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模试题正式版答案(语文).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083849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模试题正式版答案(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模试题正式版答案(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模试题正式版答案(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一模答案1B(程度变化,原文为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2C(范围扩大, 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 )3D(偷换概念,河流是自然遗产。表述和原文不一致,应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既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也是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4C(给,富裕,充足。 )5C(都表现忠直敢谏的一面。A 项分别体现了谦和内敛、从容自适; B 项分别是清正自持、有才干和自信;D 项分别表现正直敢言和沉着镇定、临危不乱。 )6B(“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错。 )7 (1 )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

2、(亲族吊者(定语后置) ,挈去(拿走) ,务(致力于) ,散施(施舍) ,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诚使(假使,如果) ,贵(以为贵) ,足(富足) ;孰与(怎么能) ,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8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 (2分)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 (2 分)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9.诗人

3、自己被拘于异国,只有梦中才能回到故国;虽然希望梦中回到故国,但因日思夜想而难以成眠;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只好借助酒力入睡;无奈酒力太薄,梦中尚未到家,已经酒醒梦回了。10.( 1)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2)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11 ( 1) (5 分) CE(E 项 3 分,C 项 2 分,A 项 1 分,答 B、D 不给分。A 项不够准确,为后文做铺垫的应是“我”对这种认识的坚信态度。B 项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钱包。 D 项是无中生有。 )(2) (6 分)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 ,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

4、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 ,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 ,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 (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3) (6 分) (1)惯于挖掘生活,但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 (2)待人诚恳,但也容易轻信别人。 (3)充满自信,但也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 (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即可)(4) (8 分)探究示例一:以“人物”为题更合适。 (1) “人物 ”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是对小说情节的高度概括。小说讲述的就是“我”对人物的寻找探索过程,同时也是那位妇女把“

5、我”当成她的“人物” (实际是“猎物” )的逐步捕获的过程。可以说,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 (2)以“人物”为题内涵丰富,为人物形象制造出一种绝妙的讽刺效果。 “我”怪警察掠走了“我”的“人物” ,而警察却帮“我”追回了钱包,以“我”所标榜的来源于生活的“人物”为题,恰能很好地突出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幼稚无知,进而深化了主题。 (3)从读者接受角度看,以“人物”为题,更能吸引读者,表意含蓄,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通过以上比较看出, “人物”做标题更好, “偷”就过于浅白平淡了。探究示例二:以“偷”为题更合适。 (1)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要表达的真正内容, “我”设法在

6、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时发生的“偷”的过程。 (2)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 (3)在读者接受的角度上, “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通过以上比较看出, “偷”做标题更好, “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12、 ( 1)解析:BC(2)引用朱东润关于“傲骨”的名言,从而引出表现朱东润坚贞不屈的事例;列举事例表现朱东润的自信与自负,并阐明理由;写朱东润始终相信“光明依然在前” ,并执着地追求进步;写世人对朱东润的高度评价。(3)朱东润开创了现代

7、传记文学写作体例,著有张居正大传 陈子龙及其时代 陆游传 梅尧臣传 杜甫叙论等。在实践写作的同时,还提出中国传记文学写作标准:除了文学性,传记文首要的是真实。朱东润是我国公认的现代传记文学的拓荒者。他把自己的张居正大传列为世上最好的三部传记作品之一,而张居正大传被世人誉为“20 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4)朱东润在为人和为学等方面的表现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 分)备受摧残和折磨却一身傲骨,坚贞不屈,做人应有自己的坚守朱东润的自信与自负是建立在他的学术成就之上的,而没有资本和理由的自信与自负则是狂妄自大的。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面临怎样的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

8、要坚持奋斗,总会获得光明的前途。13C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A. 望文生义。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B不容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D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14. D(A. 项搭配不当, “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 ; B逻辑关系错误, “已经终结”应为“快要终结” , C 语序不当,应为“进一步奠定技术基础” 。 )15.C (通过句间关系可以选出)16、示例一:反对将“老师”这一名称泛化。 (观点 1 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称呼政坛、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的人为老师,是对“老

9、师”这个名称的曲解。 (阐释 4 分)示例二:赞同称呼各界人士为“老师”的做法。 (观点 1 分)各行各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称其为“老师”是可以的;同时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阐释 4 分)17.(6 分)参考答案:责任是黑夜里的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前进的方向;责任是失意时的加油站,使陷于倦怠的人们得到前行的动力。181.肯定母亲的行为从母亲对我的训斥的角度“施舍首先是一种尊重”从母亲“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的行为的角度“身教重于言教”“人性的大爱就在点滴细节”“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2.批评“我” 的行为心理:“打发”语言:“给你红薯干就不错

10、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爱心不是简单的打发或施舍;行善更该尽善;行善不该盛气凌人3.对比“我” 与母亲的行为真诚助人与敷衍;“施舍 ”(含贬义)与“舍施”(即不顾虑自身而关怀对方) ;尊重与蔑视。4.从材料作延伸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李藩少年时性情淡泊讲求节操,容仪文雅,好学。父亲去世了,家里富足,而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

11、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 为,杜 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张建封在徐州,征用他为从事,居于幕府之中,待人谦逊,从不计较琐屑之事。杜兼任濠州刺史,带有节度使职衔,张建封病情危重,杜兼急忙赶到府中,暗中有所企图。李藩与同僚探望建封时,出来哭着 对杜兼说:“仆射公忽然病重如此,你 应该在州中镇守, 现在放弃本州的事 务来这里,想要做什么?应该立即离开!否则,我一定会上奏皇上。 ”杜兼仓促间惊惧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于是径直回去了。建封死后,杜兼悔恨自己企图没有得逞,非

12、常怨恨李藩,就上奏诬告他在建封死时摇动军心。德宗大怒,暗中下诏让杜佑杀了他。杜佑一向器重李藩,于是拿出诏书给他看,李藩看后,不动声色。杜佑说:“切勿说出口,我已经秘密为你辩解,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为 你担保了。 ”德宗看到杜佑的辩 解,怒气未消,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等召见他时,看他的仪容长相说:“这怎能是做 恶事的人呢?”于是放下心来,任命他做秘书郎。元和初年,李藩升任为吏部郎中。皇帝诏书有不适当的地方,就直接在诏书后写批文。官员们说:“您应该在另附的白纸上批。 ”李藩回答: “另附白纸,那是文状,怎能叫帝命呢!”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

13、遇事知无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 :“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 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 :节俭能使用度丰足。 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 风 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 ”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 滥的情形,这 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 劝谏了。 ”李藩等人拜贺退下。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 岁,追 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 类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