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 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基础巩固.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 3 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1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2和 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气B氨和 HNO3都是电解质C氨气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 NH3制 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解析:选 C。N 2与 H2化合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A 错误;氨是非电解质、HNO3是电解质,B 正确;NH 3中 N 为3 价,HNO 3中 N 为5 价,由氨制硝酸的过程中,氮被氧化,D 错误;C 正确。.能将 NH4Cl、(NH 4)2S
2、O4、NaCl、Na 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的试剂是( )2ANaOH 溶液 BAgNO 3溶液CBaCl 2溶液 DBa(OH) 2溶液解析:选 D。阳离子若有铵根离子,一般都选强碱试剂鉴别;再根据阴离子不同选择鉴别所需的试剂。.150 时,将 NH4HCO3加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3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 3 BO 2CH 2O DCO 2解析:选 B。150 时,NH 4HCO3 NH3CO 2H 2O。产生的 H2O 和= = = = = CO2分别与 Na2O2反应生成 O2,分解产生的 NH3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2
3、。.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4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解析:选 C。铵盐可与碱反应,选项 A 加热时 2NH4ClCa(OH)2 2NH32H 2OCaCl 2,不能用于分离;选项 B 中的 NH4HCO3加热分解,且= = = = = 产生的 H2O 及 CO2能与 Na2O2反应,也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碘在受热时升华,NH 4Cl 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气体遇冷又重新化合后生成氯化铵仍与碘混合,选项 D 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选项 C 中 NH4Cl 受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新化合为 NH4Cl晶体,从而达到与 NaCl 分
4、离的目的。.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5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 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2ANH 4HCO3 BNH 4ClC(NH 4)2CO3 DNH 4NO3解析:选 A。由可知:氮肥可生成 NH3和 CO2,由可知酸根离子不与 Ba2 反应,只能是 NH4HCO3。.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6一培养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浓盐
5、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 HCl 反应产生了NH4Cl 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AlCl3溶液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选 A。向 NaOH 固体上滴加浓氨水产生氨气,氨气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遇到挥发性酸(如浓盐酸、浓硝酸)会产生白烟,A 正确,B 错误;氨水能够与 AlCl3、MgCl 2等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 错误;NH 3的水溶液呈碱性,NH 3H2O 是一种可溶性碱,D 错误。.有些舞台上的神话境界中所需的烟是用 NH4NO3和 Zn 粉按质量比 86
6、.5 混合放于温7热的石棉板上产生的(反应有 N2和 H2O 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2O 溶解 NH4NO3,发生吸热现象以启动反应BZn 在反应中作催化剂C形成烟的物质是 ZnO 小颗粒D形成烟的物质是小锌粒,它由 NH4NO3反应放热而蒸出解析:选 C。 m(NH4NO3) m(Zn)86.5,则推出 n(NH4NO3) n(Zn)11,反应中有N2生成,说明 Zn 被氧化, “烟”是固体小颗粒,应是 ZnO 小颗粒。.把 a L 含(NH 4)2SO4、NH 4NO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 b mol 烧碱刚好把 NH38全部赶出,另一份与 BaCl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
7、 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 c(NO )为( ) 3A. molL1 B. molL1b ca 2b 4caC. molL1 D. molL12b ca 2c 4ba解析:选 B。每份溶液中 NH 为 b mol、SO 为 c mol,由电荷守恒得 NO 的物质 4 24 3的量为( b2 c) mol。.标准状况下,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纯净的 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9体、NO 2和 O2体积比为 21 的混合气体。分别做喷泉实验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212 B554C111 D无法确定解析:选 B。设烧瓶体积为 V L。(1)氨气做喷
8、泉实验,水充满烧瓶, V 气体 V 溶液 ,则3c molL1 molL1 。(2)含有一半空气的 HCl 气体做完喷泉实验后, V 气体V22.4V 122.4 V 溶液 L, n(HCl) mol,则 c molL1 。 (3)V(NO2) V(O2)21 时,V2 V222.4 122.4O2过量,溶液的体积等于 L, n(HNO3) mol, c(HNO3) molL1 。56 23V22.4 128.有四瓶白色固体,它们可能是 Al2O3、NaOH、(NH 4)2SO4、Al 2(SO4)3。现仅用蒸馏水10及已被检出的物质对它们就可以作出鉴别。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1)待检物分别
