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对新手,摄影训练,从零开始!(应机油要求。现从新发布)训练 1、全景深练习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要求:画面全部实焦。建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 35MM 拍摄,光圈:F11 16,光圈优先 AE 模式。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要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建议:中望远镜头:85MM 以上,光圈 F5.6 或更大。光圈优先 AE 模式。训练 3、定格练习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建议:高速快门 1/1000 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 AE 模式。训练 4、动感练习
2、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求: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建议:慢速快门 1/15 秒11 秒。先从 1/30 秒开始练习,然后 1/15、1/8、1/4、1/2、1 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训练 5、取景练习要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建议:望远镜头,大光圈。训练 6、特写练习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要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建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3、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标准镜头:焦距 50MM 左右的镜头 极其自然,没有夸张。广角镜头:焦距 35MM 以下的镜头 强调远近感。中望远镜头:焦距为 85MM135MM 的镜头 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多用于人像摄影。望远镜头:焦距为 200MM 以上的镜头 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练习 8、横、纵位构图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要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
4、,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建议: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练习 9、三角形构图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求: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 20MM 以下的广角镜头.3、使用景深预
5、测功能.练习 10、对称形构图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练习 11、垂直、水平构图被摄体:风景、建筑等.要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建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使用三脚架练习 12、S 形、斜线构图被摄物:具有
6、S 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求:用 S 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延的广阔感和动感.S 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建议:S 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主题要突出.练习 13、黄金分割法构图被摄提示:任何均可.要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建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第三单元:用光训练1。练习 14、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要求:当以上被摄体
7、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建议:1、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 1/125 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 F 值 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 40,即 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 2.5 米。2、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练习 15、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
8、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建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练习 16、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抓拍时最好使用 ISO400 的胶卷。如果希望得到忠实于原色的作品,使用80A 滤镜矫正色温。曝光不能有过。参考: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
9、0K。练习 17、朝阳、夕阳、夜景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 F811 左右,AE 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 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练习 18、白色物体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 0.51.5EV 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第四单
10、元:用光训练2练习 19、逆光(透射光)的运用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要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 等,补偿越大,被摄主体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练习 20、侧光的运用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要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建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侧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
11、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可塑造男人的刚毅和弱侧光可营造女人的温柔等.使用遮光罩。练习 21、林中点光与泻光的运用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和湖海的水面等.要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建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中间值进行最后的曝光。练习 22、极端曝光的应用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体材.要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建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 02.0
12、,低调的曝光补偿从 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练习 23、光的轨迹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要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曝光要适当.建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 F4 或 F5.6,曝光为 30 秒至 2 分钟(可用 B 门)。焰火一般使用 ISO100 胶片,光圈在 F5.6F11 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 12 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练习 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要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
13、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建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 门或 T 门,使用曝光补偿0.5 1.5EV。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长时间曝光时注意倒易失律问题。使用广角镜头。第五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练习 25、26、27、28、29、30 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被摄体:具有以上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要求:要表现出以上个种颜色的鲜明特征,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建议:注意冷暖色的表现,可能的话使用滤色镜,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于用。练习 3
14、1、表现水的透明感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要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建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 PL 镜,使用是旋转 PL 镜找到最佳表现。练习 32、色彩对比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要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建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练习 33、黑白摄影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要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建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
15、灰阶的关系。练习 34、单色调的表现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要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建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第六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练习 35、动感的表现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要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 1/500-1/1000 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 1/15-1/4 秒,追拍时可使用 1/
