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水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习利军审题人:游翠松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春秋战国时期, “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 “奸声以滥,溺而不止” ,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2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A彻底结束
2、了贵族政治 B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C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3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C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 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吸收佛教和道
3、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5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臂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 、 “知古必先通今” 、 “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7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4、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8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 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C君主的权利神圣而高贵 D君主制是人类最理想的制度9 世
5、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A “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C宗教改革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虔诚 D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10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 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 。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A “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寻求“平等” ,更要捍卫
6、“自由”C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 “自由”与“ 平等”必须紧密结合11据 峨眉文史记载,峨眉山万年寺茂真禅师发明了 “人痘接种法” ,有效防止了“痘瘟病” (天花)的流行,比英国第一次(1796 年)给人接种牛痘的时间早了近 800 年。下列史实出现时间与其相近的是A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已满 7 年 B设三省六部作为最高行政机关C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没打破 D始铸针灸铜人供学习针灸疗法12鲁迅在评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又作者禀性, 复善谐剧 ,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评论的名著是A 三国演义 B 水浒
7、传 C 红楼梦 D 西游记13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 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根源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14在 2017 年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了一件国宝 杜虎符(下图) 。此符为左半,铸于秦惠文君称王前。该符反映了铁制器具已经出现符上文字形似篆体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先秦军事调遣制度A B C D15 1859 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
8、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否定生物“神创说”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16 20 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 WC 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 ”这段话表明A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 D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17美国新闻周刊
9、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 50 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A “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18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A 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
10、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19陈独秀在 20 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20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 “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
11、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A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21毛泽东曾说:“ 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原则是A群众路线 B 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党的领导22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
12、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23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 多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些“惊人”创举有( )“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一五”期间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 B C D24 “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 ,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
13、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这一主张A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推动了民族政治建设 D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5高考录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下表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时间 1977 年 1979 年 1984 年 1988 年 2008 年 2001 年高考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A高等教育已经普及 B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C高考录取历经波折 D高等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3 道小题,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22 分,共 5
14、0 分)26 ( 16 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项社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 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发展研究后指出:(16 世纪前)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确非常伟大,除“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发明。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3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思想文
15、化两方面回答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 (4 分)材料二、牛顿的科学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它不但是牛顿出色地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而且也是他在科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的产物。牛顿出色地继承了伽里略的数学实验方法,开创了近代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牛顿自己也曾说:“自然哲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和作用,并且尽可能把它们归结为一些普遍的法则和一般的定律,再用观察和实验来建立这些法则,进而导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 原理一书的写作体例和内容结构,都充分体现出牛顿上述科学方法特征。摘编自何亚平牛顿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在科学方法上的创新。 (4
16、分)材料三、有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 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我们可以依据众多史实结合这一公式中的各个要素分别加以证明。比如劳动工具角度: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生产管理角度: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3)阅读材料三并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请选择劳动工具之交通领域改进角度,或生产管理角度加以论证。 (选择一个角度论证,只做选择,不进行论证不给分。 ) (5 分)27 ( 12 分)近代的
17、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 1915 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阅读材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2
18、8 ( 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历了继韩愈之后二程兄弟的重新检讨,展现了“新”的特征。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材料二、1096 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
19、,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处的文字用史实进行解释。 (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
20、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8 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西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文艺复兴代表批判神学,却又选择将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融合,这说明了什么?(10 分)参考答案1 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从材料中的“新乐兴起” ,而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 “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来看,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的冲突。故答案为 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专制因素对评判问题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战乱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没
21、有反映文化发展中“交流融合”的作用,排除 D 项。2 C【解析】材料中的转变是由于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从而使得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故这种局面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C 项正确;贵族政治仍旧存在, “彻底结束”的表述有误,排除 A 项;当时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排除 B 项;秦始皇时期中央与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已经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D 项错误。3 C【解析】由材料“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故选 C;题干中 “科技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是同时发生的并列关系,排除 AD;B 的
22、说法太绝对,排除。4 C【解析】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没有体现人性的尊严,故 A 项错误。西汉董仲舒提倡新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本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 B 项错误。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属于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 C 项正确。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董仲舒的儒学,故 D 项错误。5 D【解析】根据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 、 “知古必先通今” 、 “史书之作,签往所以训今”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重要借鉴作用,因此体现了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