9、加水可以立刻鉴别出一种物质 A,用鉴别出的该物质可以对余下的物质进行鉴别。此时可以先检验出物质 B 为_,再以该物质 B 作为试剂可以对余下的物质进行鉴别,其中一个反应会产生气体,该反应所生成的气体 C 为_(填“酸”或“碱”)性气体,一般用_(填“碱石灰” 、 “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干燥。(2)另一个反应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3)气体 C 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Al 2O3不溶于水,其他三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则加水后立刻鉴别出物质 A 为Al2O3;Al 2O3只能溶于 NaOH 溶液,即 B 为 NaOH;(NH 4)2SO4与 NaOH 溶液
10、发生反应:(NH 4)2SO42NaOH= =Na2SO42NH 3 2H 2O,生成的气体 C 为 NH3,一般用碱石灰干燥;NaOH 与Al2(SO4)3溶液发生以下反应:6NaOHAl 2(SO4)3=2Al(OH)33Na 2SO4,Al(OH)3NaOH= =NaAlO22H 2O,所以能看到先生成沉淀后溶解的现象。答案:(1)NaOH 碱 碱石灰 (2)Al 2(SO4)36NaOH= =2Al(OH)33Na 2SO4 (3)2NH4ClCa(OH) 2 CaCl22NH 32H 2O= = = = = .下图是喷泉实验的发生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1(1)
11、用图 A 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2)如果只提供如图中 B 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4(3)若 A 中实验时收集满了 NH3,而 B 中只收集了 体积的 NH3(标准状况下),则反应完23毕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A_,B_。解析:(1)A 装置要引发水上喷,必须打开止水夹,同时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溶解部分氨,产生压强差)。(2)形成喷泉必须产生压强差;打开止水夹后,用手或热毛巾“热敷”(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瓶内氨溶于水(或瓶内压强减小),使 NH3与 B 中的水接触,达到目的。(3)设烧瓶的容积为 V。
12、A 装置烧瓶中,最后溶液的体积为 V, c(NH3) molL1 ;B 装置烧瓶中,最后溶液的体积为 V, c(NH3) V22.4V 2323V22.423V 122.4molL1 。答案:(1)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3) molL1 molL1122.4 122.4能力提升.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并收集少12量纯净的 N2。(1)实验前先将仪器按图示连接好
13、,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加热的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 CuSO4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并且在最后的出气导管处收集到纯净、干燥的 N2。根据这些现象,写出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说明氨气具有_。A碱性 B还原性C氧化性 D不稳定性(3)洗气瓶中浓 H2SO4的主要作用是_。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装置末端导管伸入水中,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内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水柱高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则说明气密性良好。(2)生成 N2,说明 NH3
14、被氧化,具有还原性,5反应方程式为 2NH33CuO 3CuN 23H 2O。(3)浓 H2SO4的作用是吸收未反= = = = = 应的 NH3,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干燥 N2。答案:(1)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广口瓶加水,浸没进气导管口,用酒精灯在烧瓶下稍加热,若导气管口有少量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水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水柱高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2NH33CuO 3CuN 23H 2O B= = = = = (3)干燥 N2,吸收未反应的 NH3.()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3(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
15、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A、B、C、D 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A B C D O2 O2 H2O (1)若 A、D 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液变红,且 D 是强酸,则 A、D 分别为(填写化学式)A_,D_。写出 AB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2)若 A 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 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
16、纸变红,则 A 为_,写出 AB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NH 3逸出,酚酞溶液颜色变浅,由于 NH3极易溶于水,冷却后 NH3重新溶于水,又恢复红色。同理,SO 2溶于品红溶液,可使品红褪色,SO 2逸出后,品红又恢复红色,冷却后 SO2又重新与品红化合成无色物质,溶液又褪色。()能被连续氧化的物质有H2SSO 2SO 3,NH 3NONO 2,CCOCO 2,N 2NONO 2,NaNa 2ONa 2O2等。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 加热时氨水分解,NH 3逸出,溶液中 OH 浓度降低 (2)溶有 SO2气体的品红溶液 SO 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1)H 2S H 2SO4 2H 2S3O 2 2SO22H 2O= = = = = 6(2)NH3 4NH 35O 2 4NO6H 2O=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