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2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2033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2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2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2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2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4.2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2 三国鼎立图 1 图 2图 2 是三国时期辅佐_的_。割据江东的_,有大将_等主张联合抗曹。220 年,废掉汉_帝的_,自称皇帝。2地点:占据_一带的曹操,与盘踞_一带势力强大的袁绍,在_会战,大败袁军。依附于_割据势力的刘备与割据_的孙权联合,在_大败曹军。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_一带。孙权在_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_、_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_。魏定都_;蜀定都在_;吴定都于_。吴国船队曾到_,加强内地与_地区的联系。3时间:_年,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_年,曹操率领 20 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_年,曹丕称帝;_年刘备建国;_年孙权称王。重点难点剖析重点(1)官渡之战

2、时间:200 年。交战双方:北方军阀袁绍与曹操。结果与特点:曹军击败袁军,以少胜多。作用:此战是曹操统一北方关键性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赤壁之战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他想乘胜统一全国。经过:208 年,曹操率领 20 多万大军南下,刘备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与孙权联合抗曹,东吴大将周瑜支持,双方组成了五万人的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周瑜以火攻大败曹军。这也是以少胜多的一个战例。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基础。(3)三国鼎立形成: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

3、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上:他以少量兵力同袁绍军队在官渡决战,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势力壮大后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三个军阀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并立局面形成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渐统一的过渡阶段。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

4、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条件。常考热点质疑1示例:(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有何异同点?两次战役各占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2)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历史作用?2质疑:_学习方法商讨知识系统概述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208 年曹操率领 20 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的鼎立局面。从 220 年至 222 年三国相继建立,鼎立局面形成。三国建立后,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条件。知识结构图表学习方法探究1学习本课主要抓

5、住三个问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更容易把主要事件联系起来。200 年、208 年、220 年、221 年、222 年。2本课是第四单元的开始,这个单元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它是从 220 年开始至 589 年,是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这就是这个时期的特点,从分裂、融合、统一到再分裂、融合,再统一。民族融合的趋势为新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将历史有情节的故事编成小话剧,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让大家都进入角色进行表演,也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办法。下面提供的小话剧“曹操纳贤”就是一例。望大家勇跃参与,进行尝试性探索。曹操纳贤(

6、小话剧)时间:东汉末年地点:许都丞相府(后转至官渡大营)人物:曹操(简称操)荀彧(简称彧)郭嘉(简称嘉)许攸(简称攸)谋士(简称士)侍从(简称侍)幕启:曹操在丞相府与众谋士议事,一边喝茶,一边谈论。操:对我与袁绍之争,大家有何良策,献出来共同商讨。士:丞相,袁绍讲:“他南有黄河天险,可以据守,北有燕(北京) 、代(河北蔚县)的险要地形,后有戎狄(当时少数民族)充足的兵力,这样可以南下争天下。 ”这是他们的有利条件。操:(笑了笑)我可以广招人才,采纳他们的治国之策,这样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了!士:对,丞相说的极是。而袁绍却与丞相相反,不善于用人,这是他的致命的弱点。侍:(上)丞相,外有袁绍的谋士

7、荀彧求见。操:(高兴地)快快请进!快快请进!彧:拜见丞相。操:快快请坐,上茶!彧:(受宠若惊)谢谢!小人听说丞相重视人才,特前来投奔,望丞相不弃!操:虽然你年方 29 岁,但你的足智多谋我已久闻,你是我的子房(汉初张良)也。彧:多谢丞相夸赞,我一定尽职尽力辅佐丞相成就大业。操:好!好!(哈哈大笑)彧:丞相,您知道郭嘉吗?他才智过人,也来投奔。操:(高兴地)太好了,快快请他进来,我十分了解他的。嘉:(上)参见丞相!操:欢迎!欢迎!帮助我成大业的人来了!嘉:谢谢丞相不弃,小人一定鞠躬尽瘁,跟随丞相。操:听说袁绍派他的儿子到青州去接袁术,我派刘备去截击袁术,相信他一定能成功的。嘉:主公,不妥!刘备有

8、野心,你不能放他走了。操:对,你提醒得好,那就马上派人把他追回。嘉:不必啦,已晚矣!待:丞相,刘备已打败袁术,夺取了徐州,他背叛了丞相。操:气死我也!我立刻去讨伐他。彧:丞相息怒。现在跟您争天下的主要是袁绍,袁绍正想打过来,你却往东打刘备,万一袁绍从北面进攻,我们怎么办?操:刘备是个有能耐的人,现在不趁早消灭,将来后患无穷。嘉:刘备刚起来叛变,归附他的不多,立刻打过去,一定能取胜的。袁绍的性子犹豫多疑,即使要来,进攻也没那么快的。操:先留下部分精兵守住官渡,众将跟我进攻徐州。众:是!(众移动转场)侍:丞相,徐州已被攻下,刘备已投奔袁绍去啦。操:速回官渡,去解白马之围。彧:丞相,对袁绍之战,我军

