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导学(遵义专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8课 湖心亭看雪.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14611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遵义专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8课 湖心亭看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名师导学(遵义专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8课 湖心亭看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名师导学(遵义专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8课 湖心亭看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名师导学(遵义专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8课 湖心亭看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课 湖心亭看雪【导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欣赏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3学习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课时计划】2课时来源:gkstk.Com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 ,做到 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 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2、”中的答案,同小组 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 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来源:gkstk.Com(3)全班讨论时,教 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 发思维的目的。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 ,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作者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景物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的

3、情感。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字音。崇祯(ch ng zhn) 是日更定(g ng) 拏一小舟 (n)毳衣炉火(cu ) 雾凇沆砀(sng hng dng)铺毡对坐(zh n) 焉得更有此人 (gng) 喃喃(n n nn)余强饮三大白(qing)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1)一词多义是是日更定矣(代词,这)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长堤一痕(数量)更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是日更定矣(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 ) 白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上下一白(白色)(2)古今异义余拏一小舟(古义:撑,划;今义:拿东西,捉拿。 )是日更定矣(古义:完了,结束;今义:确定,决

4、定。 )(3)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雪。 )客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3自读课文,用“/”划出课文朗读的停顿。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 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作者简介张岱

5、,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二)整体感知1“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是哪里?【交流点拨】

6、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矣。西湖湖心亭。2写雪的句子是什么?【交流点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湖心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用哪个字概括?【交流点拨】痴。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步骤三 文本精读 把握情感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交流点拨】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

7、现他的超凡脱俗。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教师小结】“独”字充分展示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来源:学优高考网2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现在何处?【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众不同、不随流俗。(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

8、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又倍感孤寂落寞。(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教师小结】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步骤四 品析语言 领悟妙处1比较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说说原句的妙处。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交流点拨】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9、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2这段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交流点拨】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教师小结】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

10、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一)总结课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

11、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愁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二)拓展延伸试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 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 伤,遂成 江雪。)【交流点拨】比较阅读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江雪 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附: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游踪: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到亭上及下船雪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宇宙的空阔人的渺小对比巧遇惊喜大喜畅快强饮三大白伤感客此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来源:gkstk.Com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