23、人的思想是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 A 项;三人没有呼吁清政府的表现,故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C 项。6 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 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
24、排除 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7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拥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才能做美好的事,故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D 项正确。智者学派是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而苏格拉底是批判这种现象,排除 A。智者学派是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且 B 项中的“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否认绝对权威,而是强调苏格拉底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排除 C。8 A【解析】马基雅维利认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 ,只有建立君主制才能摆脱无序状态,但没
25、有讲到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因此 A正确,B 错误;材料只是认为,君主是确立秩序的唯一途径,并未赞颂君主制,排除CD。9 C【解析】根据“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等信息,可以推出该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个人信仰自由,因信称义。所以 C 项正确。A 项中“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B 项提倡解放人本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内涵之一,排除 B 项。D 项中启蒙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10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材料中
26、“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体现了作者寻求“平等 ”及捍卫自由的思想,并没有突出平等与自由谁的重要性及关系,因此排除 ACD。故选 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自由、平等11 D【解析】茂真禅师发明的“人痘接种法”比英国第一次(1796 年)给人接种牛痘的时间早了近 800 年,也就是 996 年,即北宋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始铸针灸铜人供学习针灸疗法,故 D 项正确;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是在 1789 年,故 A 项错误;隋唐时期设三省六部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故 B 项错
27、误;北宋时期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已被打破,故 C项错误。12 D【解析】 西游记主要记述神魔鬼怪的故事,符合材料“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信息,故 D 项正确,其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 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市民阶层不断发展,更加通俗,更符合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艺术形式逐渐流行开。而像昆曲这类的高雅的艺术形式,因其不够通俗,不符合市民文化需求而逐渐没落,故 D 项正确;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不是根源,排除 A 项;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无法真正左右艺术的发展变化,故 B 项错误;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民从的文化水平应该是提升的,且这一点也不是根源,故排除 C 项
28、。14 D【解析】根据材料“此符为左半,铸于秦惠文君称王前”和所学知识可知,君主掌握兵权;结合选项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铁制器具的信息,故错误;杜虎符铸于秦惠文王时期,由图示可知该时期的文字形似篆体,正确;秦惠文王时期尚未实现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由符上铭文可知杜虎符反映了先秦军事调遣制度,正确。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排除 ABC,所以选 D。15 C【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1859 年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使得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所以选 C。A 项发生在 1571 年;B
29、项发生在 17 世纪;D 项是 1905 年。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特点【名师点睛】生物进化论诞生的历史意义:对思想界: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对科学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宗教界:否定了神创说,对封建神学是个有力挑战;社会影响: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16 D【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文艺复兴,故排除 A 项。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理论是进化论,故 B 项错误。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是进化论,故 C 项错误。材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说明,
30、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旧有的思想受到冲击,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故 D 项正确。17 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眼下处于 50 年代以来全球暴力最低点” “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时代” “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可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而是强调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排除 A。B 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且材料强调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排除。材料强调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而不是信息传播更快捷,排除 C。18 D【解析】根据材料“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
31、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可知,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 D 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A 项错误。林则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项错误。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C 项错误。19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 “不是 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可以排除 AB,看出 D 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C的内容,故选 D。20 C【解析】从材料中的“农民之缺乏田地沦
32、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答案为C 项。A、B 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方式改善工农生活,排除 D 项。21 B【解析】 “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体现了毛泽东根据战场实际,采取灵活的作战策略和军事路线,反映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故 B 项正确;群众路线指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A 项错误;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33、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党的领导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向导作用,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22 A【解析】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 ,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 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 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 C;
34、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 ,分别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23 B【解析】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属于文革时期,故正确;1965 年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不属于“一五”期间,故错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 1964 年,故正确;2003 年“神舟”5 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ACD 都错误。故选 B。24 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35、,双百方针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材料“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关于文艺创作问题,和民族团结、民族政治建设无关,排除 AC;材料这一主张有利于文艺的繁荣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无关,排除 D。25 B【解析】我国高等教育尚未普及,排除 A;由高校录取比例不断增加来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明显,故选 B;材料中高考录取没有明显波折,排除 C;材料无关高等教育的质量,排除 D。26 (16 分) (1)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了黄帝内经
36、;(1 分)数学:最早发明了十进位记数法;(1 分)天文学: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 分) (列举三方面其它的正确成就同样得分。 )经济: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2 分)思想: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华民族存在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缺点,没有进行理论创新。 (2 分)(2)科学方法:数学与物理学研究相结合;(2 分)充分利用观察法,但主要依靠实验法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2 分) “归纳演绎”法。 (2 分) (写出两点即可)(3)选择劳动工具之交通方面改进角度(1 分):新式交通运输工具蒸汽轮船、火车的发明,使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
37、密切。 (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分)选择生产管理角度(2 分):工业革命后,近代机器大工厂制度确立起来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出现了跨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2 分)27 ( 12 分)侧重一:观点:新文化运动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发展的结果。 (3 分)论证:“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 (3 分)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3 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
38、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3 分)侧重二:观点:新文化运动是 1915 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产物。 (3 分)论证: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3 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 分)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 (3 分)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3 分)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 分) (论证写出三点即可)28 ( 22 分) (1)北宋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进一步佛道化、思
39、辨化,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 (答出理学的相关特点即可) (4 分)(2)唐宋文化复兴: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2 分)经济繁荣;(2 分)文化政策开明;(2 分)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2 分) (写出二点即可)西方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2 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2 分)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 (2 分) (写出二点即可)(3)相似:以传统文化为基础;(2 分)外来文化的影响:(2 分)社会发展的要求。 (2分) (写出二点即可)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 (2 分)说明: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 分)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2 分)