16、15 或 1/30 秒。练习 36、临场感的表现被摄体:火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要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建议: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望远镜头,光圈使用 F11、F16、F22 求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快门 1/8、1/4、1/2 秒优先,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练习 37、寂静感的表现被摄体:自然风光。要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静感的构图方式。建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
17、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以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练习 38、感情的表现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要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建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们(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利用望远镜头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开始练习时尽量利用自动模式能 S95 使用技巧专帖 1.把右上角的档位调到中间那一档,就切换到 P 档了,然后按下面的 “FUNC SET“,就可以选择场景和 ISO,白平衡,测光模式,颜色
18、,还有图片大小了;选择场景的时候,移动到最后一个场景,然后按”DISP“,就会出现其他的场景2.在 P 模式下,如果是拍室外风景,有两种方法把光圈调小,一种是 ISO 调到 400 以上,这样光圈可以达到 F8.0,另外一种是光学变焦,焦距越大,光圈越小,广角端是 F2.8,3 倍变焦后可以变成F4.9(这个是自己试验得出的,但是看有些摄影技术上说一般大光圈出现在长焦端,小光圈出现在广角端),理论上来说,小光圈的景深大,也就是清晰范围大,大光圈景深浅,可以模糊背景或前景;拍夜景最好用三角架(没有三角架时可以打开自拍,可以防止手离开快门时的抖动),光线强时用夜景模式,光线暗时模式调为慢速快门,不
19、要用烟火模式(噪点多),慢速快门最长可以有 15 秒快门时间;拍明暗对比度比较高的照片最好选择平均测光模式,否则容易造成过曝和曝光不足(过曝和曝光不足有时会造成细节丢失,后期无法弥补);微距的景深比较浅,无限远可以获得大景深;三种测光模式,平均测光模式适合拍风景,中央测光模式适合人像或者主体比较突出的照片,点测光适合微距3. 窍门一:养成半按快门的习惯。卡片机一般基本参数设定和对焦都是自动完成的,而半按快门就能锁住前面已经完成的对焦和参数设定。如果被摄主体不在画面中心,往往不能准确对焦和准确暴光。这时候如果先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中心位置,对焦和参数设定准确以后,半按住快门再进行构图,那么对焦和参
20、数依然是在被摄主体位置,构图完成,不要送快门,直接按下,一般就能得到被摄主体非常清晰的照片。窍门二:持稳相机,注意快门延时。卡片机一般都比较轻巧,个头又小,持稳相机相对专业机来说要难一些。但是一般来说只要按快门的动作平稳准确,就不会抖动相机,卡片机快门从按下到真正暴光,可能有一个时间的滞后现象,所以按下快门后不要马上移动相机,而要等一下。如果早晚光线条件特别不好的情况下,建议使用三脚架+延时自拍功能。窍门三:使用容量大的卡。用大容量的卡可以同一个主题多拍几张,然后进行筛选,把最好的留下来。窍门四:卡片机一般不带遮光罩,所以尽量要避免大背光,大逆光的拍摄角度,防止产生光晕、暴光过度或者暴光不足等
21、现象。窍门五:尽量不要使用闪光灯,如果光线实在不足,又没有三脚架来固定相机以延长暴光时间的话,建议调高感光度、调高暴光补偿。4. 出外旅游的景物也要分情况而定 没有某一个模式可以包打天下 适合所有场景的 即使是 AUTO 挡 效果也并不是最好的。如果是照远景的山川河流 天空白云这类的话 尽量用风景模式 相机会自动调节小光圈更好的展现远景风光如果是到此一游照(有人物) 则参考拍照时的环境 用 P 挡或人像面部优先等如果是室内 比如博物馆 和光线条件昏暗的古建筑内 建议提高ISO(不要太高 400 为宜 800 为上限) 持机手要稳定 必要时用闪光灯辅助拍摄(水族馆和岩洞石窟等出于保护动物和环境的
22、目的慎用闪光)晚上的夜景对于小 DC 来说 有一定局限性 近景的人物 景物可以使用闪光超过 5 米范围的就不要开闪光了 远处有灯光背景的夜景只用长时间曝光 低 ISO 效果才会好但这需要脚架或其他硬支撑 手持效果就不好了5. 照片噪点多咋办?推荐您专业去噪软件 Neat Image有朋友指出:处理了噪点,就是要以牺牲清晰度为代价的。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所需要的,是得到最好的去噪效果并保留最高的清晰度。PS,ACDSEE 等 软件降噪处理都不错, 不过还是觉得专用软件 Neat Image,效果最好、操作也很简单。用 Neat Image 处理去噪,可得到最好的去噪效果并保留了很高的清晰度。6.
23、S95 关于 ISO 调节ISO 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 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 ISO 来解决这个问题。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 ISO 设置进行拍摄 ,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 1/125s。不过如果在 ISO50 或者 ISO100 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
24、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 ISO 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 ISO 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 ISO 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 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 ISO 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 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 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 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低 ISO 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
25、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7. 数码摄影入门的几个技巧-关于曝光补偿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 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 DC 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 ISO 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 EV(expose va
26、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 EV 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
27、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 EV 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 调节范围,高档些的 DC 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 DC 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 EV 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 0.3 或0.5 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 EV 值:在典型欠
28、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 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 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 DC 无论在 P 挡还是 S/A 挡下,当对 EV 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 挡下 EV 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 挡下光圈固定、 EV 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 挡下快门固定、EV 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8. 数码摄影入门的几个技巧-关于白平衡在荧
29、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我想刚玩数码相机的朋友大概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补偿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摄的时候让皮肤变得怪里怪气,就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白平衡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一般而言,采用全自动方式时,我们的易用性数码相机也会采用自动白平衡,在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失误。此时,建议大家调用数码相机中的预
30、设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内白炽灯、户外晴天、酒店等多种常见的环境。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色彩表现比右图更加自然。不过白平衡还有很多另类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会使得照片产生偏色,而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使作品产生一些特殊效果,这往往比使用滤色镜之类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黄色的自定义白平衡产生蓝色光,淡蓝色自定义白平衡产生暖调的橙红色光,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照片的偏色。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采用淡蓝色物体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采用黄色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摄环境下,数码相机预设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够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难以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我们可以利用数
31、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这也是最为准确的方式,不过使用时相对繁琐。首先找一张你认为最标准的白色物体,一般是白纸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随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将镜头对准标准的白色物体,此时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捕获当时环境下的白平衡参数。 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有准确的色彩表现。8. 关于夜晚拍摄遇到白斑和 LCD 上有光条的问题白斑是闪光灯对灰尘的反射造成的。解决方法:关闭开闪光灯。如果手持相机,使用 P 档,ISO 设置成 200。如果有三脚架,ISO 设置成 80 即可。如果想体现灯火通明的感觉,可以将曝光补偿再增加 0.3-0.7.LCD 光条是照相机面对强烈的光线造成的溢光
32、。解决方法:溢光属于正常现象。照片出来以后不显示光条。另外尽量不要将镜头面对强光。尤其是强烈的太阳光,以免对镜头造成损伤。光圈,快门,曝光,焦距,ISO,景深转载http:/ 曝光,焦距, ISO,景深。 ISO 与图片质量ISO 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 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 ISO100,200 和 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
