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01 知识管理知识点 1 淝水之战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_形成对峙的局面。经过:_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团结一致,在_与前军秦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_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以后,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知识点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 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族_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_,北魏统一_,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措施: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_年迁都_;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以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影响:促进了
2、_,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知识点 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生产方式: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_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_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制度。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_、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胡” “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关系: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_,民族关系趋于_。北朝后期,
3、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历史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先后统一过北方。3从经济的角度看,孝文帝的改革是少数民族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02 基础过关知识点 1 淝水之战1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形成对峙局面的南方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C孙吴 D成汉2许多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投鞭
4、断流” “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有关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3 “公元 383 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次战役( )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B奠定了楚汉战争的结局C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知识点 2 北魏孝文帝改革4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这个王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氏族 B鲜卑族C契丹族 D匈奴族5观察下列组图,它们能够表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 )北魏帝王出御图 北魏陶俑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C与汉通婚 D改穿汉
5、服6孝文帝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改“拓跋”为“元” ,改“拔拔”为“长孙” ,改“独孤”为“刘” 。这一做法的意义是( )A实现南北统一 B推动经济发展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 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7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北魏文官俑 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8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 )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民族关系趋于缓和“胡” “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A BC D03 能力提升9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6、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D前秦士兵大约 80 多万,人数众多10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
7、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2)材料二“北语” “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12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孝文帝的改革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规定官吏俸禄,禁止贪污;第二
8、,将国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第三,迁都(洛阳) 和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与汉族联姻,学汉礼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盛”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简要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或者结果。(3)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04 直击中考13(滨州中考)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 “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 , “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 “他”是( )A拓跋宏 B苻坚C李世民 D忽必烈14(齐齐哈尔中考)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
9、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齐桓公改革 D戊戌变法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管理1东晋 383 淝水 以少胜多 前秦 2.鲜卑 拓跋 439 年 北方 494 洛阳 汉语 汉服 汉姓 联姻 民族交融 3.畜牧业 农业 食物 服装 用具 君主专制 汉语 乐器 歌舞 消解 和缓 隋唐基础过关1B 2.D 3.D 4.B 5.D 6.C 7.A 8.C能力提升9C 10.A11(1)北魏孝文帝。洛阳。(2)鲜卑语;汉语。说汉话。(3)易汉服、改汉姓、通婚姻,移风易俗。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12(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 北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答案: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 言之有理即可)直击中考13A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