9、兵少,寡不敌众,宜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分散袁绍的兵力。操:现在我军与袁绍相持已有几月,兵少粮缺,士兵疲惫,后方叛乱,我准备放弃官渡,退守许都。彧:万万不可,从目前局势看,谁先撤退,谁就处于被动,只要等待战机,就能成功。操:好!就这样办!侍:(上)丞相,袁绍谋士许攸求见。操:快快请进!(高兴地)攸:见过丞相!操:老朋友,您来了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请坐!请坐!攸:(坐下)谢谢!袁绍来势很猛,你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你们的粮食还有多少?操:可以支持一年吧!攸:(冷冷一笑)没那么多吧!操:(忙改口)不,只能支持半年。攸:(生气地)你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说假话?操:唉!说实话,军营的

10、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啦,你看怎么办?攸:我知道你的情况很危急,特地来给你捎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部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食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操:好啊!荀彧、曹洪你们守好官渡大营,我领五千人,打着袁军旗号,去乌巢袭击他的粮库。众:好。 (众移动换场,一时火光冲天,杀声震动,一片混乱状态)侍:启禀丞相,袁绍乌巢的粮草已被烧光,淳于琼被我军杀死,张郃、高览两员大将带兵来投诚。操:好,我们胜利了,都是众位谋士、众将军的功劳啊!众:哪里,哪里,还靠丞相的英明决策。(幕落)同步创新训练1官渡之战发生于A184 年 B200 年C208

11、 年 D220 年2奠定三国鼎立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3三国中的吴国,建都于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建业4下列行业中,蜀国最兴旺的是A丝织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冶铁业5魏国建立者是A曹操 B曹丕 C孙权 D刘备6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决定因素是A地理上的优势 B诸葛亮的计谋C孙、刘的联盟 D周瑜的水军7下列战役,战场地理位置处于最南的是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8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9下列对三国时代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B和东汉相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C是个分裂孕育着统一的时代D是各统治

12、集团范围内的统一10下列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 B C D11下列关于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 200 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12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赤壁之战 曹丕废汉献帝称帝 官渡之战 孙权称王建国A BC D13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孙权 刘备 周瑜 曹操 诸葛亮A BC D14讨论研究将下列两表正确地填上。(1)两次著名战役对比表著名战役 时间 双方将领 结果 意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

13、三国建立的对比表国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势力范围魏蜀吴15读下图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此诗表达了他的什么境界?(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为什么?16一本连环画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率兵攻打曹操,身后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 ;曹操率军迎战,身后大旗书写“魏”字。这幅画符合历史真实吗?讨论回答出其原因。自设创造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创一材料解析题,用 220 年创一选择题。走进第二课堂史

14、海拾贝台湾地名的由来与趣谈古代,台湾由于独处海中,交通不便,被称荒郊之地。周朝时,称为禹贡。战国时称凋题国,凋题来自山海经 。说凋题国人在脸上点涅,身上画彩的习俗,台湾岛上原始居民在 19 世纪 60 年代还保持着脸上鲸蓝纹、在身上刺青的习惯。秦汉称东鳀;三国时称夷洲;隋唐称琉求,隋朝开皇年间中郎将陈棱还去过琉求。明朝郑和下西洋,遇风暴被吹到台湾岛,因在大陆东,又未开化,称其东番。当时还曾称鸡笼山,因岛中一山状似鸡笼,山名成为岛的代称。可见,明代以前,台湾一直没有固定名称。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台湾”一名。但也有不同说法。一说是明代大批移民,给这个岛起了名叫“台员” ,闽南话“员”与“湾”同音

15、。 “台员”即“台湾” ;另一说,明代台湾岛上的安平(今安南西安平镇)有一个大海湾,附近有村名叫大湾,附近土著称台窝湾族,这个民族最早与大陆汉人交往,汉人遂以该族名称其地名,由台窝湾简称台湾;后这个名称沿用下来。后人又根据台湾的特点又给它起了很多美称。如“宝岛” (物华天宝) 、海棠岛(状如海棠叶) 、 “春岛” (四季如春) 、 “蝴蝶岛” (盛产蝴蝶) 、珊瑚岛(盛产珊瑚) 、“甜岛” (盛产甘蔗) 。欧洲殖民者称台湾为“福摩萨” (“美丽岛”的意思) ,还曾称为“渔夫岛” 。有人用岛上的地名编了两幅对联,一幅是:绿岛阳明山,花坛景美;秀水日月潭,莺歌爱河。它是由绿岛、阳明山、花坛、景美、

16、秀水、日月潭、莺歌、爱河八个地名组成。另一幅是:香山杨梅,清水花莲,草屯佳冬大雅;芬园秀林,芳苑牡丹,兰屿恒春美浓。这是由 14 个地名组成,这古色古香的对联给人以诗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了。赤壁遗迹知多少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一次著名的战役。由于年代久远,当年赤壁在何处,人们很难说准。长江南北岸称赤壁的地方有 9 处,其中 7 处明显与当年战争没有联系,有两处,谁是谁非,学术界各执其一,至今仍在争论。一说是黄州赤壁,在今黄冈县内赤山,是惟一位于长江北岸的赤壁,此山山崖陡峭,屹立如壁,色呈赫色,故名赤。苏轼贬官黄州,常泛舟赤壁矶下,并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清著名画家郭朝祚游此留下了“东坡赤壁”四

