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顺势而为 主动应对 认真做好发展避灾农业五篇文章一、把握旱灾规律 明确避灾思路我市地处秦巴山区南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度带,冷暖气流的交汇点,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大气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多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频繁发生。据统计,1985 年至 2000 年的 16 年间,全市春旱发生50-94%,夏旱发生 44-81%,伏旱发生 56-81%,冬干发生 56-81%。旱情 发生不仅频率高而且危害重。在我市各类自然灾害中,旱灾损失占到了 50%以上。1990-2004 年的 15 年中,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 200 多万亩。2001 年曾发生过历史罕见的旱灾,农作物减产近五成,
2、2006 年我市又发生了严重的夏、伏连旱灾害,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冬、春、夏、伏“四连旱” ,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全市有 224 个乡镇不同程度地受灾,大春粮食损失近 20 万吨,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给我们又一次沉重的教训。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80%,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 %,全市三个国定贫困县区,四个省定贫困县区是广元的基本市情;山大坡陡,生产条件差是广元的基本特征;自然灾害频发,十年九旱是广元的基本气象规律。根据市情,面对灾情,市委、市府通过调查、走访、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深刻反思,还专门召开了抗旱避灾反思会议,对我市的旱灾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通过反思,我们认识2到之所以旱灾给
3、我们造成的损失惨重,首先是我们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上有差距,抗旱夺丰收的思想树得不牢,对旱灾见惯不惊,疏于充分准备,认为旱灾难抗,听天由命,想消极应付,侥幸取胜。避灾增收的有关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三是传统农业比重大,农业结构调整缓慢,耕作制度改革未跟上;四是农业技术推广差。在深刻反思基础上,市委、市府确立了“ 顺势 而 为,主动应对 ,科学避灾、积极抗灾” 的指导思想,念好“防、避、减 ”三字 经,走“防避减结合,以减为主,非工程性抗旱措施和工程性抗旱措施并举”的路子,突出抓好“ 抗旱工程建设,抗旱技术推广和抗旱适应性结构调整”,加强抗旱能力建
4、设,变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提高抗旱避灾效益。二、突出制旱重点 落实减灾措施 2007 年,我们在汲取去年教训和分析今年天气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避灾增收为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抗旱避灾思路,把落实抗旱减灾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打好特色、绿色、生态三张牌,发展优质粮油、畜牧、林果、蔬菜、劳务五大优势产业,做好“早、调、技、水、多” 五篇制旱文章,实 施重点突破。(一)、做好“早” 字文章,打好以早制旱攻坚战。做到早谋划(算好三笔帐:水帐、结构调整帐、农民增收帐)、早准备、早落实。尤其要抓好早玉米生产,玉米是我市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生
