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扬州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2105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章第 3 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课时 1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目标1、 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来源:gkstk.Com2、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3、 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4、 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5、 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重点来源:学优高考网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提问:化学研究的对象。交流讨论 :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研究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完成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成

2、功的基本因素。二、阅读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强调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三、认识中学化学常见实验仪器。在学生阅读课本 137 页附录一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天平、量筒几种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四、活动探究:情境创设 :同学们展示收集的铜绿,讨论铜绿可能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观察铜绿色、态2 “铜绿”和盐酸的作用3 “铜绿”受热的变化交流讨论 :1.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试

3、归纳铜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上述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五、归纳小结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仪器的洗涤六、课堂小结:1.铜绿的性质:(1)物理性质:铜绿Cu 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来源:gkstk.Com(3)仪器的洗涤【板书设计】第 3 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2.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3

4、.铜绿的性质:(1)物理性质:绿色粉末状的固体,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加热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仪器的洗涤【布置作业】见作业来源:学优高考网第 1 章第 3 节第一课时作业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2.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蒸发皿 C烧杯 D量筒3.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4.固体药品一般装在_瓶中,液体药品一般装在_瓶中,收集和暂时储存少量气体要用到_瓶。5取用药品,必须严格按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该用_,具体的是液体_,固体_。6取用少量粉未状的药品一般用 ,取用少量液体药品一般用 。7.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 、 、 三部分,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8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该_ ;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试管口应该_,且不能对着_。9.写出下列反应的现象和文字表达式。(1)加热碳酸氢铵。现象:_;反应文字表达式:_。(2)红磷燃烧现象:_;反应文字表达式:_。(3)加热铜绿现象:_;反应文字表达式:_。(4)铜绿和盐酸反应现象:_;反应文字表达式:_。10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加热铜绿的实验装置图,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