17、个大字。故后人称“东坡赤壁” 。在这里留有许多纪念苏东坡的遗迹。赤山上竖有东坡前后赤壁赋木壁和石刻的二赋堂,有根据赤壁怀古赋中“一樽还酹江月”建的酹江亭。还建有坡仙亭和留仙阁。阁内珍藏着苏东坡的手迹和纪念东坡活动的字画。山顶挹爽楼中荟萃了苏东坡书帖文物,阁内四壁有苏东坡手书石刻一百多块。此外,还有许多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地名,如乌林、蒲口、樊口、三江口、粮道街、神山、散花洲等,如今都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另一说是蒲圻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市境内矶头山。资料记载,当年周瑜就在这里指挥了这场著名战役。后来,在峭壁上留下长 15 米,宽 1 米的“赤壁”大字。所以,这里称作“周郎赤壁” 。蒲圻赤壁所在矶头山建

18、有冀江亭、望江亭、凤雏庵、武侯宫等。武侯宫内珍藏有当地出土的三国时的大刀、宝剑、箭镞等兵器。千百年来,文人骚客来此怀古的络绎不绝,留下无数名人的佳作。唐诗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句,至今脍炙人口。秘闻轶事三国名人后裔千年聚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后,全国掀起了一个“三国热” 。在这个热潮中,三国名人诸葛亮、周瑜、孙权的后裔相继发现。1997 年,实现了千年之后的再聚首,促成此事的一位是河北机电学校王进军老师,另一位是日本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师村妙石。王进军老人喜欢收集名人字画和名人轶事。在报刊看到有关诸葛亮第 50 代孙诸葛绍贤和周瑜第 68 代孙周柏

19、泉报导后,就想着帮助他们建立联系。他先后与诸葛绍贤和周柏泉建立了联系,接着让他们两人也接上关系,成为忘年之交。师村妙石对三国历史有浓厚的兴趣。1997 年他率团来中国访问时,也积极促成三国名人相聚。11 月底,周瑜后裔周柏泉到了诸葛亮后裔住地诸葛镇拜见诸葛绍贤。两人相见亲切异常。诸葛绍贤带领周柏泉等人参观了依照当年诸葛亮八阵图格局建造的古建筑。第二天,二人便一起去会见孙权后裔孙北强。孙权故里在富阳龙门古镇,镇上 90%人都是孙权后裔。孙北强是 51 代孙,现年 76岁,是孙氏家族最有学问的人。1997 年 11 月 28 日下午在龙门古镇的万安桥上,出现了三国名人后裔千年聚首的历史一幕。周柏泉

20、见到孙北强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公,我回来了!”孙北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将自己精心编写的龙门简介赠送给他们。三人谈古论今,后又同去无锡三国城参观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拍摄现场,他们还希望找到曹操后代,来个三国后人大团圆。参考答案1B 2C 3D 4A 5B6解析:此题从内容上分析是属于原因选择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所谓决定因素,就是在诸多因素中,起核心和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孙、刘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因素是很多的,可以说是“多因一果” 。其中四个选项均是因素之一。关键是哪一个是根本性的。就 A 项讲“地理上的优势”无外乎是长江天堑,这是客观有利条件,只能有助于打败曹军,而不起决定作用;B 项

21、诸葛亮计谋再好,没有军事实力难以实现;D 项周瑜的水军,力量还是不足,难以打败曹操的几十万人。只有 C 项“孙、刘联盟”才有较强的实力,才能使诸葛亮计谋得以实现。所以 C 是正确答案。答案:C7D 8A 9B10解析:此题是组合选择题,重在考查综合分析比较能力,回顾本课相关知识,对三国时期的概念明确后就可以把排除,由此即排除了 A、D 两项。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因此两次战役都没有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所以可以除去,这样 B 项可以排除,剩下的 C 是正确答案。答案:C11D 12D 13C14 (1)著名战役 时间 双方将领 结果 意义官渡之战 200 年

22、曹操袁绍 曹操大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 208 年 曹操孙权、刘 备 孙刘联合战胜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国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势力范围魏 220 年 曹丕 洛阳 黄河流域一带蜀 221 年 刘备 成都 湖北、湖南大部,与四川吴 222 年 孙权 建业 长江中下游15 (1)曹操的“壮心”主要指的是统一全国。此诗表达了他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在官渡之战后,统一了北方。主要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注意招纳和提拔贤能;在政治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统一北方奠了基础。(3)曹操受到最大挫折就是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究其原因,一是曹操骄傲自满;二是将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三是孙刘联军采用诸葛亮和周瑜的正确战术等等。16分析画面内容,就可以断定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从诸葛亮身后旗上字看,蜀汉国号汉,应是汉丞相才对。曹操身后旗更错,因魏建国时曹操已不存在。魏政权是他儿子曹丕建立的,曹操此时不可能再带兵迎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