5、产实践表明,玉米争早是有效规避夏、3伏旱危害的一项最有效措施,抓好了早玉米生产,也就牵住了“ 牛鼻子” ,抓住了抗旱避灾的主 动权 。如我市苍溪县在去年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了早育早栽,使得玉米抽穗期(需水临界期)与自然降水较丰时段(6 月下旬7 月上旬)正好吻合,全县 15.5 万亩早玉米全部喜获丰收,平均单产达到 400 公斤,比上年高出 15 公斤,全县玉米总产量达到 68096 吨,比上年增产 503 吨。该县的石门乡玉米产量达到 900 吨,比上年增产 240 吨,增产 36%。又如剑阁县升钟库区的长岭乡,去年大面积夏玉米基本无收,而种植的 600亩早玉米却获得了好收成。为了
6、突出抓好今年的早玉米生产,我市在小春季就提出了“ 小 春 一 季 安 排 全 年 ,无 旱 地 不 改 制 ,无 三 田 不 改 旱 ,无 改 制 不 规 范 ”和 “全市早玉米播面达到 80万亩以上,中南部地区基本实现春玉米化,整个播栽工作必须在 4 月 5 日前结束”的争早避灾原则和要求。全市早玉米播栽工作比往年提早了一至二个季节。苍溪县二月上旬即开始早玉米育苗工作,3 月 15 日前已全面完成播育任务。剑阁县也在 3 月 20 日前全部育完了早玉米苗,该县的长岭乡,汲取去年夏玉米因受旱而基本绝收的深刻教训, 5000 亩玉米全部实现了早玉米化。同时搞好烟叶、红苕、水稻、花生的适时争早,烟
7、苗移栽比往年提前了二十天左右,消灭了麦后烟。(二)、做好“调” 字文章 ,打好旱作农业 攻坚战。我市现有 63 万亩坡薄地(占旱地总面积的 47%)和 54万亩中下等肥力田(占水田面积的 55%),这些田土保水保肥4力十分低下,一遇干旱,极易受灾,如果改种成旱粮和耐旱的经济作物,则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旱灾影响。如苍溪县龙山镇 2006 年种植的以川明参为主的 5000 亩药材不但有效地抗御了特大旱灾,而且为全镇农民增加了近 3000 万元的收入。今年,我 市 把落实抗旱避灾措施同优化粮经比例、优化区域布局和优化品种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调改结合,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在抓好粮食恢
8、复性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努 力 实 现 “以 调 制 旱 、以调 增 产 、以 调 增 收 ”的 总 体 效 果 。一 是 合 理 调 整 粮 经 作 物 比例 ,种 植 结 构 得 到 进 一 步 优 化 。制 定 了 “全 市 粮 食 面 积 402万 亩 、总 产 135 万 吨 ,油 料 面 积 103 万 亩 、总 产 15 万 吨 ,果品 面 积 100 万 亩 、总 产 30 万 吨 ,蔬 菜 面 积 42 万 亩 、总 产150 万 吨 ,药 材 面 积 1 万 亩 、总 产 4.8 万 吨 ,茶 叶 面 积 1 万 亩 、总 产 0.2 万 吨 ,蚕 桑 面 积
9、11 万 亩 、总 产 0.35 万 吨 ”的 任 务 目标 ,全 市 粮 经 作 物 比 例 调 整 到 1:1。全 市 新 增 特 色 经 作 面 积18 万 亩 ,其 中 果 品 增 加 2 万 亩 、蔬 菜 增 加 2 万 亩 、药 材 增 加1 万 亩 、茶 叶 增 加 1 万 亩 、食 用 菌 增 加 1 万 亩 、蚕 桑 增 加 11万 亩 。二 是 合 理 调 整 作 物 区 域 布 局 ,引 导 主 导 产 业 向 优 势 产区 集 中 。根 据 不 同 地 区 的 气 候 土 壤 条 件 ,在 总 体 布 局 上 ,建设 好 中 南 部 优 质 粮 油 、优 质 水 果 、
10、优 质 蚕 桑 ,北 部 山 区 优 质薯 类 、优 质 小 杂 粮 、优 质 干 果 ,交 通 沿 线 外 销 蔬 菜 和 曾 家 山反 季 节 蔬 菜 等 四 大 生 产 基 地 ,突 出 发 展 一 批 食 用 菌 、生 态 茶叶 、药 材 、烟 叶 重 点 基 地 乡 镇 。在 局 部 安 排 上 ,尽 量 减 少 坡薄 地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因 地 制 宜 地 扩 种 花 生 、药 材 、辣 椒 、蚕5桑 、果 树 等 节 水 耐 旱 经 济 作 物 ,大 力 推 广 “油 菜 下 田 、小 麦 进地 ”种 植 模 式 ,有 效 地 解 决 田 植 小 麦 湿 害 严 重 和
