山
4、:作者的感受(暖和);济南人的感受(温暖、慈善)。小雪后的小山: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冬天的水色:五个“绿”;水也不忍得冻上;自上而下都是那么清亮;整个的是块蓝水晶。5、 品美的语言,悟美的情感:(1)和春一样,济南的冬天也是一篇美的散文,说起散文,我们一定要来赏析赏析文章生动的语言。请从文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请从用得准确的词语或是修辞角度来赏析)明确:用得准确的词语: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
5、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又巧妙地照应了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 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喻:“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先直接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
6、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感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还能动,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作者却用生花妙笔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拟人,不仅贴切,而且给人以美感。(2)从美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也是美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将这种美景绘
7、得如此生动呢?明确:因为作者对对济南冬天本就怀着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小结: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情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同学们在写景时,不妨也试着用用这种写作方法,相信它能使你的文章更具吸引力。7、有感情地齐读全文。三、归理与拓展1、背诵文章第 3 小节。2、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冬天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
8、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 君 P 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 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
9、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 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 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 君还常常通着信,P 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
10、,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
11、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1933 年 2月(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12、“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不超过 10 个字)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不超过 15 个字)(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参考答案:(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4)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