33、度是 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 用 ISO100 的胶卷,相机 2 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 ISO200的胶卷只需要 1 秒即可,用 ISO400 则只要0.5 秒。 在数码时代, 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 ISO 选择,100,200,400 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 ISO50,最高有到 25600 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 ISO 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 ISO
34、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 ISO 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 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 1/4 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 ISO800 甚至 1600。 同样是 1000 万像素的小数码
35、 DC 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 ISO100 或 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 ISO 提高到 400 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 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 ISO100 时所拍差别不大,而 DC 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 DC 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 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 10 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 D
36、C 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 面积越大,高 ISO的成像质量越好。也就是说:在 CCD 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 1000 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 CCD 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 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800 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 的大小。现在是 2008 年,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快门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
37、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 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 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在使用 135 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 手持相机拍 摄的安全速度原 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 35mm 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 1/35 秒,使用 200mm 镜
38、头时速度不得低于 1/200 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光圈 上一篇说过,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 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孔小进光量就小,所
39、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 确实如此。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 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 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进光量问题解决。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
40、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这个装置就是光圈。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从 F4 调整到 F2.8,进光量便
41、多一倍;从 F2.8 到 F2 又多一倍。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 F1,最小时为F64。 对 135 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 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 F22 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如果是 135 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 F8 或F11。小数码 DC 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 F2.5 到 F8 之间,中间的 F
42、4.6 为最佳光圈。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比如Canon70-200mm 有两个版本,光圈为 F4的售价人民币五千元,重 700 克;光圈为F
43、2.8 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 1500 克。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曝光 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 CCD),照片就诞生了。此过程就叫做曝光。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
44、。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假设窗户只打开 1/4,时间为 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 2 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 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 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 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 F4 快门速度 1 秒为正确曝光值,那 F5.6 和 2 秒以及 F
45、8 和 4 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 N 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 决定 CCD 的感光速度。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 IS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 ISO 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 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焦距 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 ,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46、对全幅 135 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们以前常用的 135 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 50mm 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 ,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 45左右)。严格的定义是: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单张 135 底片是 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 43mm,所以 135 画幅的标头应该是 43mm。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 40-60mm 的都称为标头。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 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 的原因吧。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 “看得更宽阔 ”,因为它视角大
47、;长焦镜头(焦距大于 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1960 年以前,变焦基本靠走。1965 年之后,焦距可以调节的变焦镜头开始大量上市。变焦镜头的优势是明显的,改变焦距不用再走路,只需转动镜头筒。但变焦需要一套复杂的光学系统(其内部结构大多超过十片镜片),这给变焦镜头带来了 两个问题: 1,体积和重量大; 2,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 我们经常看到数码相机广告上写
48、 XX 倍光学变焦。这里的变焦倍数最大焦距值/最小焦距值。一个 28-280mm 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就是280mm/28mm,即 10 倍。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 Optical Zoom,它依靠镜片的位移来实现焦距的改变。光学变焦倍数越大,里面的镜片就越多,镜头体积相应较大,画质相对较低,光圈相对较小。光学变焦并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只要愿意花大价钱认真设计精心制作,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光学变焦比在 4 倍以内的镜头其光学素质才有可能接近或者达到定焦头的平均水准,比如佳能Canon 70-200mmF2.8IS 镜头(市价两千美元,重 1.5 公斤)。超过 4 倍变焦的镜头其光学素质基本不可
49、能达到定焦头的水平。 1995 年以来市场上陆续出现了 10 倍以上的大变焦镜头,光学变焦越大当然越方便,但成像也会相应下降。2007 年底上市的Panasonic 松下 FZ18 数码相机其光学变焦为 28-504mm,达到了不可思议的 18 倍,但实测这款相机的镜头边缘解像度相当差,看来 18 倍已经接近光学变焦目前的技术极限了。关于数码变焦我只有三个字:骗人的。数码变焦只是电子放大,软件稍作改动就可以从一倍到一万倍变焦任君自取。只有光学变焦才是真正的变焦,数码变焦是厂家用来欺骗外行消费者的。 景深与光圈优先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照片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清晰区域”。相对于光圈和快门,景深比较难理解,因为它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概念。清晰还是不清晰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还是打比方吧:一张合影,如果对焦准确,一排人的脸部都很清晰,但人群前面的鲜花和人群后面的建筑物就比较模糊。这张照片的清晰区域只限于人群,我们就称此照片景深较浅(小)。如果用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