11、 坡 地 油 菜 容易 受 旱 的 问 题 。剑阁县结合今年升钟水库淹没区增粮富民计划的实施,引进龙头企业,在金仙、吼狮、涂山等七个重灾乡镇利用小春预留行成片发展 6770 亩商品海椒,企业还与农户签定了保产保价合同,给农户吃上了定心丸。旺苍县紧紧围绕市场走向,在坡薄地中发展 12000 亩耐旱经济作物,其中茶叶 5000 亩,桑树 5000 亩,草本药材 2000 亩。三 是 合 理调 整 作 物 品 种 结 构 ,大 力 推广节水耐旱优良品种。今年我市共承担国家、省试验 37 组,展示新品种 300 多个,筛选出节水耐旱农作物新品种 32 个。四是坚决抓好“三田”改旱。我市有“三田 ”(
12、高塝 田、望天田、漏筛田)20 余万亩, “三田”改旱也是我市多年来未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为从根本上消除部分农民“等天下雨,多种水稻 ”的侥幸心理 ,通过媒体宣传、现场示范和典型交流等形式,把农户的思想统一到了“迟改不如早改、少改不如多改,早改早主动,多改多增产”的认识上来。至 3 月下旬,全市已全面完成了“三田” 改旱任务,其中改种早玉米 16.16 万亩,改种经济作物 6.58 万亩。剑阁县早春生产和旱作农业以调制旱上做到了四个 100%,即小春旱地改制、预留行开发利用 100%,油菜进田、小麦进地 100%,春玉米及烤烟、花生、海椒、药材等粮经作物推广地膜覆盖100%,“三田”及二台以上
13、坡台地改种旱作 100%。(三)、做好“技” 字文章 ,打好提质增产 攻坚战。把 发 展 高 产 、优 质 、生 态 、安 全 现 代 农 业 同 落 实 抗 旱 避6灾 措 施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按 照 科 技 指 导 直 接 到 户 ,良 种 良 法 直接 到 田 ,技 术 要 领 直 接 到 人 的 要 求 ,积 极 创 新 农 业 技 术 推 广模 式 和 机 制 ,通 过 科 技 攻 关 、科 技 承 包 、入 股 有 偿 服 务 、项目 示 范 、培 训 指 导 等 方 式 提 高 农 业 新 技 术 的 普 及 率 和 到 位率 。在科技制旱方面,重 点 推 广 了 节水
14、栽培、保育耕作、良种选育等十大先进实用技术。 落 实 旱地规范改制达到 100 万亩,秸秆还田 70 万亩,固定厢沟双免耕 35 万亩,旱 育 秧 面 积 达到 80 万 亩 。推广地膜覆盖栽培 89 万亩,其中地膜玉米 45 万、地膜花生达到 20 万亩、地膜洋芋面 11 万亩、蔬菜 13 万亩。桑树上大力推广一步成园快速建园技术,实现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见效。(四)、做好“水” 字文章 ,打好基础设施建 设攻坚战。一是建好土壤水库。即通过耕地整治、保护性耕作、植树种草等措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全市实施工程改土4.8 万亩,实施沃土工程 150 万亩次,其中测土配方施肥 50万亩次、
15、秸秆还田 60 万亩次、免耕栽培 35 万亩次、种植绿肥 5 万亩。二是建好工程水库。去冬今春全市新建各型水库 座,新修山平塘 口,新修微水池 个,新增蓄水容量 立方米。三是建好天然水库。即通过堵溪截流、引水入池、人工降雨、机械提灌等措施,巧用天上之水。四是建好地下水库。即通过掘井找水,有效利用地下水源,截止目前全市机械提水达到了 立方米。 五是切实搞好 现有水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有水源的地方充分利用实现满栽满插。缺水的地方通过红层找水、机械运送等有效解决人畜用水困难。7同时利用微水池建设、地膜覆盖保墒栽培和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农业。 (五)、做好“多” 字文章 打好多渠道增收攻 坚战。一是深入挖掘现有耕地潜力,大搞增间套围,力争种满种尽,多种多收。二是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扩大营销等,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户种植效益。三是搞好土地流转,鼓励业主大户规模经营,同时组织富余劳动力经商、外出务工,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拓展增收门路。四是结合“创优” 和生态 小康新村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农业,重点打造苍溪梨博园、朝天曾家山和旺苍果草畜生态农业观光园。二 七 年 四 月 二 十 五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